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字》
一骨一刀一老翁,一點一劃一字成;
一紙一筆一揮毫,一雨一泣一天神。
這首一字詩,是無名氏因感慨倉頡造字撼天動地,驚泣鬼神而作。漢字歷經“甲金大小篆,隸楷草行書”的衍變,最終定格在今日同行的經簡化的方塊字。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文字,也是壽命最長的一種文字,也是今天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更是人世間最為神秘的文字......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是為漢字造用字之六書。是古人分析漢字的構造和使用而歸納出來六種條例。
漢字音形義三位一體,跨越時空界限,承載浩瀚歷史,成文制典,詠志抒懷,廣至無垠宇宙,渺至塵土輕煙......
史上漢字大家,東漢許慎堪稱第一人,其著《說文解字》,歷時二十餘載編撰而成,使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說文解字》是中國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工具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是研究古漢語和古文字學極為重要的資料。
研究《說文解字》“四大”註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桂馥《說文義證》和王筠《說文句讀》。欲知字之音韻,訓詁,形義,句讀,這四書俱可一讀。
《辭源》,《辭海》,《康熙字典》,《經傳釋詞》,《漢語大字典》之類,都屬要緊辭書,讀之多多益善。
然而測字,相字之法,或拆解,或互換,或取像,或按六神詳論,或以陰陽參詳,或用五行生剋,或應八卦九宮......都無關乎字之本義。唯解字之道,須得悉知內涵本義,一字所含,藏有無窮奧妙玄機,箇中神異,遠非片言隻語所能理清。
細數測字大家,宋有謝石,專事測字,有“測字聖手”之稱。邵康節測字占卜集大成者,王安石著書立說,多有涉獵;汪龍善用干支陰陽,八卦五行;朱安國師承謝石,測字風格與老師一脈相承。
明時周亮工,平生兩大嗜好,一是藏墨,二是測字,彙集“古今字說之有據者”。
清有範時行,測斷如神,日收六百錢謝客不再測。程省,悟到五行六神八卦萬匯之機,明陰陽消長剛柔進退之理,測字為生。
......
人謂謝石為測字鼻祖,其實不然,他雖是專事測字第一人,但測字之術,肇起於何時,雖無據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遠在漢時,已有測字隱語,東漢末,民間讖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暗示著董卓暴戾的滅亡。另有王莽新政時,人們將錢幣上的“貨泉“二字,解釋為”白水真人“。預言了漢光武劉秀將出。
拆分漢字形體來解釋字義,先秦時期就已出現,《左傳》所載的“止戈為武“”反正為乏“”皿蟲為蠱“等。秦漢之際,隸書取代篆體。隨讖緯術和五行之說的產生,拆字術便為方士所用。
漢字分解,許慎有之,王安石有之。
《周易》為卜書,文字亦源於卜,而後世之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欲要斬斷這層關係,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用時說人家好,卻總是昧心地不願承認,片片甲骨,字字驚魂,占斷卜辭,文字衍生。
嗚呼!漢字之浩渺,之神異,之魂魄,之深邃,之迷幻......僅測字操其一端,縱千年不可述盡矣!
餘好字,亦揣摩過測字,觀測字之法,變幻萬端,無固定成法,若能應極權變,便是善之又善者也。天幸曾得一奇書,名曰《相字秘中秘》,錄得測字奇法108篇,近幸得空閒,遂將所見,所聞,所親歷者,與測字奇法一道,草擬成書,閱者心悅我便長樂也哉!
甲子年乙丑月丁卯日書於隴西
。。。。。。
------酒泉給老同學測“一”字------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每次去酒泉,便會想起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來,新冠疫情前,去酒泉看望一位同學。一路之上,這首詩始終在我腦海裡閃現。
老同學在當地是一位小有名氣的企業家,靠種植洋蔥發家,先後種植過甜葉菊,甘草,黑枸杞。
午飯後,老同學把我安頓在自家招待所,說:“老同學,坐車勞累,你先小睡一會,等養足了精神,我倆好好談談。”
我說:“好的,你也午睡一會!”我心說:“像我這種人,整日裡東奔西跑,哪裡有午睡的習慣,只怕是你午休慣了,想要去睏覺吧!”
招待所房間算不上豪華,卻也裝飾得異常考究,室內寬敞明亮,收拾得整潔乾淨。我躺在床上,絲毫沒有睡意,百無聊賴地亂翻著手機。
一小時後,老同學兩手提著幾個小袋進來道:“老同學,這幾種茶,也不知哪款合你口味?衝杯茶,我倆邊喝邊敘。”說著,就去燒水沏茶。
我看了看桌上的茶袋,或大或小足有五六袋之多,“普洱茶”“金駿眉”“大紅袍”“鐵觀音”......
我忍不住笑道:“我只知道,你開著公司,物流,賓館都有,怎麼連茶葉店也開嗎?”
他一聽哈哈大笑道:“茶葉的確不少,都是人家送的,我又沒個茶癮,哪個好那個不好,真還細分不出來。”
我說:“老總呀,孬東西人家會送你嗎?別不把豆包當乾糧,你好歹有人送,要換成我,站在大街上喊破嗓子也不會有人送茶來。”
他說:“有道理,送禮不當,是會得罪人的。這茶不比香菸,一刻也離不了,素不好茶,也就對它淡關心了。”
與他好久不見,一旦碰面,少不得天南海北胡扯一通。不意有幾個客人住店,打亂我連的談話。我說:“賓館經常客滿嗎?”
他說:“這地方位置好,加上物流公司汽車司機多,幾乎不空房間。”
我故意道:“這生意,想不發財都難。只是我把房間佔了,按道理,得付房錢才對,不然你可要蝕本了。”
他笑道:“廢話,掏錢住店,酒泉那兒不能住,非得到我這裡?給你個房間,住他一年半載又算得什麼?”他頓了頓又說:“不扯了,我有個重要的事情問你,你向來測字很準,今日個給我測上一測。”
我道:“上學那會,你對這一點都不信的嘛,突然間怎麼問起這個?”
他說:“上學那時節,年輕氣盛,不信算命卜卦。可生意人哪有不信命的?十有八九都很在意生辰八字與財相關。如今想來,求財是很難的,常言道:人有沖天之志,無運不能自通,本事再大,運氣欠佳,縱勞碌也是枉然。我今小有所成,不可否認,運氣成分佔多數。”
聽他講來滔滔不絕,便知他對命理也是很在意,甚而至於探究過。我說:“看來你對自已還是很瞭解,一切盡好,你要問什麼?”
他喝口茶道:“小有小的難處,大有大的煩惱。公司大了,事情便更多,最近有些事很煩人,公司的事,搞得人心狠亂,測個錢財吧。”
我讓他寫個字,他毫不遲疑,寫出個“一”字來!
我楞了一下,對他寫這個“一”字頗感吃驚。他看我半天不說話,也是疑惑道:“怎麼,有什麼不妥嗎?”
我笑道:“字典裡那麼多字,你不選,非要寫它,你可知道,這“一”字,可是字中最為難測的一個字!”
他很是不以為意,說道:“隨手拈來,有何難處?我想,沒有比“一”再簡單的字了。”
他說簡單,我認為非常不簡單。我曾聽一位資深的測字師父講過,這“一”字,乃道之所生,萬物之開端,蘊無盡之幻化,天得之上大,地得之土厚,人得之頂天立地。立萬世根基,處陰陽兩段,縱千萬字悉從“一”始,若能參透“一”字,方能領悟字之奧義。
民間有傳,範時行當年給乾隆測過,便是這個“一”字,測準且識破乾隆的皇上身份。一人祖籍良鄉,問卦範時行,道出生辰八字,範時行言他一生勞碌之命,令他頹廢而去。不料這一切被微服私訪的乾隆皇帝親見,便要範時行也為他批生辰八字。並言自已來自熱河,生辰八字與那良鄉人絲毫不差。範時行心中犯疑,讓乾隆捻字來測,乾隆捻得一字,交於範時行。範時行心中過於緊張,那寫字的紙團掉落地上......
範時行戰戰兢兢開啟紙團,上書著“一”字,他大吃一驚,急忙遣散眾人,在後室跪拜“皇上”。乾隆極為驚訝,問他如何識得自已身份,範時行不慌不忙,說出一番道理來。
範時行言道:“這“一”字落土上,不就是“王”嗎?“白”紙的“白”加在“王”字之上,豈不是“皇”嗎?您不是皇上還會是誰?”
我給同學講了乾隆測字的小故事,他聽得津津有味,有些著急道:“平頭百姓,如何與皇上比,我只在乎自已的禍福吉凶,你就別再繞彎子,乾脆點,直說出來。”
我告訴他:“你看這個“一”字,好不奇怪,在“上”的下方,“下”的上方,不上不下地“卡”在中間,如問錢財,數額定然不小,當在“百”“萬”之上。”
我話沒說完,他倒先開口了:“呵呵!不簡單,你能把字測到這份上,很是難得!不瞞你說,公司去年與外省一家飲料公司,簽訂了黑枸杞供貨合同,幾次下來,積壓未付款多達五千萬。緊催慢催,對方總是以未開工為由不付款,真是焦心得很。”
我接著道:“你這“一”字,寫得順暢通透,毫無阻滯,應該從吉而斷。只是“一”字,相隔天地,令事不明。以卦來解,“一”屬陽爻,有道是:孤陽不生,獨陰不長,凡事過剛反而不好。化解之道,在於緩和,所謂“和氣生財”嘛。“一”有如東西兩端,各持一端,凡事不能達成一致。你不妨多花點時間,去了解對方,看究竟是何原因,生意人不是講究兵法嗎?“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怠”,這些生意經,你比人人都懂。”
他連連點頭道:“你說得很對,的的確確雙方各執一詞,相較著勁。我也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清楚與人家改善關係的重要性,可面對那麼多款項,不由得你不急呀!說句掏心窩子的話,還真擔心被人給家騙了。你說,你說這款能悉數收回來嗎?”
我心裡七上八下地打著鼓,深知自已有幾斤幾兩,要是個江湖騙子,完事拿錢走人,可我要是錯了,豈不要躲躲閃閃避同學一輩子?此時此刻,真有些覆水難收的感覺。我從手機上看了看時間,正是下午兩點鐘,我心中一動,便順口道:“兩點鐘,也就是“未”時,“一”字加在“未”上,應是“耒”字,“耒”與“來”同音,此事應無兇險”。
他聽後像是被開啟心結,顯得異常高興,笑道:“沒想到測字有這麼深奧,變幻莫測,以前不瞭解,以為只是個文字遊戲,看來我過於膚淺了。算命占卜可以信口開河地胡掐,測字得有實學,腹中無有點墨水,有些事情是憑空臆測,胡編亂造不出來的。”
我很是得意道:“那是,別看簡簡單單的一個字,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一樣,也包含著聲、形、象、數、理等元素,要把它當作單一的,冷冰冰的文字元號,的確過於簡單了。你要相信,字是有生命的。”
同學倒也乾脆,只此一問,便不再言其他,不似有些人,才問事業,又問婚姻,順便捎帶著問個錢財,恨不能把那前程後事統統翻將出來才心安。
我心中暗自慶幸,好在他沒有再問,要是問疾病禍福,這“一”字處生死之間,不正之間,結果均為不善,讓人難以言語了。
半年後,老同學打電話來,說他去廠家做了詳細瞭解,的確是因為環保的原因,遲遲沒能投產。廠家最近開工,答應先付一半款項。此事雙方冰釋前嫌,正式進入合作軌道,前景看好,誠心感謝老同學,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