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文把菸頭摁滅,穿好鞋子,站了起來。
“粉條兩毛,你這是二十斤。”
“凍豆腐三毛,這是九斤多點,算你十斤。”
“幹香菇三毛,算你六斤。”
“燻肉一塊三,這是五斤。”
。。。。。
出來之後,村民早就在村幹部的安排下,排好隊了,張興文索性也不耽擱,直接拿著宋紅星遞過來的秤就開始了。
他在這過稱,宋紅星幫著記賬,然後他在給錢,倆人之間合作過好幾次了,所以相互之間也有點默契。
忙活了一個多小時,總算把東西收完了,地上堆放著十幾個大包。
這上堤村還是有點貨的,收的東西不算少了,張興文最後拿著紙計算出來了總數。
粉條一共103斤,凍豆腐50斤,幹香菇、幹木耳等乾貨一共是85斤,燻肉、臘肉有63斤,雞蛋是206個,最多的就是紅薯幹、蘿蔔片這些東西總共341斤。
“行了,給我找個地方放一下吧,我過幾天過來拉。”張興文對著宋紅星說道。
“沒問題,趕緊弄完,上家吃飯。”
宋紅星叫著幾個人,幫著把東西都放進了大隊部隔壁的房間,弄好之後,張興文清點了一下,最後走出來,宋紅星鎖上了門。
張興文拉住要往回走的宋紅星,笑呵呵的說道:“我說,你上次不是說村裡養著的豬了快出欄了嘛,怎麼樣,剩下了沒有。”
這個年代,村裡是有“交公豬”的任務的,這個“交公豬”的“公”是公家的公,可不是公母的公,就像是“交公糧”一樣,條件好的村子每年是要給公社交幾頭豬的。
而這養豬可是有講究的,一般村子裡邊養豬,都會特意多養殖幾頭豬,一是為了防止意外,萬一死了,好有個替補,不至於到時候完不成任務。
要是中途沒出現意外,那完成任務指標之後,多養殖的豬就會由村裡處理。
而張興文以前都會在村裡問問的,像趙村,那壓根就沒養過,至於上堤村,那當然是養著了,他們背靠大山,裡面就跟原始深林一樣,在山裡邊圈一塊地方,在弄點草,安排人照顧著就成了。
像張興文今天收的蘑菇、木耳乾貨那都是在山裡邊弄的。
宋紅星看著張興文,哼了一聲道:“我就知道你忍不住,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吧。”
張興文嘿嘿一笑道:“怎麼樣,說說吧,剩了幾頭啊。”
“服了你了,還有三頭。”
“那分我一頭?”
“行,賣誰不是賣啊,本來我們村一致同意說過年殺一頭,賣一頭,你要是在晚幾天,我就賣了。”
宋紅星瞪著張興文說道:“算你走運,佔了這個大便宜了,不然要買豬的人海了去了。”
“走吧走吧,看看豬,稱一下,給你錢,就算是我的了。”
宋紅星帶著倆人和張興文來到了養豬的地方,看著豬圈裡邊那三頭肥碩的豬,張興文很高興。
宋紅星指揮著綁豬過秤,最後這頭豬是231斤,但是畢竟是活豬,裡邊的臟器等,那出不了這麼多肉,頂多出個一百七八十斤。
“價格上我給你八毛一斤,總共算來是185塊錢。”
張興文說話就掏出一疊錢遞給了宋紅星,然後宋紅星叫會計收了錢, 給他寫了一個收條,這交易算是完成了。
“放開吧,現在你這養幾天,到時候我一塊拉走。”
“知道了,走吧,趕緊回去吃飯,都餓死了。”宋紅星說道。
跟著宋紅星迴到家,他就叫媳婦開始張羅飯菜了。
“嫂子,這是鹽和白糖,還有這塊肉,填個菜。”
張興文掏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東西,遞給了宋紅星的媳婦。
“咋的,城裡邊緊張了?”
宋紅星坐在椅子上,給張興文倒了杯水說道。
張興文則是拿著煙遞過去,點上說道:“你說呢,以往我只要雞蛋和肉,現在不成了,只要能吃的,願意賣,我就要。”
“我瞅你這回收貨的價格可不低啊。”
“廢話,城裡現在都減少定量了,肉和口糧那是蹭蹭的上漲。”
張興文沒好氣的繼續說道:“漲那是必要的,要是不漲點,那城裡邊的糧食早給你賣完了,誰不想吃飽啊,都不願意餓肚子。”
宋紅星點了點頭說道:“嗯,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沒有那麼多糧食,就像我們村,要是沒有前幾年攢下來的家底,現在也得過的緊緊巴巴的。”
張興文笑道:“得了吧,你就知足吧,趙村現在都吃開救濟糧了,你還不知足,跟我這炫耀個屁啊。”
“這回也不賴,有在你這弄的這頭豬,我也算是有交代了。”
“你就偷著樂吧,要不是咱倆關係好,我早賣給別人了。”
“那我謝謝你,一會好好敬你幾個。”
倆人說著話,宋紅星媳婦很快就把菜和酒送過來了。
倆人聊著天喝著酒,很是快活。
酒足飯飽,張興文在宋紅星家小鼾了一覺,醒來之後,張興文穿好衣服,跟宋紅星說了一聲,就拿上自己的東西離開上堤村。
。。。。。
離開上堤村的張興文,下一個目的地是秦家村,也是最後一站,其實不去也行了,有上堤村這頭豬,他已經超額圓滿的完成任務了,但是要不是答應秦三娃給他老丈人送東西,他還真就不去了。
都是勞累的命啊,現在村路上,經過中午的太陽一曬,溫度上升,路上的積雪融化,張興文走在上邊那可真是爽歪歪的不行。
還沒走多遠呢,棉褲和鞋子,還有他的腳踏車,那都已經沾滿了泥點子。
不過也算是時間算的正好,在太陽落山之際他算是走到了秦家村的村口了。
張興文剛到村口,而在城裡的四合院。
三大爺閆福貴那是等的花都要謝了,可是他要等的人就是不回來。
“唉,興武啊,三大爺問你啊,你哥今天回來不。”
閆福貴看到張興武和張蘭欣倆人回來了,趕緊走上前問道。
張興武看到是閆福貴,在心裡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三大爺,這個問題從昨天晚上到現在您遇到的四次,您每次都問我。”
“三大爺,我在跟您說一遍,我不知道我哥回不回來,他說了,要走幾天,但是沒具體說是幾天回來。”
張興武說完,便帶著妹妹張蘭欣開門回到了倒座房。
解釋:(這是小說,時間上人物和劇情有出錯的,我不否認。)在年代上食物和物資上的短缺肯定和我寫的不對,而且那個年代錢也沒啥用,不如糧食。
但是我這是寫小說,那個年代的很多東西是沒辦法寫的,計劃經濟可以有,但是主角也得發展啊。
不妥之處,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