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就是尚書大人,為何而死,第二就是尚書大人一死,給這朝中帶來了什麼樣的改革動盪,第三就是這件案子,為何落在了夏遺灰的手上”開啟了話匣子的狹沙,此時此刻給常歲畫了三個重點,這三個重點也是她之前有羅列出來過的,只是因為對這亓國帝都之內的局勢並不是特別的瞭解,所以常歲迄今為止一直沒有任何的眉目。
而既然現如今狹沙願意同自己就這個問題上展開討論,常歲也就拿出來了查案子的心理,開始分析了起來。
關於尚書大人為何突然暴斃這個問題,亓國帝都之中已經有了不少的傳言,首先,這最多的便是尚書大人位高權重招人覬覦,或者是他擋了誰的官道,也有可能是他暗地裡的產業,與其他的比較心狠手辣的勢力產生的衝突等等,這些說法聽起來都好像是有條有理,並且被那些閒來無事的人來回傳頌,甚至是說的就好像是真的似的。
而這些亂七八糟的流言蜚語之中,常歲最在乎的,則是一個聽起來好像有一些會引起騷動的想法。
尚書大人這個職位並不和常歲所認知的兵部尚書有關,這尚書大人是一位文官,並且平日裡最多處理的更是對外邦交一事,而最近一段時間因為遠嫁晏國的長公主要歸國,所以這裡裡外外更有許多事情需要尚書大人處理,長公主回國可謂是普天同慶的事情,若是在這件事情上面出現了任何差池,或者是禮數不周等等的話,那麼就顯的亓國根本不是一個泱泱大國,這禮數都做不周全的話,那不是個蠻夷沒有什麼區別了嗎?因此就有人設想,尚書大人突然暴斃,是不是和長公主歸國一事有關,假設如果有人想要影響亓國和晏國兩國之間的邦交,所以便暗殺了尚書大人,好讓整個禮部都處於一個群龍無首的狀態,因為之前關於這件事情,全部都是呂淺生一手安排,他若是突然間暴斃的話,那麼很多安排都必須得要從頭再來,俗話說得好,忙中出亂,若是有人再在這其中使什麼絆子的話,那麼長公主歸國的這件事情,肯定會鬧出來不少的笑話。
真鬧出來笑話時效,若是真的影響了兩國之間的邦交,那可就是一件天大的麻煩了。
當時聽見了這個猜測之後,常歲並沒有直接否定而是放在了自己的心裡,畢竟伴隨著亓國長公主共同回國的,還有晏國的公主,這晏國的公主表面上似乎和亓國的皇室交情頗深,但是她到底還是要在心裡記得自己姓什麼,因此如果在亓國這裡受到了一些不太好的待遇的話,那很有可能就上升到亓國對待晏國是什麼樣的態度了。
而且最讓人覺得有一些奇怪的事,這個案子最後還落在了夏遺灰的手裡。
之前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過,夏侯野和這尚書大人在半年以前有過一定的摩擦,理論上來說這個時候要為了避嫌的話,不應該這個案子交給夏遺灰,而且再說了,夏遺灰根本不是專業出身,他平日裡所做不過是行軍打仗之事,對待這種查案辦案的事情,可以說是一頭霧水。
而尚書大人的這個案子,現如今已經到達了迫在眉睫的程度,如果再不歸案的話,在城中引起的騷亂不說,就是尚書大人的家裡也會覺得亓國對待臣子太過草率,而會產生心懷不滿的心理,所以理論上現如今應該是儘可能的,趕快處理掉尚書大人之死的這件事情,儘管現如今尚書大人的位置已經有人頂替上去,而且關於長公主歸國一事也已經重新開始制定整個流程計劃,但是呂淺生的死亡終究是要給大家一個說法。
“到底是我手上的線索不夠多,所以沒能夠發現尚書大人之死,最直接的獲利者到底是誰”常歲的這句話,多少帶著一些嘆息的語氣,一開始留意這個案子的時候常歲就一直在關心尚書大人死了之後到底是誰頂替了他的位置,畢竟一般查案不都是這樣嗎?一個人死了,而他的死亡的受益者是誰,基本上都會成為最直接的懷疑物件,只是常歲之前也打探過了一番,這個頂替了尚書大人的傢伙,和呂淺生之間沒有太大的淵源,而且這也是皇帝陛下親自欽點的,因此也就沒有暗箱操作一說,說白了就是尚書大人一死,他的這個空位到底落在誰的頭上誰也不好確定,因此如果說有人想要為了獲得這個位置,而暗殺了呂淺生的話,好像有一些牽強,還不如之前的那幾個說法,稍微顯得靠譜一些。
而她之所以這個時候發出這樣的感慨,也是想要試探一下狹沙的口風,畢竟對於這亓國帝都官員之間的人際關係,常歲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從那些雜七雜八的人口中聽來的資訊,也實在是帶著一些誇張色彩,還有一些主觀意識,所以她也並不能夠妄下定論,反倒是從狹沙這裡聽來的一言一語,常歲都覺得能夠作為參考。
畢竟他可是江湖百曉生啊,他的話總不可能會空穴來風,雖然迄今為止,常歲也不知道他的這些訊息,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得來的。
“之前我不就和你說了嗎?陸家現在表面上做的是綢緞的生意,但是暗地裡卻一直銷售茶葉,從他們開的這些茶樓也可以看的出來,而官員之間也特別喜愛品茶一事,畢竟品茶總會顯得人要清淡儒雅一些,比那喝酒可要有內涵多,而且茶是君子,君子之交,可並非是旁人能夠隨便議論看透的”狹沙言語之間,正好有一個人過來看他這攤子上的藥品,所以此時此刻這個傢伙便一扭頭,介紹起來了自己的這些堪稱神藥的瓶瓶罐罐。
你還真別說,狹沙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如果拋卻他眼上的那一層白絹的話,他彷彿看的比誰都清楚,比如說現在在推薦這些藥品的時候,他一邊說著這些瓶瓶罐罐上貼的字條,一邊竟然沒有拿錯這些東西,要知道這上面瓶瓶罐罐可有不少,並且很多規格都差不多。
而一旁的長歲,此時此刻正好得到了一個緩衝,將之前狹沙的話在自己的腦子裡面,這麼一過,突然間就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君子之交?所謂的君子,是那剛正不阿兩袖清風的真君子,還是那表裡不一暗渡陳倉的假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