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五莊觀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觀,觀裡有位“地仙之祖”,喚作鎮元大仙,號稱背景通天。

但五莊觀卻上演了西遊世界最為黑暗的一幕,真是機關算盡,權謀用完,就為了吐絲織網,就為了重新站位。

一座五莊觀,道盡太多現實的規則,鎮元子到底有多牛?觀內仙童曾經這樣介紹過。

道童(應該是清風明月吧?):“三清四帝是我家師父的朋友,九曜星君是家師的晚輩。”

西遊世界,但凡能稱得上祖,都非等閒之輩,這位地仙之祖更是狂到沒邊兒,觀內僅僅供奉天地,這還是給了“地”面子,更是能得元始天尊邀請,有資格參加混元道果的研討會,道觀大門更是有著這樣一副對聯,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按照悟空的說法。

“好大的口氣,俺老孫大鬧天宮時,在太上老君的門前也不曾見過這樣一副對聯呢。”

再看仙童對鎮元大仙的囂張介紹。

“家師鎮元子奉元始天尊之請,到上青天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

聽完這句介紹,悟空甚至連笑都不笑了,開始變得一臉嚴肅,上前阻攔。

“住嘴,羞拿大話騙我師父。”

唐僧到底深諳人性,面對這種嘴上沒輸過,現實沒贏過的囂張,給出了這樣的勸說。

“悟空不必爭執,既然他家師父不在,我們也不便攪擾。”

你就讓他吹,你就讓他狂,你就慣著他,適當的時候甚至可以給出配合,你一定要相信,天狂會有雨,人狂必有禍,他早晚會遇到專制各種不服的剋星,然後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面對別人的高高舉起,最理性的處理方式就是輕輕放下,饒你天花亂墜,我就只是微笑,饒你口水四濺,我就只說:是是是,好好好,讓你拳頭打在棉花上。

當然,唐僧的應對策略更為高明,甚至明顯帶有諷刺的味道,讓悟空門前放馬,讓八戒借他鍋灶做頓飯吃,讓沙僧看守行禮,甚至還有最後一句交代。

唐僧:“走時別忘記送他些柴錢”

沙僧施了一禮:“是”

這是哪裡?地仙之祖的五莊觀,唐僧的吩咐又說明了什麼?福地洞天的神仙府,連口茶都沒有,連頓飯都欠奉,你還好意思吹牛呢?馬需要自己喂,行李還得看守著,就連借你鍋灶,我也不忘了給你留下柴錢。

這般赤裸裸的羞辱,幾乎直接打了五莊觀的臉,再說鎮元大仙,說是收到了元始天尊的邀請,可轉眼就回來了,誰家的研討會這麼快結束?研討完了聚餐,聚餐完了團建?團建完了還得找個理由換個地方再開會,更何況還是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西遊世界。

談及唐僧,又說人家是自己的“故人”,但其實就是金蟬子曾經給鎮元子傳過一杯茶,鎮元子感受到了佛子的禮敬,單方面認定了故人的關係,按照人性之基本特性,越是缺什麼,就越會強調什麼。

鎮元子之所以如此,甚至五莊觀隨後發生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太需要存在感,身為地仙之祖,甚至連蟠桃會都沒資格參加,供奉人參果還需要別人代為轉交,而玉帝和王母面對鎮元子的明顯示好,並沒有積極響應,甚至連點態度都沒有。

掌握著人參果這般重要的資源,偏就無法實現量產,以至於沒人重視,竟然混到如此地步,甚至需要依靠吹牛來維繫,鎮元子該怎麼辦?吐絲織網重新站隊?脫離道家隊伍,投向佛家懷抱,500年前的盂蘭盆會就是鎮元子的首次試探。

如來當時就曾有過承諾:你可以投靠我,但不能太過明顯,500年後會有一個取經專案,你再想辦法靠攏吧,具體的事情你和金蟬子對接,我在西天等你呦。

奈何金蟬子轉世以後記憶全無,我們來看唐僧如何拒絕人參果。

清風:“師父,我五莊觀土僻山荒,只有土儀素果二枚,獻給師父解渴,師父……請。”

唐僧看到栩栩如生的人參果大驚:“善哉善哉,今年五穀豐登,你這觀裡怎麼還要吃人呢?善哉善哉。”

根據原著小說的描述,人參果確實太過逼真,四肢俱全,五官顯備,甚至還能手腳亂動,點頭晃腦,風過處似乎有聲,這般果子唐僧怎麼可能敢吃?更何況兩位仙童剛剛將五莊觀吹上了天,現在又強調什麼五莊觀土壁山荒,人參果也是土儀素果,前後態度相差這麼多,唐僧肯定會心生懷疑,唯恐有詐,更不可能吃。

其實這都是鎮元子的精心設計,招待如此貴賓,偏讓兩個千八百歲的小孩兒負責,唐僧師徒四人偏就只奉上兩個人參果。

離開五莊觀之前,鎮元子還曾有過這樣的交代。

“切莫驚動他手下徒弟,以免惹出是非。”

明知如此,為何偏讓兩個不懂事的小孩兒招待?明知如此,為何只給兩個人參果,故意惹著孫悟空生氣,五莊觀若不出事,鎮元子哪兒有機會?

計劃正常進行,悟空推倒了人參果樹,躲在暗處的鎮元子立馬出現,輕鬆拿捏悟空,隨即開啟處置模式。

鎮元子:“唐僧為師不尊,先打他。”

悟空:“胡說,偷果子的是我,吃果子的是我,推倒樹的也是我和我師父何干,怎麼不先拿我倒要打他呢?”

鎮元子:“你這潑猴倒是敢做敢當,那好,打他30鞭。”

唐僧是誰?鎮元子非常清楚,他真就敢鞭打如來的二弟子?他是逼著悟空趕緊想辦法找人幫忙,那麼誰才有本事醫治人參果樹呢?鎮元子當然清楚,除了觀音誰也不行,只要觀音被請來,自己在順水推舟,甚至明天就能坐在如來面前彙報工作。

這時,悟空雖然擋在了唐僧的前面,但並沒有給出鎮元子想要的結果,那就只能繼續威脅。

鎮元子:“只怪唐僧勸教不嚴,縱徒行兇,打他三十鞭。”

悟空:“哎,先生又錯了,我偷果子時,我師父和你家二仙童說話呢,他一點兒也不知道。”

鎮元子:“你這潑猴雖說狡猾了些,倒也有些孝心,還打他吧。”

鎮元子再一次失敗了,悟空偏就不提醫樹的事兒,更沒想著請人幫忙,甚至還在夜裡逃走了,只是又被輕鬆抓了回來。

鎮元子無奈了,只能冒著風險下達這樣一道命令。

“把唐三藏給我炸了”

咋滴?不想混了?他是如來的二徒弟,他是如來欽定觀音主抓的專案負責人,肩負著天大的重任,你說炸就給炸了?真就不怕如來帶人平了你的五莊觀啊?

說到底,鎮元子還是為了逼迫悟空想辦法,悟空也是無奈,打又打不過,師父又是危在旦夕,那就只能談判,只能順著鎮元子的路子往下走。

悟空:“你這先生,原來只要這棵樹活好,小家子氣,若要樹活有何難處?”

鎮元子:“好大的口氣”

悟空:“我要醫活這棵樹怎樣?”

鎮元子:“你若醫活我的寶樹……嗯……我就和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到底是地仙之祖,到底是老江湖,短短兩句話,就將自己的目的全部實現,一句“好大口氣”算是直擊悟空的軟肋,悟空最是受不了別人刺激,倔脾氣一上來,天上地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再一句“八拜為交,結為兄弟”成功將悟空犯錯本該有的彌補措施轉化成了悟空幫忙,我必須用實際行動表示感激,人情就這麼轉化了,鎮元子悄無聲息就完成了向佛家的靠攏。

再看孫悟空到底是估了人參果樹的醫治難度,前後找了數位仙家,都表示無能為力,甚至逼得悟空返回了靈臺方寸山。

菩提祖師:“悟空”

悟空:“師父……師傅……你在哪裡?”

菩提祖師:“你知罪嗎?”

悟空:“弟子知錯了,求祖師教我一個醫樹的法吧。”

菩提祖師:“哎,茫茫南海。必有醫樹仙法,去吧……”

悟空錯在哪裡?錯在了推倒人生果樹?一棵樹而已,一個大仙而已,推倒就推倒,得罪就得罪,實在不行就打一架,菩提老祖還不至於考慮一個鎮元子的態度,悟空錯在重返斜月洞,錯在有難找師父,但菩提老祖到底慈悲,到底替悟空指明瞭解決問題的方向。

南海觀音所在,悟空真知道錯了。

悟空:“菩薩,只因弟子推倒了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師父被阻五莊觀,我們走不了了。”

你看都變了,鎮元子變成了鎮元大仙,態度都變了,變成了我們走不了了,真害怕了,真擔心了,500年的監禁到底沒讓悟空長了教訓,只是一個官場慣有的操作,便讓悟空徹底慌了神。

所以,諸君,如何才能成長,如何才能成熟?成長簡單,飽餐即可,成熟很難,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南牆磋磨,講道理沒用,攤到事兒上一次就行,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悟空認錯態度,有錯就認,捱打站穩。

任何時候,在領導面前耍小聰明都絕非明智之舉,認錯的態度永遠都比錯誤本身更為關鍵,觀音還能說什麼?只能親自前往,隨了鎮元子的心思,全了鎮元子的整個計劃。

只是鎮元子就算靠攏了佛家又能如何?1萬年才有30個人參果,吐絲太少,織網太慢,趕緊實現人參果的量產才是關鍵。

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人世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