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17章 連橫合縱與變法之爭

“今日朝堂之爭,可否能讓小民斗膽進言幾句?”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在此時出現,眾人循聲望去,正是陽翟侯身旁的白衣男子。

“你不過只是一介小廝,也膽敢在朝堂之上妄議國家大事?王上,此人擾亂朝堂,速速派人將此人拖出去。”趙和看著劉治說道。

“你一隻小小的螻蟻,有什麼資格在朝堂上發言?”趙和的聲音中帶著輕蔑和不屑,彷彿在他眼中,劉治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

他的目光如同兩道利劍,直直地刺向劉治,帶著冷冽的寒光。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挑釁和威嚴,彷彿在告訴劉治,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國計者不可治其罪,我何罪之有?難道是出身低微麼?”劉治看著趙和說道。

韓王則是看著陽翟侯問道:“公伯,此乃何人?”

陽翟侯說道:“王上,此人姓劉名治,是老夫府中門客,變法之策,變法之事皆由此人謀劃,今日老夫將劉治帶到朝堂,便是要將此人推薦給大王,為我韓國變法,武信君口舌伶俐老夫不是對手,只能讓劉安應對了。”韓王打量了一番劉治,開口道:“既然如此,那你便說說,如今我大韓該當如何變法圖強?”

韓王的語氣帶著質疑和不滿,他的目光如同一把銳利的劍,直直地刺向劉治。劉治不禁打了個寒顫,他知道,韓王的目光意味著他必須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劉治拱手施禮後,從容答道:“當下列國紛爭,強者存,弱者亡。吾觀大韓之弊,在術治不在法治。導致國內的官員任用、獎勵和處罰制度沒有明確的標準和框架,全部依賴於君王意志,缺乏制度化和標準化的治理方式。”

劉治繼續說道:“應廢黜舊法,實行以法治國,建立完善的律法體系,使百姓知法守法。同時需削弱貴族勢力,選拔真正有才能之人為官。此外還應鼓勵農桑,發展商業,增強國力。昔日,秦商君變法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商君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韓王聽後沉思片刻,微微點頭,表示認可。

此時,一旁的大臣們卻開始竊竊私語起來,他們認為劉治所言雖有道理,但實施起來難度極大。

趙和更是站出來反駁道:“新法施行,必會觸及諸多貴族利益,引發朝野動盪,望王上三思啊!”

然而,面對眾人的反對和質疑,劉治並沒有絲毫退縮之意。他的眼神堅定如磐石,透露出一種不可動搖的信念。如今的他已成為吳佳文最忠實的信徒,將其視為導師般的存在。

“若因畏懼困難而止步不前,大韓談何崛起?”劉治慷慨激昂地說道,聲音響徹整個朝堂。他深知改革之路必然充滿艱辛,但他更明白唯有變革方能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朝堂之上頓時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人驚訝於劉治的勇氣與決心,也有人對他的觀點表示不屑一顧。但無論如何,劉治的話已經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場爭論,思考韓國未來的走向。

蘇秦此時看著面前的這位少年,滿眼都是自已二十歲時的樣子,同樣白衣之身,也是同樣的意氣風發,可是他認為自已的連橫之策乃是當今天下對抗暴秦的唯一良藥,他不允許任何人反對,若是於是便反駁道“無知的豎子,當今天下,又有那個國家還在變法?如今天下大勢已成,變法之時已過,若是變法,各國今日行一法,明日行一法國家便能強盛嗎?”

劉治聽聞後,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久仰武信君的威名,今日得以一見,卻是徒有虛名!”他輕輕搖了搖頭,表示有些失望。然後接著說:“縱觀當今天下的大勢,您所倡導的連橫策略雖然看似強大,但實際上,張子同樣可以透過合縱來破解它。而且,秦國之所以能夠變得如此強大,完全依賴於商君的變法改革。這種變革帶來的力量和影響,是縱橫策略無法比擬的。縱橫之策只是一種手段,可以幫助國家保護自已,但要實現真正的國家富強和百姓安居,還需要更深入、全面的改革措施。”

劉治嘴角微揚,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他挺直了身軀,鄭重地說道:“當今之世,七國並立,各自有著獨特的優勢與劣勢。我們大韓雖然地域狹小、人口稀少,但只要能夠推行新的政策法規,必定能夠實現國家富強、軍隊強大的目標。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幅增長,對其他六國虎視眈眈。如果我們大韓能夠與其他國家結成聯盟,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未必沒有一戰之力。可並非長久之計,伊闕之戰,我韓國精銳盡失,若是秦國發起滅國之戰,必有亡國之危,那麼,如果我提出一項戰略計劃,武信君大人將會如何應對呢?”

“放肆!”一旁的趙和怒目圓睜,義正言辭地斥責道,“武信君大人乃是我大韓的頂樑柱,豈是你們這些平民百姓可以隨意議論的物件?武信君大人守護我韓國數十年,使其保持太平盛世,連橫合縱之策更是當今國策。在這朝堂之上,豈容得下你這般肆無忌憚的行為?還請大王將此人逐出朝堂,以免擾亂視聽。

“大膽趙和,你怕是不把老夫放在眼裡!”陽翟侯怒聲說道。

“陽翟侯息怒,我等也是為了韓國著想啊!”趙和趕忙跪地求饒道。

“哼!”陽翟侯冷哼一聲,“劉治,你接著說。韓王劍在此,若是誰再擾亂朝堂,恕老夫不客氣。”

說著,他將手中的寶劍高高舉起,讓眾人都能看到那鋒利的劍身。

眾大臣見狀,紛紛低頭表示不敢再有異議。他們知道,如果誰敢違抗陽翟侯的命令,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此時,整個朝堂陷入一片死寂之中。只有劉治還站在那裡,繼續陳述著自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