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十五)藏經閣

這一次,沒有劫難,沒有妖怪,只有人情世故的考驗。這一次,唐僧沒危險,悟空很清閒,但卻見識到了最無奈的現實。十幾年的長途跋涉,八十一難的反覆琢磨,唐僧師徒終於抵達靈山。

縱觀整個取經過程,唐僧方面,一塊肉沒少,甚至連根頭髮都沒掉。悟空方面,積累了人脈,積攢了人情,甚至還編織了一張龐大的關係網。八戒方面,本就不太在乎,只是更多一處歸屬。

沙僧方面終於可以放下心來,再也不用回到流沙河受苦。見到如來,唐僧兩眼放光,臉上滿是即將功成名就的快樂。

唐僧:“弟子玄奘奉東土大唐皇帝旨意,遙詣(yi)寶剎,拜求真經。”

按照一般的對話模式,如來應該先有幾句客套,但如來似乎顧不上這些繁文縟節,直接開噴,毫無掩飾。

如來:“你那東土大唐,物廣人稠、多欺多詐、不忠不孝、不仁不義,造下無邊罪孽。”

對,你沒聽錯,如來所言就是盛世大唐。就是那個僅靠一句:要麼他過去,要麼我過去,就能保證唐僧於西牛賀州暢行無阻的大唐。

就是那個南征北戰、東討西伐的世界霸主。就是那個行至兩界山,僅僅遇到一隻老虎的大唐,就是那個如來想盡辦法都要爭取的大唐。得不到就毀掉,毀不掉就網爆。如果還是不行,那就只能安排取經專案。

到底是自家領導?如來如此評價大唐,唐僧既不能附和,更不能反駁,就只能動用萬用回應方式。

唐僧:“阿彌陀佛”

反駁了嗎?阿彌陀佛!贊成了嗎?阿彌陀佛!那你到底是個什麼態度?阿彌陀佛!聽不懂?那我還有一句,善哉善哉!能夠表達心情,你要不要聽一下?再看如來,無言以對,徹底無奈,只能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再自己給出解決辦法。

如來:“我有經文三藏,共計三十五部,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如來的話是不是有點多餘?忽悠了唐王安排了取經,路上還有一難又一難,唐僧師徒九死一生終於抵達靈山。如來為何故弄玄虛?還要強調什麼經文三藏的巨大魅力?我讓你來是一回事,你來求我又是另一回事。領導從來都不會輕易丟掉主動權,反正我跟你說了,你們大唐有著無邊罪孽,我這裡剛好有拯救你們的經文三藏,你自己看著辦。

唐僧還能怎麼說?辛苦了十幾年,闖過了幾十關。領導想要裝,那就只能滿足,趕緊低頭吧。

唐僧:“望佛祖垂恩,賜弟子三藏真經,以造福大唐生靈。”

如來領導下的西牛賀州,遍地妖魔,動輒滅國,蒼生甚至連草芥亦不如。可他偏就聲稱自己擁有拯救盛世大唐的辦法。更讓人無奈的是,唐王竟然信了,唐僧竟然義無反顧,漫天神佛都一致認定,這就是最妥善的安排。

所以諸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利益驅使,一切皆有可能,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如來隨即下令,先安排齋食款待,然後啟動傳經程式,唐僧師徒的終極考驗到了。

藏經樓內,兩位尊者並不忙著傳經,而是詳細介紹了經文之繁多。

阿難陀:“天文、地理、人物、鳥獸、花木,還有……”

唐僧:“請二位尊者賜經。”

第一次,唐僧沒能領悟阿難陀的意思,滿眼都是經文,滿腦子都是佛家編制和唐王賞賜。阿難陀一瞧,難道是誘惑還不夠?亦或暗示還不夠明顯?既然如此,那就接著提示聖僧。

阿難陀:“你們看吶,哈哈哈。這寶櫃外面的紅簽上,寫的都是各經部的名目啊!”

第二次,唐僧還是沒能領會,但心情明顯更為焦急,兩眼放光,臉上寫滿了期待,這是經書嗎?這是佛家編制!這是成佛理由!這是能給唐王最好的交代。眼看唐僧還是沒有反應,阿南陀只能繼續。

阿難陀開啟寶櫃,讓唐僧能看到裡面的經文:“怎麼樣?還有,還有,來來來來,怎麼樣?聖僧。哈哈哈。你瞧,來來來來來……看看這。”

阿南陀到底講究,最起碼他沒說不能辦,更沒有強調手續和流程,甚至都沒推卸責任讓你找上面。人家明確表示了這個事我能辦,而且不用等,就看你懂事不懂事。

這時唐僧師徒哪能想到,極樂天佛地,竟然也遵循人性和利益的基本定律。悟空到底情急趕緊上前。

悟空:“尊者,嘿嘿嘿,快傳經吧!嗚。”

阿難陀無奈:“我們這些經文都是無價之寶,從不輕易傳人。”

悟空:“依你說,如何傳呢?”

阿難陀大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大聖一向聰明,怎麼這個規矩你也不懂呢?”

我們不禁也要問,悟空一向聰明,曾經創業、曾經造反、曾經詔安,到底於體制內待過,再加上取經路上的經驗教訓,真就不懂得阿南陀的意思?有些事看破不能說破。有些地方即使規矩存在,你也必須預設沒有,因為這個地方不應該有這些規矩,因為這個地方的領導只能英明。所以悟空不是不懂,而是不能說,最起碼不能由自己捅破。再看悟空隨後的操作。

悟空:“師父,你可懂這個規矩?”

唐僧搖搖頭。

悟空又轉頭問八戒:“八戒,你懂這個規矩嗎?”

八戒:“規矩?我們頭一回來,哪懂這的規矩?”

悟空又轉頭問沙僧:“沙師弟,你懂這個規矩嗎?你懂嗎?”

沙僧:“不懂”

這個地方這種規矩誰敢懂?懂了就是預設,預設就是無理,甚至是抹黑如來的英明領導和管理成績,他們可以如此這般,但你不能這般說,甚至連想想都有錯。

眼看沒人接待,悟空只能再次問向摩柯伽葉。

悟空:“你說說看,什麼規矩?”

摩柯伽葉:“哈哈哈。這有何難呢?我們要點人事!哈哈哈。”

好了,規矩點破了,不再牽扯什麼無理和抹黑。但悟空還是留了心眼,將問題甩給了唐僧。

悟空:“師父。什麼叫人事?”

唐僧:“二位尊者,弟子來路遙遠,不曾備的禮物。”

到底出身皇家寺院,到底擁有凡間經驗?言及人事,就能明白一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就此來看,人情世故從來就不論神佛人間,到處都是最為肥沃的土地,到處都能肆無忌憚的萌芽、發展和壯大。唐僧開了頭,沙僧和八戒便再無顧忌,趕緊給出附和。

沙僧:“二位尊者,沒有禮物。”

悟空:“這經卷還傳不傳?”

八戒:“就是,還還傳不傳了?”

再聽阿難陀的回應。

阿難陀:“哼!白手傳經濟世,後人當餓死了。”

佛像需要金渡,最起碼也要纏上一層紅布。跪拜需要香火,甚至連廟外的香燭都不行,容易引起火災,更不能表現事佛之誠心,更何況能夠拯救大唐的經文,更何況如來親自安排的專案?

只是凡事講究個先明後不爭,如果早有類似通知,唐王定然會有相關安排。現在向唐僧師徒伸手算什麼?

早知今日,如來安排銷售科前往大唐擺攤是不是更為便捷?大唐的地盤你要,沿途的利益你要,就連有點能耐的妖怪你都想著收歸門下。現如今傳經還要人事表現,倒是真正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但這個吃相是不是?會不會?有沒有?算了,人家是佛,總能找到解釋的理由。只是聞聽阿難陀如此囂張,悟空哪能再忍,當場就要發作。但是摩柯伽葉隨後的一句話再次印照了現實。

摩柯伽葉:“嚷什麼?嚷什麼?嚷什麼?嚷什麼!這是什麼所在?不許在此撒野放刁。”

不服?忍著。但凡你有點正常反應,事情就不再是本來的事情,那就上升到了影響什麼和破壞什麼的嚴重程度。你為什麼憤怒?沒人關心,但只要你憤怒,那就只能後果自負。

當然,悟空沒事,因為悟空可以直面如來。當然,兩位尊者更是毫無忌憚,因為他們背後有人撐腰。

面對唐僧師徒的不懂事,兩位尊者沒有繼續為難,只是傳給了無字經文,別說人家故意使壞,視窗辦事都需要幾趟甚至十幾趟,人家怎麼就不能折騰折騰?

只是經書拿到後,唐僧師徒隨即開啟了回城模式,就連曾經得到成佛承諾的悟空,都沒有發現不對,背上經書就要返回大唐。

不成佛了?不進佛家編制了?八戒再回高老莊?沙僧再回流沙河?甚至連最基本的禮數都沒有,不如向如來告個別?誰都知道怎麼回事,誰都不肯說。真要將無字經書帶回去,誰著急誰知道,誰丟人誰知道。

按照悟空的話說,一切皆有定數,有些事情沒必要主動,被動等待結果就行。然後大鵬前來相助,然後悟空偶然發現了問題。

悟空:“師父。這經書上並無半點字跡。”

唐僧大驚,一本本翻開:“怎麼沒字了?這可如何是好?”

唐僧仰天長嘆:“壞了,天哪。這些無字的空本叫我回去怎麼見唐王?”

請注意唐僧的說法,只是沒辦法向唐王交代。至於經文能不能拯救蒼生,能不能消除殺伐紛爭,不重要,壓根就不重要。

更重要的是,唐僧的這句話是喊給如來聽。帶著這些無字經文回去,你覺得合適嗎?你覺得唐王會怎麼想?你覺得自己的目的能實現嗎?然後該有的結果就出現了。

大鵬:“唐玄奘,不要悲傷,我乃藏經樓上燃燈古佛身旁大鵬尊者,助你師徒一臂之力。快回靈山換取真經去吧!”

面對傳經的荒唐,彌勒佛祖笑而不語,燃燈古佛出手相助,一個未來佛,一個過去佛,偏偏一個現在佛,沒有任何反應。所以取經到底為了什麼?功成歸極樂?唐僧師徒反倒不再著急成佛,難道早就看出了什麼?

這像不像你們大學時候?

學長學姐社團招新,拉人時:學弟來我們社團。

面試時:你為什麼來我們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