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章 吃軟飯

四月,沈暄在長沙府被人行刺,好在沒有被殺死,訊息傳來,氣的魏啟砸了硯臺。

“真是無法無天,竟然公然行刺欽差大臣,來人,擬旨命令長沙府地方守衛軍,協助沈暄調查官銀案。”

魏啟找來陳繼銘,“你妹夫一年前是在長沙府任通判,怎麼突然調離,去了漢江州?”

陳繼銘不慌不忙道,“皇上,調令是吏部安排的,至於為什麼要把臣的妹夫調離長沙府,皇上應該有所猜測。”

魏啟怒瞪陳繼銘,“事出有因為何不報。”

陳繼銘看皇上神色,知道也是被沈暄遇刺氣到了。

陳繼銘道,“皇上,不是微臣不報,而是這事不宜打草驚蛇,那事並非一人能成,整個長沙府都不乾淨。”

魏啟………

“那你說該怎麼辦?”

陳繼銘笑道,“皇上,董瑞宏靠的是誰,該用臣提醒嗎?”

魏啟,“……那你說還能派誰去,沈暄受了傷,肯定是查不下去了。”

陳繼銘點了一個人,鍾離策,“他是禁軍統領,又是皇上心腹,只要他去,除了那些貪了銀子的人,其他人都會避開,不敢再攪和進去。”

魏啟一拍御案,“那就讓鍾離策去查這件案子,朕倒要看看,董家能如何。”

陳繼銘告辭後,去東宮找太子,把這陣子寫的大齊挖渠計劃,拿出來跟太子商議。

魏淵看完摺子,有些意外,“先搞試點,在推廣?”

陳繼銘點頭道,“在這些地方推廣,要是與民有利,可以推廣下去,太子以為如何?”

魏淵點頭道,“可行。”

陳繼銘想起人口一事,“太子,景銘在家時提起過,我朝必須加大人口生育,他說人口太少了,必須多生,而想讓人多生孩子,就怕有人不要女孩,臣想著,不如免去女孩人頭稅,朝廷只收媳婦人頭稅。”

魏淵不解道,“人口出生跟女孩免人頭稅有何關聯?”

陳繼銘想了想道,“太子可知棄嬰塔,棄嬰溝這些地方?”

魏淵搖頭道,“不知。”

陳繼銘心情沉重道,“臣以前只聽說過,後來,聽景銘提到,一些人為了少出人頭稅,就選擇把剛出生的女嬰扔掉。”

魏淵顯然沒有聽說過還有這種事情,“那些女嬰活著就被扔掉了?”

陳繼銘點頭道,“太子,可以派人去查。”

好吧,魏淵不問了,“下次朝會讓群臣商議,此事不簡單。”

陳繼銘知道,這事不可能一蹴就成,需要慢慢來。

陳繼銘回伯府,小九找了過來,“顧公子父母來了,顧公子給接到小院去了。”

陳繼銘這才想起,他給顧凜和清月郡主保的煤。

顧二叔來了以後,肯定要下聘了。

“走,咱們去見見,也好給長公主送信兒。”

顧二叔來了以後,對兒子一陣誇,“好孩子,你能娶郡主,真是祖墳冒青煙了,你爺爺高興壞了,直說爹教子有方。”

顧凜……

;您是想誇自已吧,祖父才不會這麼膚淺。

顧二叔當然高興,娶郡主,又不是娶公主,郡主可以娶回家當媳婦。

公主,人家要住公主府,駙馬還不能做官。

做郡馬好啊,以後,顧家血脈也有皇家血統了。

就是京城房價太高,他們家在京城買不起房子。

聘禮帶來了,這差不多掏空了半個顧家,給郡主的聘禮,誰敢給少了。

襄陽長公主知道顧家買不起房子,問顧凜介不介意住郡主陪嫁的宅子。

顧凜能說什麼,不能既要又要吧,他家確實出了聘禮,買房子錢原本就夠一座一進小院。

於是,顧凜婚後就住在郡主陪嫁的宅子裡,清月郡主也不用去住小院子。

顧凜這是吃上軟飯了吧?

**

再說回陳景銘,陳景銘打鴨綠打的有些得勁,投石機瘋狂投送炸藥包,把鴨綠城炸的面目全非。

等到一上午爛炸停下來,耳旁只有呼呼的風聲。

宰父信咽咽口水,軍師怎麼有這麼多炸藥包。

聽說這東西極易爆炸,看它的威力不比火炮小多少,城牆都炸塌了好幾處。

陳景銘拿出望遠鏡,仔細看了一眼城牆上的高麗守軍。

“宰父元帥,攻城。”

宰父信一揮手,大軍朝著城牆缺口衝去,一路殺過去,所向披靡。

陳景銘看看沒剩幾個的炸藥包,暗自思索,以後的仗該怎麼打。

雖然這幾次攻城,傷亡極小,可是他們人真的不多啊!

只有區區十萬人,這些人往江對岸一放,就更嫌少了。

放眼安東北方,那裡還有大量的蠻夷,可惜先打的半島,要是先打那些人,還可以撈點兵員。

陳景銘想得入神,沒注意到他身後有人窺探。

看打扮,那人是高麗人。

陳景銘沒有去鴨綠城,身旁又有許多人保護,這就讓人很容易猜出,他是大齊軍隊重要人物。

“什麼人。”

他們這裡也有高手,察覺有人窺探,拔出長刀追了過去。

來人武藝不俗,雖然不是侍衛對手,還是跑了。

大軍之中能來盯梢的,一定跟高麗守軍有關。

侍衛沒有追到人,只能回來稟報。

這事歸太叔琰管。

太叔琰分析,可能是鴨綠城裡提前派出來的人,軍師這次可能暴露了。

“以後加強警戒,還有小心暗器,暗箭,每個人站立的位子,必須能為軍師擋住偷襲暗器。”

陳景銘好感動,“太叔琰,真不愧是兄弟。”

太叔琰嘴角上揚,“那當然,要是你出事,第一批死的就是親衛隊。”

陳景銘:白感動了。

發現暗探的人是柏冰,他這人警惕性強,要不然還真難發現,有人敢在大軍後躲藏。

打下鴨綠城就該進太白山了,那裡有好多人參。

高麗參,不,以後叫太白參!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