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十 章 秘籍

平常人家,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找到了幸福的秘訣,滿在小滿,安安穩穩。

陸遠禮一家也是這樣,陸凌的姥姥也總對陸凌說:“窮也過,富也過。”

陸家唯一一次微微波瀾就是陸凌四歲那年將磨盤舉起。在陸遠禮領著被自己往死裡揍了一頓的陸凌上李喜兒家裡登門道謝之後。過了沒幾日,便有幾位年過半百自稱“極初門”,“渾元門”等等門派的掌門人上陸遠禮家造訪,稱陸凌是千年難遇,萬里,不,千萬裡挑一的練武奇才,骨骼驚奇,絕非常人!有的掌門人甚至興奮地老淚縱橫,好像陸凌已經是自己門派歷史上的轉折點,看見這小小的娃兒在不久的將來扛起門派的大旗,一統武林的樣子,差點就要牽著陸凌的手高高興興回山門了。

這個掌門一句,那個掌門一句,一會兒他家的武學是至上寶典,一會兒那家的功夫無人能敵,說著說著就便開始為這“第一”爭論了起來,爭著爭著,也不知哪家門派爭論的面紅耳赤的小師弟一聲吶喊,就來了一招“白鶴亮翅”展開架勢要和對面門派大師兄的螳螂拳決個高低………從此,在鹿鳴村村口,武林中人立起了大大的擂臺,要鬥出個真真的高低。後來,鹿鳴村周圍百里的練家子都來趕赴這場盛會。

大周人尚武,這股尚武之風在大周皇曆四十五年舉辦的第一屆武道大會而迎來最盛。

這世上最璀璨的帝國——大周,在最繁華的都城舉辦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盛會,不論,齊,秦,北虜南越,外邦遠地,海上諸國,皆來。大周向世間宣告自己的強盛。

武道大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持續了六年。物分優劣,武人的境界也有高低之分。

尋常分三個品階,三品也就是末品,稱作技勇,功夫把式,拳腿膝腳,舞刀弄槍,秀劍掄棒,步射騎射,百步穿楊。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日日不輟,點點精進。

二品,由外而內,門派稱作內力,道家稱作真氣,佛家解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身體即一方世界,筋骨越強,身體越壯,世界也就越穩固,一方天地也就越廣闊,能包容的萬物也就越多,也就意味著能量越大,力越強。二品講究碎石,穿甲,力能扛鼎,飛簷走壁,一躍十丈,令人驚歎。

一品,可謂宗師也。從二品的由外而內又轉為由內向外,氣從已發,拳勁如風,林波微步,劍氣如虹,刀芒斷金,不可思議。

一品之上,是神怪異志中才會有的故事,是豪俠兒女心馳神往魂牽夢繞的江湖傳說,是兩小兒辯日後,回到家中聽到的神話故事。一品之上為上境。武者探天地之奧妙,掌世間之規則,用己之世界與彼之天地共鳴,只為尋大道之至理。道教謂真人,佛曰羅漢,世間說仙或聖,江湖稱豪俠也。

在武道大會上,無論擂臺輸贏,大周官方都會根據武者的實力進行賞賜。三品紋銀二十兩,銀飛燕一枚,意為簷上燕雀,可為朝廷用。二品紋銀百兩,銀孔雀一枚,意為已有別於百鳥,碩也,巨也。一品宗師,紋銀千兩,制金梧桐一枚,意在鳳非梧桐不棲,天下可開宗立派。

大周不可謂不豪橫,但世間大都是三品高手,二品可蓄養內力的高手是九牛一毛,一品宗師更是鳳毛麟角,幾乎都是世間最頂盛的門派掌門。上境是天地瑰寶,只那幾人。

相傳第三屆武道大會奪魁的十六歲少年徐軒窗,作為天下第一人李嗣倫首徒的他,當年就已入上境,天才程度讓那些白鬍子掌門憤憤不已。

武道大會只舉辦了三屆,後不再舉辦的原因不詳。民間最盛的兩種傳聞,一是大周官吏貪汙犒賞巨大。二是周大皇帝武雯更愛文章的原因。百姓們更願去相信第二個傳聞,無人不知周皇帝武雯千金求書的軼事。當年周皇帝下召千金尋找一幅遺落民間的前朝書法大家的書帖,一度成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大周皇曆四十四年,在鹿鳴村村口民間自行發起的擂臺比武,算是比較時興的事,因時間上離大周舉辦第一屆武道大會還有一年的時間。當時的大周的習武之人愛以此為噱頭,希望有伯樂相中;那些門派也願多收幾個想學功夫的小徒弟。

那次的擂臺也像是一場,有預謀,一拍即合的打擂,山下的小徒弟們是這樣給路過的百姓吆喝的“武學奇才爭奪戰,不出世的奇才,將拜入決勝的門派,父老鄉親都來看啊!就在今天!就在今天!!!”

擺擂的第三天一位身著布衣的壯碩老人帶著一個似神仙般的少年來到了擂臺前,先是那帶著仙氣不似凡間的少年以不可思議的身法,閒庭信步般擊敗了所有人。後是老人哈哈大笑,向眾人一拱手說道:“既然你們都被我徒弟打敗了,就不用我李嗣倫再與你們比試了。”

此話一出,那些個比武收徒的掌門人們再沒了那些花花腸子,強忍淚水,只想與眼前這個老人討教一番,哪怕只是交流一句,也心中無憾了。

周人尚武也愛武,那是他們祖輩就流淌在血裡的東西。

可嘆,武道一途,難於登天。

人人皆可三品,只要肯吃苦,肯下功夫,認真練上幾年拳腳,進入三品境界不是問題。但人吶,穿衣吃飯,荒於嬉戲,讀書家務,婚喪嫁娶,諸事雜物,有多少人能真正的專心在武道呢?又有多少人在途中變了志向,讀書未不可展宏圖大志,戰場廝殺也不是不能拼出幾畝房產良田,誰又初心不改呢?進入了三品,方登堂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夏蟲語冰,愚不可及!二品如天塹一般橫在身前,天資卓絕跨過了天塹,已不知是不惑還是耳順了…………之後就如農家翁一般,精心耕耘自己的內力,待到內力渾厚,又是十年,已過古稀之年,回首向來處,能有幾人不恍惚?

多少兒女曾夢入江湖,仙劍在手,快意人生,路見不平,行俠仗義,一招制敵,盡顯高手風範;幻想奇妙歷險,絕世神功,神仙眷侶,只留一段江湖傳說。現實卻是殘酷的,他們大多見到的門派只是血拼,刀劍無眼造成的血肉橫飛,還沒來得及仔細觀賞高手出招,忽地轉身,發現自己已到了該隱退江湖的時候。

武道還有最難的一點,這點是所有面對武道一途的人心中的結。如果一個人想成仙成佛,那就要拋棄自己身上的人性。這是千百年武道中人公認的至理。後來的武道大家也多證明了這一點,品境越高,越無所牽絆。

但,李嗣倫是個典型的例外,他是所有武者心中的神,他就如一顆燃燒的巨星砸向了世間。讓在武道徘徊的人,有燃起了希望。

他不但強,還是個人。

據傳,當年要不是李嗣倫的境界突破,太祖也不會舉兵南下,畢竟當年在周齊戰爭上,周已無利可圖,只因那位大齊的武痴皇帝“王半山”,那位不愛江山不愛美人,只醉心武學的大齊皇帝。一個真正的上境高手。他一人在玉關附近破壞了近十萬鐵騎的戰略轉移後,大搖大擺的回到了他的皇宮。

………

一眾掌門也不在班門弄斧,只是在雞鳴村附近歇息下來,靜候武道第一人收一高徒,普天同慶。

但誰也沒想到,李嗣倫來到陸遠禮家,看到的卻是這幾日陸家已收拾好一半的準備跑路行囊,在李嗣倫表明身份和來意之後,陸家還是婉言謝絕了這當世武道第一人的好意。李嗣倫也是大家風範,不強人所難,但也向陸家提出小小請求,見陸凌一面。

陸凌懵懂地記著那是一個十分高大的老人,給他很和藹的感覺。那老人先是拿出一塊龍鬚酥糖來,問陸凌吃過沒有,在陸凌吃糖時又給陸凌講了那塊酥糖的來歷,說是在很遠的很遠的一座城裡,那裡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有很多陸凌沒見過的東西,也有來自各個地方的人,這個糖就不是我們周人做的,是來自西邊的人做的,問陸凌好不好吃。陸凌邊吃邊盯著手中還剩大半的酥糖說:“好吃。”

那老人笑了笑摸了摸陸凌的頭,又問願不願意和他去那座城裡學習,但是要離開爹孃。

陸凌問:“能天天吃這個糖嘛?”

“能啊,當然能!”老人笑著回答。

“我想想,不能把我爹孃也帶去嘛?”陸凌又問。

“不能,你的爹孃要在這裡,你可以想他們了來看他們。”老人耐心地說道。

“那我能天天來看他們嗎?”陸凌看向老人說道。

“哈哈哈,不能,最多半年回來一次”老人笑道。

“那我不想去……你能別把我帶走嗎?我想我娘和爹,還有我姐姐。”陸凌有點帶著哭腔說道。

“哈哈哈,好,一切在你,娃娃,剛說到這個糖,你知道它是怎麼做的嗎?我給你說……………”老人笑著將陸凌的注意力帶走,講起了許多匪夷所思的故事。

後來老人在走的時候送給了陸凌一本書,對著陸凌說老夫私下收你為記名弟子,你知道什麼是記名弟子嗎?就是隻有咱們兩個人知道你是我的徒弟。這本書不必太過上心,你自己留著就當是作為我徒弟,我送你的禮物,若是無緣就當強身健體之用,可鍛鍊身法。不要讓別人知道我送你的這本書,這是咱倆的秘密。之後,那個老人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那日李嗣倫當著眾多門派的面,說他以親自看過,陸凌並無奇特之處,並不是眾人空中的武學奇才。還望切莫打擾陸家,之後,就領著徒弟走了。徒留一眾人武道中人發呆,索然無味後,逐漸散去。

其實過去這麼多年了,這本書是唯一能讓陸凌回憶起那個老人的東西。甚至老人的話都記不清了。他只記得那塊好吃的龍鬚酥,他一個人吃完了,後悔沒有讓姐姐嘗一口。還有這本書是那個十分高大的又有些親切的老人送的,說是可以練身法。

陸凌在長大一些後,有憧憬過這是一部絕世秘籍,從而跟著書中小人動作苦練過一月,他發現確實在打鬧中能躲過小朋友們,但人多之後並無大用,小孩子的熱鬧今勁過後,就把那書扔在箱子裡拋在腦後,那日母親為陸凌整理行囊時,陸凌又發現了這本書,兒時的回憶湧上心頭,想著再看看也無壞處,說不定也能防身,從軍這些時日再翻看時,發現文配圖看,確實有與兒時不一樣的收穫,空閒時也偶爾練練。

…………

在比武場中氣喘吁吁的陸凌,到現在都不知道那個老人原來是李嗣倫。

他也就不會知道,李嗣倫創立的的門派叫做神蹤門。神蹤門之所以叫神蹤門,就是李嗣倫的功法被人們稱作“天下神蹤”,念及千里,瞬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