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劉旴叛

西蜀這塊天府寶地,前文詳細敘述過,孟知祥、孟昶爺倆在此盤踞了近五十年,積累了大量財富。

趙匡胤平定西蜀後,將蜀地的金銀財寶搜刮的一乾二淨,當地人一下子從小康生活返回到貧困境地,心裡的憋屈可想而知。

因此,西蜀儘管併入大宋版圖卻成了大宋的動亂窩子,趙匡胤時期,收復西蜀時,蜀國末代皇帝孟昶前腳搬遷到開封,便發生了全師雄為首的叛亂,大宋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才基本搞定!

到趙光義後期,又發生了王小波、李順起義,趙光義又花了很大力氣才按下這個葫蘆,不想四年後,西蜀又起了瓢兒。

趙恆坐上皇帝寶座僅四個月,蜀地再次發生了動亂。

公元997八月,正是秋高氣爽時節。

漢州(四川廣漢)都巡檢使韓景祐到懷安軍(四川金堂縣)視察,懷安軍有位廣武藉軍卒劉旴(到底是'劉旴'還是'劉旰',《宋史》記載前後不一致,《宋史.本紀真宗傳》和《宋史.列傳上官正傳》記載的是劉旴,《宋史.列傳馬知節傳》記載是劉旰。李燾《續資治通鑑》也記載是劉旴,看來這是筆糊塗賬,筆者採用多數說法即“劉旴”),劉旴是個擔任指揮使的低階軍官,很是團結了一部分底層軍士,可以說在軍中積累了一些威望,加上他自認為很有能力,卻一直得不到提拔,劉旴覺得前程渺茫,心中憤憤不平,便產生了非同一般的妄想。

韓景祐來懷安軍,劉旴認為是個機會,和心腹軍士密謀,想殺了韓景祐,拉起旗杆自己做大王,滋味可能美妙得多!不幸的是,劉旴的很多下屬也這樣認為,於是大家一拍即合。

當夜三更,月黑風高,劉旴嘯聚軍士,闖入韓景祐軍帳,好在韓景祐隨身的衛士沒有吃乾飯,劉旴剛闖進來,便被衛士發現,衛士們甩開膀子和劉旴等人力戰,韓景祐聽到預警,連衣服都來不及穿,翻牆逃走。

韓景祐一逃,對劉旴的抵抗很快失敗。劉旴於是順利佔領了懷安軍,自封大帥,接著攻佔漢州(四川廣漢)、蜀州(四川崇州)、武裝人員迅速發展到了兩千多人。

劉旴叛亂的訊息很快傳到益州(成都),知州此時即為有名的張詠,張詠很吃驚,傳命永康軍招安使上官正與益州鈐轄馬知節領兵征剿。

馬知節此時身兼益州、漢州等九州巡檢使,接到懷安軍警報,已經領兵三百,直接趕到了蜀州,上了戰場和叛軍幹上了,可以說相當敬業。

劉旴夢想很大,能力卻很是一般,兩千兵馬被馬知節三百官軍攆得雞飛狗跳,退到了邛州(四川邛崍)。

而另外受命出征的上官正,因性格倔強高傲,自認為曾經平定王小波、李順起義有功勞,被趙光義賞識,做事無所顧忌。曾多次當面數落兩川官吏的缺點,惹得當地官員積怨沸騰,很多官吏都上奏朝廷,告他有不法行徑。

在此境況下,相比馬知節,張詠命上官正領軍上陣殺敵,他的表現,就消極得多了。

上官正接到張詠命令後,先是姍姍來到成都,又請張詠召馬知節到成都一起來商議共同的軍事行動。

馬知節接到張詠通知,卻對使者道:“賊人攻破邛州,必定乘勝渡江逼迫我軍,我們商議後才能集結大部官軍出戰,官軍總數雖然是賊人的幾倍,但是等到集結再來追擊它,就喪失了作戰的好時節,不如趁其困敝加緊攻擊,這樣必然擊破它。請上官將軍派軍配合圍剿就行了。”

馬知節於是直接出發,進軍邛州。

上官正本來就有不出兵的想法,馬知節不參加軍事會議,正中上官正下懷!假如相互扯皮,要想迅速撲滅叛亂,顯然不可能!好在益州最高統領是張詠。

知益州張詠大宋難得良吏,不但威嚴,而且極善於做下屬的政治思想工作,他激勵上官正要為國效力,為祖上爭光。上官正未答應,張詠也不斥責懲罰,而是軟硬兼施,上官正招架不住,只得從成都出兵,往邛州進發,配合馬知節行動。

上官正和馬知節合兵,圍攻邛州,劉旴不敵,敗逃四川新津,官軍尾隨追擊,在新津方井鎮停留休息時,和劉旴的起義軍遭遇。

官軍人多勢眾,氣勢如虹,劉旴殘兵敗將如何抵擋?很快,劉旴的叛軍被馬知節、上官正殺了個乾乾淨淨,一個不留。

官軍凱旋還師時,張詠親自迎接慰勞,大出金帛行賞。

至此劉旴叛亂徹地失敗,前後不到一個月。

佐料:張詠號“乖崖”,自認“乖”則違眾(違反常規),“崖”不利物(不益萬物)。《宋史》記載了他的多則與眾不同的典故。

張詠生平不喜歡賓客向他跪拜,有客人拜訪,總是命下人先行通知對方免禮。如果客人不聽,仍是向他跪拜,他要麼大發脾氣,要麼自己向客人跪拜不止,連磕幾十個頭,令客人狼狽不堪,要麼傲慢地坐著破口大罵。確實“乖”得出奇!

張詠為官嚴厲,性格剛猛,有位小吏觸犯了他,張詠下令給他戴枷鎖予以懲罰,不料這位小吏也強悍得緊,竟然惱怒地對張詠道:“你除非殺了我,否則,枷鎖戴得上,取不下!”

張詠火冒三丈,立即親自提劍斬了他,並上奏彈劾自己。端的是霹靂手段、殺伐果斷!

有個士人在外地做小官,虧空公款,受到手下僕人的要挾,若不將女兒嫁給他,便要去出首告發。

士人無計可施,深夜痛哭。張詠剛好經過,聽到了哭聲,拍門相問,士人告以實情。

張詠不動聲色,向士人藉此僕一用,騎了馬和他同到郊外去。到得樹林中無人之處,張詠揮劍便將惡僕殺了,回來後告知士人,說僕人不再回來,並告誡他以後千萬不可貪汙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