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章 諸多民生問題

關於促進教育平民化的問題上,太子李寧是認真的。

不僅僅體現在太子李寧親自編纂物理啟蒙學,數學幾何等書籍上。

為了促進學習用具不再成為有錢人的寵兒,李寧抵達安西都護府官府不久之後,就對造紙廠直接補貼,並且將改進後的造紙術在民間普及開。

很快只能由有錢人家消費起的書本變成了普通人都能消費起的貨物。

同時為了讓學童書寫方便,李寧在與木匠探討了製作鉛筆的流程後,這種由石墨和粘土還有木材製作成的鉛筆也很快就在安西都護府流行開來。

另外為了方便知識的擴散,李寧掌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參考後世簡化漢字,大刀闊斧的對大唐如今的繁體字做出了簡化,同時簡化漢字還能提高印刷效率等。

這一政策一經推出就遭到安西都護府上下讀書人反對,他們認為老祖宗創造的漢字不容改變。

但是李寧力排眾議,並親自操作在很短時間內做出了一個簡化版與繁體字的對比表,印發後發給各地。

安西都護府身處西域,深受大唐文化的影響,但是識字的人不多,李寧從在教育普及開的時候就展開漢字簡化比等李寧當時皇帝之後再推行簡化更容易一些。

為此李寧特意命令以後官府文書,通告,以及書本出版都必須用簡化漢字,為了有個過渡期,李寧貼心的讓印刷廠給每本書還有各地官府附帶了簡化漢字與繁體漢字對照表,而且熟讀書寫簡化漢字成了考核官員的一項專案。

對於不願執行這一政策的官員採取免職降職處理,對推行好的地方官員實施獎勵。

在胡蘿蔔加大棒的壓力下,這一年內的漢字簡化工作推行順利。

除了教育問題,在民生這一塊,李寧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教員曾說過:“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

李寧一直踐行著教員的指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於術大捷之後,李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粗鹽精細化,讓食鹽得以解決。

在焉耆鎮有一處鹽湖,那裡成了生產精鹽的工廠,鹽業成了焉耆鎮的地方產業。

為了讓當地大戶配合李寧的“攤丁入畝”的政策,不久前李寧將太子府百分之百控制的鹽廠股份的五成讓給了當地幾家大族。

如今在庭州也有一處鹽湖,李寧打算將這裡的鹽業也發展起來,到時候焉耆鎮與庭州的產品一個銷往大食,一個負責銷往大唐。

另外隨著漚制肥料的技術普及,已經大規模墾荒造田運動的開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吃飽飯這個問題也將得到改善。

只是漚制肥料畢竟比不了化肥,還要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所以目前普通百姓勉強可以達到一日兩餐的標準,但還是距離天天一日三餐的標準還相差甚遠。

但是在吃飯這個問題上,李寧不僅僅希望吃得飽,他還希望吃得好。

所以李寧在西域大力發展養殖業,成熟週期短肉量足的豬成了當仁不讓的首選物種,另外還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從吐蕃與黠戛斯換取了大量用來食用的牛羊肉。

與此同時西域湖泊眾多,在李寧的主持下,魚肉也成了龜茲百姓餐桌上的一道菜。

短短兩年時間內,安西都護府的百姓基本做到了每十天吃一頓肉的標準。

就這李寧還覺得不夠,為此李寧懸賞萬金向來往龜茲的商人過客徵集名為紅薯、番茄、青椒、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的種子。

只要有人找到其中一樣的種子,並且成功種出來開花結果之後,安西都護府都會獎勵那人萬金,實打實的黃金,同時尋得種子者將封侯,縣男起步。

太子李寧親自對這些農作物的特點做出了詳細描述,同時還配有畫冊,讓速騰印刷廠印刷萬冊免費提供給了來往商客,要這些商客將安西都護府的懸賞帶往各地。

這個懸賞曾遭到安西都護府上下一致反對,還是太子李寧力排眾議,一錘定音。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在發出懸賞迄今將近兩年時間後,這份懸賞還掛在龜茲城門口,無人得到。

這期間有人拿著各種種子來都護府,但是無一例外結出的果實都與太子李寧描述的不符,但是安西都護府給這些人還是發了往來路費。

如今這份懸賞已經無人當真,很多人都認為這個懸賞是太子李寧為了將各地商人騙到龜茲來的套路。

只有李寧自己清楚,如果得到這些種子之後,制約人口的最後一道枷鎖將被開啟,百姓們從一天一頓飯到一天兩頓飯甚至三頓飯都是常態了。

只可惜美洲太過遙遠,安西都護府地處內陸,這份懸賞想要有人領,怕是還要等很多年。

在等那些大唐百姓還沒見過的種子同時,李寧也鼓勵當地百姓透過植物雜交技術改善現有的蔬菜品種,得出李寧滿意的物種照樣可以賞萬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高價懸賞下,不久前有人培育出一種接近後世白菜的蔬菜。

只是比起後世白菜,這種叫作菘的蔬菜菜葉還是稀疏了些,而且結的骨朵沒有後世的白菜大,頂多也就達到後世白菜的三分之一。

李寧很豪爽,當眾賞了那位老農萬兩黃金,同時還告訴那老人,這種菜還能繼續改良,最終會成為一種菜葉包裹的很嚴實長得很大的菜。

這是兩年了第一次有人領到太子李寧關於種子等農作物懸賞的賞金,一時間轟動了整個西域。

這時候所有人才意識到李寧並沒有說笑,在懸賞一事上他是認真的。

於是除了本地百姓開始嘗試著各種雜交嫁接植物之外,還有些冒險者開始往更西邊去冒險闖蕩,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尋找到那些他們以為不存在的種子。

因為據說那些種子在大食還要往西的地方。

除了吃的事之外,這兩年隨著龜茲南城的建設,當地誕生了很多新的行業,百姓們收入門路也增加了許多,同時也解決了百姓住房的問題。

有了龜茲城當典型,安西都護府的其他各地也開始準備參考龜茲建設,要麼異地選址新建新城,要麼原地拆遷改造舊城。

於是建築行業相關的各個小行業也開始初露頭角。

其他行業類似的情況比比皆是,安西都護府的百姓們可以賺錢的營生越來越多,百姓還有官府以肉眼可見的方式富了起來。

如今作為最後收回安西都護府的庭州,在李寧的親自監督下,也開始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為了安撫當地大家族,讓他們配合自己,深知打一巴掌給個棗的李寧不得不將部分賺錢的行業放手交給他們打理。

當然太子府是佔股份的。

可以說安西都護府的各行各業背後都有李寧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