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章 張貴妃

後宮衛士之變,趙禎對指揮護駕的曹皇后選擇性失憶,而對突然出現在坤寧宮的張美人念念不忘,認為張美人奮不顧身、身涉險地、忠心耿耿、護駕有功!也不知道這份功勞在何處?

但是張美人的“功勞”有人知道啊!比如夏竦,他就認為張美人危機之時,挺身而出,忠心可鑑,應該特別尊崇,啟用特別禮遇。

趙禎很高興,認為夏竦很上路。因此要宰相陳執中拿出具體方案來。

其實,在趙禎面前,夏竦什麼時候不上路、“不識大體”呢?

御史中丞張方平聽聞這事後,對陳執中道:“漢朝馮婕妤用自己的身體為漢元帝擋猛獸,也沒有受到特別禮遇,如今皇后尚在,卻尊崇張氏,從古至今沒有這樣的怪事。真這樣做了,天下人的責難都在相公一人身上啊!”陳執中猛然省悟,不敢施行。

不久,夏竦又慫恿知諫院王贄上言:“賊人在皇后寢宮生變,應該仔細追查!”妄圖動搖曹皇后的位置,為張美人進位做鋪墊。

趙禎就此事問御史何郯的看法,何郯毫不猶豫地說:“這是奸人的陰謀,陛下不可不察!”

趙禎此時才有所覺察,四月底,京師天空晴朗,卻無故打了五次乾雷。趙禎坐便殿,召轉遷為翰林學士的張方平道:“夏竦奸邪,導致天變,應該罷除!”張方平立即起草詔書。

公元1048年五月,夏竦罷免樞密使,知河南府,宋庠為樞密使,龐籍為參知政事。

十二月,張美人仍然晉封為貴妃,看來,這張美人不簡單啊?還真是這樣的!

前面敘述過,張美人是因為跟隨母親錢氏,進宮服侍楊太妃,被趙禎一眼相中,拉入了被窩,溫存一番後,覺得這張美人不同凡響。加上張美人豔麗有心計,善於逢迎。前面一位張美人死後,趙禎將寵愛又轉移到這位張美人身上。反正都姓張,都是美人,沒毛病!

公元1041年,張氏被封清河郡君,時年十八歲,後封才人,進修媛,但她張氏還不滿意,乘有次生病,又提出要“美人”的封號,趙禎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這次終於如願以償進位貴妃了。

張貴妃有位伯父叫張堯佐,進士出身,請注意:張堯佐是實打實的進士!並非無能之輩。張堯佐從憲州推官開始混,慢慢爬到了知開州的位置。也算是高官了。

由於張貴妃的父親早亡,張貴妃想擴大家庭背景的門面,也就不能計較伯父張堯佐以前不願收留自己的仇,張貴妃的枕邊風一吹,張堯佐便扶搖直上了。

張堯佐從“三司戶部判官”升“三司副使”,再擢升為天章閣待制、兵部郎中、代理知開封府、加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端明殿學士,最後拜“三司使”,真是一年一個臺階,年年有新意。

但張貴妃還不滿足,想為張堯佐謀求“宣徽使”之位。

一天上朝前,張貴妃親熱地把皇帝送到殿門口,再三叮囑趙禎道:“官家,千萬別忘了‘宣徽使’啊!”

趙禎溫柔地安慰道:“放心,放心。”

誰知,廷議時,趙禎剛丟擲方案,知諫院包拯情緒激昂,言語激憤,大聲說不可以,包拯越說越有勁,唾沫橫飛,噴在趙禎臉上,趙禎不停地擦臉,十分狼狽。最後,在包拯等人的堅持下,此議作罷。

趙禎退朝,張貴妃歡喜迎接,問結果。趙禎一邊擦臉,一邊沒好氣地道:“你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嗎?”

縱觀仁宗四十二年皇帝生涯,除了“恭儉仁恕”之外,值得稱道的就是“納諫”了,而且是納狠諫,狠納諫!由此事可窺一斑。

如果,讀者認為這事便作罷,那麼趙禎這個皇帝做得也太沒意思了。張貴妃畢竟是趙禎心愛的女人,張貴妃一哭訴,趙禎方寸頓失,霸氣側漏,也就顧不得大臣說閒話了。

公元1050年十一月,趙禎一口氣甩了四頂高帽給張堯佐:宣徽南院使、景靈觀使、節度使、群牧制置使。

御史唐介、吳奎和知諫院包拯等傻了眼,立爭不可,御史中丞王舉正留百官廷議,大家幾乎一邊倒,都說不可。趙禎那個尷尬啊!好在張堯佐識時務,主動要求辭去宣徽使和景靈觀使。總算解了趙禎的困境。因為這事,朝廷還特意下詔,外戚不能在二府擔任要職。

但這事還沒完。張貴妃似乎和大臣頂上了,偏要張堯佐做這宣徽使。趙禎無法,公元1051年十月,再次任命張堯佐為宣徽使,只不過換了一個花樣,讓他知河陽,同時兼任宣徽使。

其他大臣見趙禎如此固執,也不好再駁皇帝面子,低頭都不做聲了,唯有侍御史唐介,還是堅持抗言不同意。趙禎無法,只得將宰相文彥博賣了,回答道:“這是中書宰相任命的!”

唐介槍頭一轉,又瞄準文彥博開火,唐介彈劾文彥博用蜀錦結交後宮,所以做了宰相,如今用張堯佐,實際想鞏固自己的宰相位置,請求罷免文彥博,用富弼為宰相。而且唐介言詞激烈難聽。

趙禎忍著怒氣聽唐介唸完奏疏,咬牙切齒地問:“你不怕朕將你貶到偏遠州縣嗎?”

唐介毫不畏懼地回答:“臣忠忿所激,死都不怕,還怕貶謫?”

趙禎束手無策,轉臉問執政大臣:“唐介奏事是職責所在,可是怎麼胡說文彥博做宰相是因為後宮嬪妃的原因?這是大臣應該說的話嗎?宰相重位,豈是後宮能干涉的?”

當時文彥博就在旁邊,唐介卻對文彥博高聲叫道:“你有沒有這事,自己心知肚明啊!”

文彥博不能爭辯,只好惶恐謝罪。趙禎更加盛怒,樞密副使梁適斥責唐介趕快下殿。唐介還不識顏色,挺著身子還要爭論。

趙禎涵養再好,也忍耐不了了,聲色俱厲起來。蔡襄時為起居注,連忙上前勸諫道:“唐介誠然狂妄,但是納諫容言,是人主的美德,請寬恕他!”

趙禎怒氣稍解,口諭貶唐介春州(廣東陽春)別駕。王舉正說處罰太重了。第二天趙禎緩過氣來,改為英州(廣東英德),總算近了幾百公里。那時的廣東,真是天高皇帝遠,趙禎此舉,隔靴搔癢罷了。

不過,趙禎後面舉措,倒是考慮周全。他怕唐介在路上被人殺了,自己背殺直臣的黑鍋,特派內侍專程護送唐介到英州上任。唐介因此名聲大振,世人稱他真御史,呼“唐子方”,而不敢呼他的大名。

十月底,文彥博因此受牽連也被罷免宰相,龐籍替補為宰相。

佐料:公元1045年正月,張貴妃卒,時年三十一歲。趙禎異常悲痛,綴朝七日,禁止京城舉樂一個月。追冊她為溫成皇后,在皇儀殿治喪。知制誥王洙和內侍石全斌揣摩趙禎心意,提議讓樞密副使孫沔讀冊封文書,宰相陳執中等護送棺槨下葬。趙禎欣然同意。

孫沔接到詔令後道:“陛下如果讓臣孫沔以個人名義讀冊,臣無異議,如果以樞密副使身份,則不可以。臣請免除樞密副使職位。”

孫沔罷使後讀冊,陳執中做為首相,奉行喪禮十分謹慎,後來還提拔王洙為翰林學士,士人以此對陳執中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