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章氣勢洶洶的帶著一眾人去了戰王府,頗有一種討債的樣子。
李思瑤還是心有不安,雖然白勝男和李書章兩個人,在這方面都是向著她的,但是他們畢竟是臣子,胳膊擰不過大腿。
她思索了一番,對春菊說。
“你猜測一番,父親現如今到了何處?”
春菊仔細思量道:“約莫還有半刻鐘就要到戰王殿下的府邸了,大小姐問這個做甚?”
李思瑤立刻站了起來尋找衣裳和麵紗,一旁還對春菊吩咐道。
“你安排人去盯著李思瓊和母親,記住一定不要讓人發現我不在府裡,安排好了之後我們兩個人一塊去找太子。”
春菊驚呼道:“大小姐瘋了不成?既然老爺和老太太都已經那麼說了,我們就在府裡等訊息就是,何必還要自己出去,傳出去可不好聽呀。”
李思瑤手上的動作不停,她覺得這事可沒有那麼簡單,解釋道。
“我知道,父親以及祖母自然是向著我的,但是你不要忘記了,他們可是臣子,而且也不光是我的祖母父親,也是其他兄弟姐妹的祖母父親。”
“戰王殿下位高權重,我們雖然也算重臣,但是怎能跟皇家相抗?此事因我而起,我可不能坐視不管,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
春菊在李思瑤的身邊這麼久自然不是一個見識淺薄的人,聽到她這麼說也知道了其中用意,連忙去準備這個事情了。
“是的,小姐,你放心奴婢定然不會讓人發現的,”
處理好了之後,李思瑤帶著春菊兩個人一塊從後門走了出去,兩個人都帶著面紗,套著衣裳,除非是最熟悉的人,怕是都認不出來。
李思瑤對外面趕馬的馬伕說,“速度一點,事成之後必有重賞。”
“得嘞!”馬伕應了一聲,辦事更加勤勉了幾分,太子住在東宮,與他們府邸相對於戰王府來說稍微近一點。
到了太子府,太子門前的侍衛看到是普通的馬車,都有些疑惑,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站住!這裡可是太子府,閒雜人等還請速速離開。”
李思瑤對春菊使了一個眼色,春菊立刻會意拿出來了信物,這個信物是他們太子府的信物,她都是因為那一層婚姻才有幸得到。
侍衛看到了之後,才讓他們進去,李思瑤腳步飛快,著急萬分。
古代女子難做,即便是她這樣的大家閨秀,出了這個事情怕是鄉野村夫都不願意娶她。
況且,就算是她不嫁了,對於他們一家子的女眷聲譽,還有父母兄弟的仕途,怕是都要毀在這個事情上。
若不是她沒有證據,不然定要傳播出去的人付出代價。
她本來應該是去找三皇子的,但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會和李書章碰面,所以才找到太子宋明玥身上。
宋明玥是宋明淵的同父同母的兄長,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的。
她隨著侍衛走到了宋明玥面前,宋明玥見到她的時候心中有了猜測,有些玩味的說。
“我可記不得把信物給了一個普通人,不知這兩位小姐是哪戶人家,不然的話我完全有理由懷疑你們二人偷了別人家的信物。”
“若是你們兩個人不給我一個合理的說法,我現在就讓人把你們兩個人抓起來。”
李思瑤面色一冷,雖然有面紗看不出來,但是從凝重的眼神就能夠看得出來,她此事很不開心,但是宋明玥可是太子,不必俱任何人。
“太子殿下,你讓這些人都下去,小女自然會讓你知道我是誰,這裡人太多了還都是男子,小女可不太好意思。”
宋明玥哈哈大笑,覺得甚是有趣,他還沒有見過這麼有趣的女子。
“都下去吧。”
侍衛首領覺得不妥,不願道。
“太子這兩個人形跡可疑,可不能如此,還望三思。”
宋明玥卻不懼怕,無所謂道。
“兩個弱女子罷了,無妨,你們都下去不要讓任何人靠近。”
他們警惕的看了一眼李思瑤和春菊,這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退了下去,不過也沒有走遠。
等他們都走了之後,宋明玥坐了下來。
“人都已經走了,想必兩位小姐也願意告訴我你們是誰了吧,我可好奇得很。”
李思瑤和春菊兩個人相繼摘下面紗,宋明玥面上有些意外,還有一種如他所想的那種表情,很是精彩。
“我曾聽外面的人說,李大小姐為人唯唯諾諾,明明有著不錯的身世,單手為人處世卻如同小官家的女子一般,今日一見這些人卻瞎了眼。”
李思瑤行了禮,面帶淺笑。
“臣女給太子殿下請安,真真假假誰有分的清呢,世上女子最難做,所做之事都是為了自保罷了。”
“今日臣女來找太子殿下,是有一事相求,此事也事關太子殿下的胞弟,還望太子殿下應於。”
宋明玥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看不出來是什麼想法。
“你先說說看,我再看要不要幫助你,畢竟這個事情對我弟弟的影響並不大,他照樣可以娶妻生子。”
李思瑤自然知道是這個道理,她早就準備好了自己的一套說辭。
“沒錯,出了這樣的事情自然是對臣女的危害最大,可是太子殿下不要忘記了,我好歹是臣子家眷。”
“這個事情怕是也沒有太子殿下說的那般簡單吧,臣女覺得,這件事情處理好了的話,我們兩家人都是有好處的。”
宋明玥也覺得是這麼個道理,點了點頭示意她繼續說下去。
當初他聽說李思瑤空有一副好相貌,但是毫無才華,他是不太滿意這個親事的,但是現如今看事情卻並不是他想的這般。
李思瑤行了個禮,繼續道。
“想必太子殿下已經聽說了今日所發生的事情,臣女來找太子殿下是有事相求,臣女從來沒有妄想過高攀戰王殿下。”
“不過出了這樣的事情,並不是解除婚姻的最好時機,臣女倒是有一個解決之法,若是臣女和戰王殿下在外顯得親近幾分,謠言便可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