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章 拾撿糧食

等到了地裡頭。

抬眼望去,盡都是大夥兒勞作的身影。

不止源溪村的漢子們,加入了進來。

甚至是常年收拾屋子裡活計的婦女孩童們,也都跟在後頭拾撿起糧食。

只不過各家撿各家的。

這樣誰的便宜也佔不得去。

一路上遇到好些人家,李翠花也提著笑臉的回應道。

有時甚至還能聊上幾句,這才又提著步子的往自家地裡去了。

她家的地雖不多。

從前有旱地10畝和水田8畝,但自從分給大兒子和小兒子各自3畝後。

自家也就只剩下4畝旱地,和2畝水田了。

所以收割也花不到多少時間。

等她攜著苗採荷以及兩個孩子,到了自家那片地裡頭後。

果真見那裡原本栽種的麥子和稻穀,全都已經收好,打好捆放在一邊了。

只等著到時候這裡所有的莊稼收好後,再一起把麥粒和稻穀子打出來。

收攏後再堆到倉囷去。

隔些天找個日頭足的天氣,再拖出來攤開晾曬便是了。

這是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最好的一個法子了。

苗採荷看著原本還金燦燦的麥田,現在已經被拔除了小一半,她心裡是高興的。

甚至連表情,也跟著浸出笑意來。

還同旁的正在檢視自家地裡情況的李翠花說道:

“嬸子,你看他們現下這功夫,怕是要不到明日就能全部收割完了。”

“到時候源溪村的各家各戶,也能過個好年了吧。”

聽到這道話,正把竹籃子裡的長竹筒子往外拿的李翠花便笑著道:“那是肯定的了。”

“只要在那雨滴子落下來之前,把這所有的糧食全部收好。”

“到時候曬乾,等那衙差一來收了公糧後,剩下的賣了錢不就有餘錢能過個好年了嗎?”

這話倒是真的。

畢竟一年到頭,鄉下的莊稼人也就指望盼望著在這豐收時節,能有一個好成果了。

現如今也是沒得法子,如果再讓麥粒子或者稻穀子,在這地裡多長些日頭。

說不得等全收好了,還能再重個十幾二十斤呢。

這不是又一筆糧食或者餘錢了嗎?

兩大人就著地裡頭的作物說著話。

而墜在她們身後,幾步遠的兩個小崽子。

此時正在悄摸聲的竊竊私語。

還是林知秋拉著比他高了一個頭的林嬌嬌在說:“二姐姐,你不是說賀小弟也在這裡頭嗎?”

“怎的我一路看過來,都沒有他的身影呢?是不是他根本就沒有來這裡。”

一聽這道話,林嬌嬌心裡就咯噔一下。

在心裡思緒萬千,又把喉間的緊張給嚥下後。

她這才給斟酌了措辭說道:“知秋你得這樣想,二姐姐怎麼可能會騙你呢?是不是?”

聞言,林知秋還真細下的想了想,覺得他二姐姐是不可能會騙他的。

所以還抬著小腦袋,認真的點了下頭。

又乖巧的問道:“那賀小弟在哪兒?要不我去找他玩吧?”

找不找得到人,林嬌嬌還真不敢保證。

畢竟這道話本來就是胡扯,哄騙他的。

這現在要去把許慶賀找來,還真不是一個易事。

所以她心思轉了轉,趕忙給扯了個話題過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在一抬眼瞧著她孃的時候,林嬌嬌心裡一下就定了主意。

伸手指著苗採荷所在的地方就說:“剛才娘叫你過去呢,你聽到沒?”

林知秋懵懵的望過去,隨後轉過頭來道:“不可能吧,我怎麼沒聽著?”

“那肯定是你只顧著跟我說話,所以錯過了。”

林嬌嬌回了這句話後,趕忙就拉著林知秋過去了。

免得再接著這話說下去,怕是又得記起他賀小弟這個人了。

等到了那一頭,苗採荷正巧在找他們兩人呢。

見兩崽子沒亂跑,她心下一安便笑道:“等會子娘要給你們爹,還有大哥哥他們送水去。”

“你們是要同我一起去,還是要跟你們的翠花嬸嬸,待在這裡拾撿糧食?”

這就是一道選擇題了。

是去送水還是拾撿糧食?

那當然是去送水了。

好不容易才出了來,肯定要撒著歡的,去瞧瞧這秋收好風景了。

所以林嬌嬌趕忙點著頭回道:“娘,我要同你一起去,我想爹和大哥哥他們了。”

“而且不知道現在收割到哪塊地了,割了這麼長的時間,肯定也口渴了。”

“我們這正好給他們送去,也能讓他們解解渴。”

是倒是這話,也是苗採荷心中所想的。

她不僅是要給自家漢子和大兒子送水。

還要連帶著,把景河叔的那筒子水也給送去。

所以她笑著點了下頭。

又轉頭問著旁邊,還在做思考狀的小兒子:“那你呢?知秋,要同娘還有二姐姐一起去嗎?”

林知秋只想了一瞬,便也點著小腦袋答應了下來。

見小兒子也要跟著一起去。

苗採荷這才抬著頭,同已經開始拾撿糧食的李翠花說道:“嬸子,他倆小的也要跟著一道去。”

“索性景河叔的那一筒子水,就交給我一道帶過去吧。”

見採荷都如此說了,李翠花也不好再推卻。

再把手裡剛撿了一捧子的麥子,給拿到旁的竹籃子裡裝好後。

她這才抱過旁邊,挨著放的三個長竹筒子,轉身遞給了一旁等候著的仨娘母。

隨後又同她們叮囑了幾句,這才催促她們趕緊去送水了。

雖然這天還沒有下著雨滴子來,但瞧著也是陰雲密佈,時不時的還有空雷伴響。

瞧著都讓人心裡開始急切起來。

所以苗採荷一行三人也不敢耽擱了。

只想著趕緊過去送完水,看一眼自家漢子和大兒子之後,就回了來,幫忙開始拾撿糧食了。

各家地有多有少,自然種的糧食也盡都不同。

但這豐收時節了,即便糧食全都收割好。

還得經歷摔打脫粒、晾曬、碾場、翻場、揚場、最後再是舂米去糠了。

這一個個步驟下來,都得花上數日之久。

難得最後才能得出,平常人家吃的精白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