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康保裔

宋軍抱著必死的決心,衝入敵陣後左衝右突,施展的是不要命的打法,契丹兵儘管人多,一時也被宋軍衝擊得手忙腳亂,宋軍很快殺出了第一層包圍圈。

但是第二層包圍圈中的契丹兵很快鎮定下來,宋軍從日出殺到日落,已經是人困馬乏,始終難以突出重圍,康保裔只得率軍退回大營。

契丹兵戰了一天,也覺疲乏,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兩軍休整一晚後,第二天再戰,戰鬥形式更加激烈。

宋軍拼命衝殺,目的明確,就是衝出重圍。

遼軍戰略意圖也很統一,就是憑藉十萬之眾的人數優勢,全殲宋軍。因此將包圍圈打造得鐵桶一般。

兩軍拼死相搏,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契丹兵畢竟人多,戰死一個,再添一雙。康保裔僅有萬餘人,雙方實力懸殊,饒是宋軍奮勇擊殺,遼軍不見減少,反而越聚越多。

宋軍將士人人殺得筋疲力盡,只有眼巴巴的企盼範廷召的援軍早點趕來,可救兵卻偏偏不見蹤影。

康保裔身先士卒,奮勇當先,左衝右突,終因寡不敵眾,身中數槍,成了一個血人。跟隨在身邊的數百名兵士也多半受傷,不堪再戰。

康保裔看著身邊這些殘兵敗將,流著淚對大家道:“我唯有一死,以報陛下厚恩,你們各自逃命吧!”

說完,康保裔縱馬揮刀向敵軍殺去,雖然手刃敵兵數十人,最終慘死亂軍之中。

康保裔戰死,他所率領的萬餘宋兵全軍覆沒。

再說“高陽關副都部署”李重貴和鈐轄張凝,聽說主將康保裔被契丹圍困在瀛洲,兩人忙率軍出關去救康保裔。

不料,契丹棋先一招,在瀛洲北面已經設伏打援。

李重貴和張凝在趕赴救援的路上,突遭契丹伏擊,腹背受敵,兩軍激戰,張凝陷入重圍。

張凝兒子張昭遠,才十六歲,單槍匹馬殺入敵陣,一杆鐵槍所向披靡,契丹畏懼不敢與戰,很有常山趙子龍的威勢!張昭遠救出父親張凝,繼續投入戰鬥。

雙方從下午三點戰到第二天凌晨三點,打援遼軍獲悉後方被圍的宋軍慘敗後,主動撤退。

張凝和李重貴見遼軍退卻,擬進軍瀛洲救康保裔,前方哨報,康保裔全軍覆沒,兩將只得領軍退回高陽關。

當時,儘管是遼軍主動撤退,但李重貴和張凝經過一番激戰,竟然沒有受多少損失,全軍而還。

張凝找李重貴商量,打算將有功將士上報朝廷。

李重貴卻喟然道:“大將壯烈戰沒,而我們卻記功,有什麼臉面和朝廷去說啊?”

公元1000年正月初一,趙恆駐蹕大名府。初五日,趙恆接到戰報,說康保裔為國戰死。

趙恆聞康保裔戰沒,異常震驚,下詔廢朝兩日,贈康保裔為侍中。並悲傷地對左右大臣道:“康保裔父親、祖父都是身死疆場,自己又戰沒,世代忠節,深可嘉賞!”

接著,趙恆詔命康保裔兒子康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康繼彬為洛苑使;康繼明為內園副使;幼子康繼宗為西頭供奉官,孫子康惟一為將作監主簿。

康保裔母親時年八十四歲,趙恆遣使慰問,賞賜白銀五十兩,封為陳國太夫人,康保裔妻子早亡,也追封河東郡夫人。

趙恆的詔命,總算告慰了為國盡忠的英靈。

佐料:張凝,河北滄州人,生卒不詳,少有勇武,自認瀟灑倜儻。

鄉里有位姓趙的年輕人,也認為自己很有才略,四處招搖,獲得鄉里讚譽。

張凝覺得這姓趙的比自己粉絲更多,心中不平,特意攜帶弓箭和他相約,要比試高下。

兩人堆了一個小土山,都站在百步之外。張凝先張弓發箭,箭如流星,激射而出,洞穿土山,釘在十餘步後面的大樹上,觀者大駭,趙姓青年見狀,主動棄弓認輸。

張凝累任西北邊陲要職,善於訓練軍卒,修繕武器。

同時,他和雷有終、康保裔一樣,體恤士卒,所得賞賜,大都犒賞了軍隊,家中無餘財,京城無府第。

張凝逝後,趙恆追贈他為彰德軍節度使,官府給與厚葬,朝廷撫卹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