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最後的一頁,以我們的幸福為結尾。
故事主角:阮懷雨,沈以州
*
申大百年校慶,舉校歡慶。
百年芳華,師生同慶。
宣傳標語出現的學校的各個位置,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出現不了的地方,就連那顆快要敗死的石榴樹,也貼上了標語。
受邀參加這次校慶活動的嘉賓有:沈氏集團總裁沈從歡……
阮懷雨作為校慶的主持人,對這些受邀嘉賓的資訊,已經背的爛熟於心了。
明天就是百年校慶活動,排練到十點的阮懷雨剛回到宿舍,就對上了室友們清澈而愚蠢的眼神,於是就被室友們恭敬的請到了椅子上。
阮懷雨不用猜,都知道,這三個女人無事獻殷勤,肯定沒好事。
“說吧,姑奶奶們。”
“小雨雨,明天就是校慶了,我們真的非常高興,你高興嗎?”
說話前言不搭後語的這位,就是胡麗莎。
高興倒是沒有,阮懷雨只想儘快結束,她不僅是校慶活動的主持人,也是“百年校慶”主題晚會的表演者之一,是開場舞的領舞,這些天,她就和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阮懷雨,大三學生,播音主持專業,膚白貌美,連續三年被評為申大最美校花,吐字清晰,落落大方,臨場發揮,應變能力一流,是這次校慶主持人投票活動中,得票數最高的主持人。同時,學習古典舞數十年,大一軍訓匯演,一舞成名。
阮懷雨打了個哈欠,飽含熱淚的說道:“我只想睡覺。”
哈欠彷彿具有傳染性,旁邊的室友,也跟著連打了幾個哈欠。
眼見胡麗莎還能磨蹭半小時,才會說到正題,阮懷雨原地將椅子旋轉了一百八十度,正好面對桌子,開始卸妝。
卸完妝了,只聽胡麗莎還在感嘆百年校慶,她如何感到驕傲自豪,旁邊的兩位,已經快聽睡著了,原本想著胡麗莎先開個頭,然後她們三一起求阮懷雨,拜託阮懷雨表演的時候,能不能順便把她們三,也給帶進去,主題晚會是在室內,票數有限,憑票入場,她們沒有搶到,只能另闢蹊徑,沒想到這傢伙,從大年初一說到年三十,都沒提到一個關鍵字,有種語言,是無語。
阮懷雨洗完澡,胡麗莎殷勤的給她拿毛巾,阮懷雨接過毛巾,真誠的問道:“莎莎,老師給你佈置了什麼演講任務嗎?你已經快演講幾十分鐘了。”
“額……”
說了這麼多,難道沒有聽出來,我的言外之意嗎?
肖鹿和李靜已經在床上笑的眼淚都出來了。
阮懷雨用幹發帽把頭髮綁好,敷上面膜,從包裡拿出三張前排座位的票,一人發一張,最後給了胡麗莎,還不忘用手揉捏她的臉,因為胡麗莎有點兒胖,阮懷雨平時最愛捏她的臉,覺得她太可愛了,就喜歡逗她。
“逗你的呢。”
胡麗莎離得最近,最先抱住了阮懷雨,肖鹿和李靜也不甘示弱,急忙從床上下來,跑過來抱住阮懷雨。
熱情點好啊,就是有點透不過來氣了。
還好比她們高一丟丟,鼻子還能呼吸到新鮮空氣。
她一米六八,室友都在一米六左右。
“嗚嗚嗚,懷妤,你太好了,下輩子還要和你做室友。”
三個人感動的快哭了,原來,懷雨早就為她們準備好了票,還是前排的票。
*
一座獨立的府邸,落在申城的一隅。
豪門生活,無人可知,只知道,這家人,姓沈。
“沈 以 州 !!!”
伴隨這聲怒吼聲,沈父沈世清,很有眼力見的拉上自家老婆鍾溪,抱上孫女陸又今,趕快回房,把戰場留給自家女兒和兒子,以免誤傷。
沈從歡,沈氏集團現任總裁,父母眼中的優秀女兒,老公眼中的溫柔老婆,女兒眼中的漂亮媽媽,外人眼中的女魔頭,弟弟眼中的女霸王。
沈以州一溜煙,已經跑到房間內,關門反鎖,一氣呵成。
靠在門上,拍拍胸口,暗示自已沒事噠。
一個小時前,沈以州和小侄女,坐在兒童房裡,吃著冰淇淋,看著動畫片,沈從歡推開門的時候,就看看見,自已好弟弟和自已的女兒,兩人笑嘻嘻,吃著冰淇淋,一小杯也就算了,結果,是一桶,一大桶冰淇淋。
沈以州就看見自家姐姐,臉色變得比京劇變臉還快,趁著沈從歡抱起陸又今的十秒鐘,直接逃離現場。
“外公,外婆,為什麼舅舅那麼怕媽媽呀?”三歲的陸又今,小名又又,一雙無辜的大眼睛,充滿著好奇。
別問了,我們也怕你媽。
沈從歡,家庭帝位,沈以州,家庭弟位。
“出來,我不揍你,我和你商量明天參加校慶的事。”
語氣平和了很多,讓沈以州放下了一絲戒備。
“姐,我都這麼大的人了,你還在又又面前揍我,我多沒面子啊。”
一門之隔,沈隨州在門內控訴著,似乎覺得自已很委屈。
“我數到三,你再不出來,我真的要揍你了。”
沈從歡本就不多的耐心已經所剩無幾了。
“三。”話音剛落,門開了。
“你不講武德,一二你還沒數呢。”
沈從歡白了一眼,不想多說,只想動手。
“哎哎哎……姐……姐……有話好好說。”
沈以州以一米八八的身高優勢,攔下了姐姐正準備施以親切友好動作的右手。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怕她,可能是小時候被她揍太多次了,下意識裡對她還是有害怕的心理,沈隨州這麼想著,絕不是因為現在還害怕自家姐姐打他。
“出來,和你說事。”
“哦。”
沈以州跟著沈從歡去了書房。
“公司準備向學校捐贈一棟樓,以家族的名義,紀念曾祖父。”
沈以州的曾祖父,曾是該校校長。
“姐,你別鋪墊了,直接說什麼事吧。”
知姐莫若弟,這麼溫和的鋪墊,後面肯定有事等著他。
“公司準備在學校啟動一個創新實驗室專案。”
旨在促進學術研究與商業實踐的結合。
“這個專案,我想讓你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