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人之後,弟弟妹妹收拾殘局,張興文也是搬起放肉的大缸,來到廚房,開啟地窖的蓋子,在興武的幫助下,張興文順利的把肉放在了地窖裡邊。
回到客廳裡邊,拿秤把半扇豬肉秤了一下,算上骨頭230斤。
連著興武一塊把肉抬到屋裡之後,等弟弟出去了,放到了空間之內。
弄好了以後,也不管他們了,張興文躺到床上就睡覺了,今天真是太累了,沒一會呼嚕聲就響了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矇矇亮,張興文就起來了,很來到張興武的屋子裡邊,跟他說了早上給小妹做飯,穿好衣服就出門了。
他今天要去紅星公社下邊的趙村,距離有點遠,所以得早點走,不然晚上回不來。
騎上三輪車就出門了,一口氣騎了快三小時才進了山區。
進了山區,這路就有點不好走了,路面上坑坑窪窪的,張興文騎車就變得小心翼翼的。
磕磕絆絆的又騎了一個多小時,終於是看見了前面的村口。
“站住,你從哪來的,來我們村幹什麼。”
打算推著三輪車走進去的張興文,剛下車,就看見側面的山坳中出來一個端著槍的民兵。
這年月每個村都有民兵,每天還安排這站崗呢,要是不熟悉的人或者沒有拿著介紹信,那是可以把你抓起來的,要是敢反抗,直接可以把你就地擊斃的。
“小力,是我。”張興文看清楚人,笑著說道。
年輕的民兵聽到對方叫自己,看清楚後,高興的說道:“興文哥,是你啊。”
“是我,你爸在家不。”
“在家呢,興文哥今天是要收山貨?”
“對,收點山貨,行了,你站崗吧,我先去你家找你爸。”
說完,和他擺了擺手,推著三輪車就走了,實在是山區的道路在難走,騎了這麼長時間,屁股有點受不了,在咯屁股了。
剛才的民兵是趙村村長趙三娃的兒子,叫趙力。
這都是張興文在機修廠跑的關係,周邊村子的村長,他都熟悉認識,也一直在這些村裡收東西。
要說誰家有什麼東西,每個村的村長是最清楚的,你要是和村長的關係處好了,那你來村裡辦啥事情,特別方便的。
而且張興文是軋鋼廠的採購員,是公家的人,你這下村裡邊買東西,就得找村長,這就變成了公對公,是兩個單位在交易合作,你要是私下去找村民買,那就是投機倒把,是要遊街吃槍子的。
來到趙三娃家,停好車,從車斗裡邊拿上揹簍,又悄悄的在裡邊放了一些東西,背到背上,就推開大門走了進去。
“三娃大哥,在家不。”
“在呢,呦,是興文啊,快來坐。”
倆人都很熟悉的,叫著張興文坐在院子裡邊。
趙三娃的媳婦給倒了一杯水,張興文從揹簍裡邊掏出一斤鹽和二瓶白酒。
趙三娃看到,給媳婦使了一個眼色,收了張興文帶來的東西。
這是倆人心照不宣的意思,彼此都明白對方的來意,這也是張興文辦事的小禮物,空口白牙誰會幫你啊,他每次來,都會帶點東西的。
知道張興文是來收東西的,趙三娃也不藏著掖著,直接說道:“老弟,現在的情況你也明白,家家戶戶都吃不飽,有的都快斷糧了,天天吃著救濟糧,你這次來,能收的東西多不了。”
“老哥,我知道你說的意思但是我也沒辦法啊,這是我的工作啊,有沒有的我都來一趟啊。”
張興文也知道現在村裡困難,所以沒指著能收多少東西,不管收多少,他肯定是要從農場裡邊往出拿東西變現的。
聽到張興文這麼說,趙三娃也不再多說什麼。
“那你等會啊,我去找人,一會你自己去大隊部,還在那收。”
張興文笑著說道:“那就辛苦三娃哥了。”
“客氣了。”
隨著趙三娃挨家挨戶的通知,家裡邊有乾貨臘肉要賣錢的,都包起來拿著往大隊部走去。
張興文在村長家估算著時間,覺得差不多了,推著三輪車來到了大隊部。
張興文不是第一次來了,村裡的村民大部分都認識這個年輕的採購員。
很快,在村裡的幹部幫助下,分門別類,稱重記錄,張興文則是挨個檢查。
時間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東西收了也不算少,好幾大包的。
紅薯幹,一毛五一斤,收了三百二十斤。
蘿蔔乾,一毛五一斤,收了二百斤。
幹木耳,二毛二一斤,收了一百四十斤。
臘肉,七毛一斤,收了六十斤。
雞蛋,五分一個,收了二百四十五個。
粉條,一毛六一斤,收了五十斤。
“我想著家家戶戶缺糧食,沒想到竟然還有人賣,活該你今天好運氣啊。”趙三娃把人打發走後,走了過來對著張興文說道。
張興文疑惑的說道:“怎麼個事?”
“那幾戶賣臘肉和雞蛋的人家,家裡邊都是急需要錢的,有的是家裡要給老人看病,有一戶是要準備給兒子結婚,都是缺錢才賣的。”
這年月都是統購統銷的,嚴禁私人交易,所以碰到公家收東西,缺錢的家都會把積攢的東西賣了給家裡應急。
張興文聽後,點了點頭,開始往車上裝東西了。
趙三娃幫著他一塊裝車。
“這就走啊?吃了飯在走吧。”
張興文搖頭道:“不了,還是趕緊先回去吧,天黑路不好走。”
看了看天,已經是下午了,還吃什麼飯啊,在耽誤會,天都黑了。
“行,那你路上慢點,注意安全。”
趙三娃把張興文送到了村口,才轉身回家。
張興文推著三輪車,慢慢的走著,走到了沒人的地方,才把東西一股腦的放進的空間之中。
出來之後,手裡邊拿著幾個饅頭和一些鹹菜,坐在地上,就著水,才吃了一口飯。
吃過飯,稍微歇了一會,才騎上三輪車慢慢的往城裡騎去。
回到南鑼鼓巷,天已經有些暗了,這時候四合院裡邊已經開始熱鬧了,上班的已經下班了,上學的已經放學回到家中了,炊煙裊裊,家家戶戶已經開火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