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章 兩宮隙

公元1063年四月初一日,趙曙即位,時年三十二歲。四月四日,群臣上表,請趙曙正式到大殿聽政,趙曙沒有批准。這兩三天時間,宰輔大臣入對奏事,趙曙裁決得當,朝廷內外都認為趙曙是英明之主。

可惜,好景不長。四日晚,趙曙突然得怪病,瘋言瘋語、舉止失常。五日,宰相韓琦等按前幾天議定的方案,尊曹皇后為太后,同時將趙曙的病情向曹太后稟奏。

趙曙這病來得很奇怪,事前沒有任何徵兆,否則,趙禎也不會選他為繼承人。也許只有一種可能,他太興奮了!又無人傾訴,結果…

四月八日,韓琦等見趙曙不能單獨處理朝政,經請示趙曙,下詔昭告天下,在聽政日請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十一日,宰輔大臣到柔儀殿入對,曹太后一起在東門小殿垂簾聽政。這是大宋第二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

曹太后這人,熟讀經史,能夠熟練地引用經典裁決軍國大事,朝廷奏章每天多達幾十本,曹太后都能一一記住主旨內容。對大臣奏事有疑慮難以決斷的,她都說“相公們多討論!”自己並不專橫武斷。

四月二十九日,朝廷立高氏為皇后。高氏是高瓊的曾孫女,她母親是皇太后的姐姐,和趙曙同年出生,趙曙四歲接入宮內撫養時,高氏也被送入宮內,由曹太后撫育。仁宗曾經對曹太后說過,等他們成年後,將高氏許配給趙曙,趙曙和高氏,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兩人成年後,由趙禎賜婚,兩人在濮王府邸成婚。趙曙的四個兒子全部是高氏所生,另外還生育了一位公主,所以她的地位十分穩固。

趙曙病情時好時壞,舉止失措,喜怒無常。對待身邊宦官尤其嚴厲暴躁,宮內宦官都很害怕見皇帝,服侍左右的更加戰戰兢兢。而“入內都知”任守忠,在先帝仁宗身邊時間久,權勢熏天,加上仁宗沒有子嗣,詔令趙曙為皇子,起初是讓任守忠去宣旨,任守忠找藉口不去。不僅如此,任守忠還向仁宗建議立昏庸軟弱者,以便他可以控制。

等到趙曙即位,任守忠十分不滿,此時任守忠趁趙曙瘋魔,慫恿黨徒在曹太后面前說趙曙的壞話。說得多了,曹太后便有疑心,皇帝與太后之間因此產生了很大的誤會,朝廷內外人心惶惶。

七月,趙曙的病情稍微有些好轉。知諫院呂誨知曉皇帝與太后之間有嫌隙,便上疏皇帝趙曙和曹太后,規勸兩人和解,言辭懇切,說了許多他人不敢說的話,但是效果不佳。

十月,朝廷葬仁宗皇帝於永昭陵。十一月,宰相韓琦從永昭陵歸朝,曹太后寫了一封信派內侍送給韓琦,韓琦開啟一看,裡面都是趙曙平時的抱怨詩詞及過失事例。

韓琦看完,也不多說話,立即當著內侍的面將書信焚燬了。

第二天,韓琦與歐陽修到曹太后垂簾前奏事。太后嗚咽流涕道:“老身已無容身之地了,請相公們替老身做主!”

韓琦溫言勸解道:“陛下是因為病重的緣故,病好了就不會這樣了。兒子得病,做母親的還不能相容嗎?”

曹太后還不解氣。歐陽修接著道:“太后侍奉先帝數十年,仁德佈於天下。以前溫成皇后(張貴妃)專寵,太后尚處之泰然,現在母子間反而不能相容嗎?”歐陽修的高帽子給曹太后一戴上去,曹太后的怒氣頓時消了不少,心情也似乎好了許多。

歐陽修趁熱打鐵道:“先帝在位久,德澤世人,故一旦晏駕,天下迎奉新君,無人敢有異議。太后一婦人,臣等五六書生罷了,不是先帝的遺旨,天下誰肯聽從呢?”

曹太后聽後,默然無語。

韓琦又毫不畏懼地進言道:“臣等在宮外,陛下若失調護,太后難辭其咎!”其他宰輔大臣見韓琦如此質問太后,都嚇得汗流浹背。

曹太后也頗感意外,驚駭道:“這是什麼話?老身的心情比你們更迫切啊!”

過了幾天,韓琦單獨見了趙曙,趙曙似乎更委屈,對韓琦道:“太后對朕沒有恩情啊!”

韓琦急忙回答道:“自古聖明君王不少,獨稱舜為大孝,難道其他的君主都不盡孝嗎?父母仁慈而子女孝順,這是人之常情。父母不慈愛而子女孝順,這才真正值得稱道!只怕陛下做得不夠好,父母哪有對子女不慈愛的呢?”

韓琦苦口婆心,趙曙總算聽進去了。

十二月,趙曙御延英殿,開經筵(為帝王講經論史特設的御前講座)。翰林學士劉敞講讀《史記》,講到堯禪位給舜時,劉敞拱手進言道:“舜身處卑賤時,堯毅然將天下禪讓給他,天地享有,百姓愛戴,沒有別的道理,只是舜身上具有'孝友'的高尚品德,能夠光照天地。什麼是'孝友'?善事父母為'孝';善愛兄弟為'友'。”

劉敞言辭明快,聲音清朗,趙曙知道他在藉機勸諫自己,肅然改容。太后聽了以後,內心也十分高興。

朝中大臣的諄諄勸導,皇帝與太后之間的間隙逐漸冰雪消融。

佐料:《宋稗類鈔.君範》記載了一則英宗的故事,可以側面瞭解英宗的為君之道。

按以前慣例,祭祀天地的大典時,官員失儀不敬,不能赦免罪行。一次祭祀後,主管御食的官員遵英宗詔令,向相關官員賞賜食物,有位郎中易知,一貫貪嘴好吃。竟然喝得大醉失禮。御史彈劾他“不敬”之罪,宰相韓琦向英宗請示,按法律處罰。

英宗不同意道:“寧可因為其他事處罰,大臣因為飲食獲罪,朝廷有何面目見士大夫?”

英宗此話,見識確實高韓琦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