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隊長,知青點是有幾個窯洞呀?”溫夏夏比較在意這個,不知道是多少人住一間。
農村條件有限,她還是挺怕要七八個人住一個窯洞的,現在的條件個和後世的宿舍可不一樣,大家雖然在一個房間,但是卻是各自一張床,現在可是要全部擠在一張炕上的。
大隊長抽了一口旱菸,繼續為幾個知青答疑解惑,“窯洞一共四個,男知青女知青分別兩個,廚房也是在窯洞裡,所以一般是住在一個窯洞的知青搭夥做飯。”
隊裡本來是打算單獨挖一個窯洞當廚房的,但是想到這城裡來的知青們也不是幹活的料,砍柴估計都是一個大難題,分開來他們還得撿兩份柴,也就算了。
反正鐵鍋村裡是沒有的,他們得自已想辦法。
大家聽了後都鬆了一口氣,還好不是隻有兩個,一幫人擠在一起的感覺可不太好,有兩個至少能分散一下。
一開始大家還有經歷聊天,到後面路顛簸的實在是讓人難受,大家都默不作聲了。
直到拖拉機就開進了大隊,在村口停了下來。
“那就是知青點了,大家提著行李下車吧。”大隊長的手一指,大夥順著手的方向看過去。
隨後幾人跳躍著下車,溫夏夏出了點意外,跳車落地的時候沒有站住,差點和大地來了個擁抱。
不過就在她以為自已要摔倒的那一刻,被人猛的拉了一把,站住了。
身子站穩後,溫夏夏連忙低頭道謝,抬頭後才發現是大隊長的侄子,有點不好意思。
眼前的人淡淡的回應了一句,“嗯。”
溫夏夏有點尷尬,這人這麼高冷的嗎?
好在劉小荷及時過來,緩解了她的尷尬,“夏夏,沒事吧?”
“沒事沒事,還好這位同志拉了我一把,你放心,我沒事。”
“那就好。”
此時外頭跑進來了一個男的,等人站在他們面前後,大隊長才開始介紹。
“這個是你們的老知青王陽,也是你們知青點的點長,我讓他從地裡趕回來給你們安排住宿,回頭我讓我侄子把你們今年的口糧送來,我們這就先走了。”
溫夏夏五人連忙對著大隊長道謝。
“你們跟我來。”王陽招呼幾個新來的知青往前走。
溫夏夏他們提著行李跟著王陽往前走,也就沒有人注意到此時在他們後面的大隊長的侄子轉頭看了一眼他們。
待離遠了知青點後,大隊長這才開口說話。
“韓生,你今天不對啊?”大隊長笑眯眯的打趣著自已的侄子。
自已的侄子他可是瞭解的,那這個女的就是摔倒在他的面前,他都能面不改色的側身離去,更別說會有今天這個舉動,還去扶了人家女知青。
“大伯,你別亂說,回頭我娘知道了,該嚇著人家了。”周韓生勾著嘴角,笑著說。
大隊長知道周韓生話裡的意思,自已這個弟妹可是為了這個兒子的婚事操碎了心。
不管家裡說什麼都是不相親,這好不容易有了一個能入眼的,弟妹怕是會迫不及待的上門來提親了。
“行,你自已心裡有數就行,我不和你娘說。”
開著拖拉機回隊裡的周韓生,心情明顯比早上剛出門要去接知青的時候好多了。
“生哥,你這笑的一臉盪漾的是怎麼回事?有啥好事嗎?”
周韓生把笑容收回來,沒好氣的扔下一句,“一邊去。”,就走了。
留下週光亮一臉懵逼的在後面,不知道自已怎麼惹著生哥了。
知青點那邊,幾個人認真的聽著王陽給他們介紹著知青點的現狀。
“現在知青點有兩間空著的,正好可以你們男女各一間,多的也沒有了,以後要是還有知青來,就要往各個房間裡安排人。”
“哎,好的,沒問題。”大家應的很爽快,這畢竟現在的情況可比他們預料中的好太多了。
溫夏夏也覺得挺好,現在先和小荷一起住,以後要是來的人多了,就想辦法花錢再挖一個窯洞自已住。
“窯洞裡面都是有廚房的,你們怎麼吃可以自已商量著來,我們都是一個窯洞的一起搭夥的。”
“另外知青點現在已經有三個女知青和四個男知青,大夥都挺好相處的,有問題只管問我們就行。”
“我就先回地裡了,今天和明天你們都不用上工,有事等我晚上回來再說。”
王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一眨眼人就不見了。
五個人分兩批各自選擇了窯洞,提上行李進去收拾了,坐了兩天的火車,大家都累壞了。
溫夏夏和劉小荷開啟窯洞的門,一股粉塵撲面而來,兩人不由自主的後退幾步。
轉頭就看到了那幾個男同志和他們一樣的情況,大家都是一臉的無奈。
溫夏夏把行李放在地上,然後從行李裡拿出了一個臉盆。
“夏夏,你拿臉盆做什麼?”劉小荷好奇的問。
溫夏夏解釋道,“我去接點水,等會灑在地上,灰塵不會這麼大。”
劉小荷一拍腦袋,“呀!我都給忘了,還是夏夏你機靈。”
那三個男同志也聽到了,但是他們都沒帶臉盆,只好過來問溫夏夏借。
“同志,你這個臉盆可以借我們用一下嗎?”
溫夏夏也不是摳嗖的人,但考慮到這個是自已要用的生活用品,猶豫了一下。
“可以,我們用不了一盆的水,你能接一盆水,我們一起用嗎?這個是我洗臉用的,一會我幫你們灑水。”
來問的男知青很高興,連忙道謝,他看另外兩個男知青也過來了,就開口說。
“我們大家互相還不認識,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楊樹,今年十八歲,來自合城。”
溫夏夏快速的在他身上掃了一眼,個子不高,但人做事方面看著挺老成的,估計是家裡的老大。
接下來介紹的是一個高高瘦瘦戴眼鏡的知青,“我叫陳家橋,今年也是十八歲,來自滬市。”
呦呵,大城市啊!溫夏夏心裡嘀咕著。
最後一個介紹的是一個看著就憨憨的男孩子,“我叫潘達,今年十七歲,我也是滬市的。”
這兩個滬市來的男知青給溫夏夏的感覺是,一個家裡是知識分子家庭,肯定讀到高中了,另外一個肯定家裡條件不差,看著就有點不諳世事,估計也是迫不得已才下鄉的。
——————
最近都是高溫,人都要熱迷糊了,出門站著不動都流汗。
今天下午突然天色暗下來了,就在我期待下大暴雨的時候。
太陽公公出來了,來了場太陽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