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章 商議

府裡的僕人們在接到告示之後,便如飛鳥一般迅速散去,紛紛奔向城中各個角落開始張貼起來。

與此同時,薛妤派人租下了距離薛府僅一街之隔的一間小小鋪面。

這間鋪面雖然不大,但位置卻十分便利,正好可以用來接待即將到來的各位大夫。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高額的懸賞,必定會吸引眾多人前來嘗試。然而,其中難免會混雜著一些想要濫竽充數、魚目混珠之人。

而她所需要做的,便是在太醫抵達之前,將這些企圖渾水摸魚的人剔除出去。

正要出門,薛父追上她“著急忙慌的,是要去哪兒?”

薛妤定了定心神“父親,陸遲的摺子,您看過嗎?”

薛由搖頭“官員上書的摺子,沒有君上首肯,別人是看不著的。”

“陸遲說,陝原的災情比知州上書的還要嚴重,且現在還連日下雨,水患難解。”

“當真?”薛由一臉不可置信。

“是,父親,我在想,水患可能只是掩護,或許會有更大的事發生。”

“你指的是?”

“我只是猜測,還不太清楚,我想,不管是路是橋,總得走過才是,現在當務之急,是陝原的災民,我正蒐集大夫和藥材,明日晚些,就將他們送去陝原。”

“百姓的事才是國之重事,我這就上奏君上,請君上派人前往陝原。”

“不,父親”薛妤拉住薛由“父親,您的手,不能伸太長。”

薛由沒明白。

“父親,這只是我的意願,是我作為陸遲未婚妻,想要幫助他解救百姓的意願,您萬不可插手,若是日後出了問題,您才好出面解決。”

“你擔心有人做文章?”

“對”薛妤回答的堅定。

她知道李湚珣不會為難,她也知道百姓在李湚珣眼中有多重要,是不會阻攔她的。

可是別人,就說不準了。

畢竟薛家和陸家這兩大勢力合併,是很多人眼紅的。

“可你是我女兒,說我沒有參與,豈會有人相信。”

“管他呢,能摘出一個是一個。不管我接下來做什麼,您別露面就行了,朝堂上,您對我做的事,一概不知。可以嗎父親?”

薛由深思熟慮一番,重重點頭“待會兒我和胡管家說一聲,你儘管從賬房支銀子,不夠的,為父再去湊。”

薛妤點頭,提裙往外走。

與此同時,太后也匆匆趕來找李湚珣。

“君上,聽說陝原的水患很嚴重?”

李湚珣放下摺子,將太后攙到一旁坐下“是。”

“你細說說。”

“母后,此次陸遲誤打誤撞,也算是大功德一件了。”

太后沒明白,遲疑著看她。

李湚珣又道“先帝在世時,很少出現水患的情況,故而大家都有所懈怠,上月京中出現很多流民,接著,付燾的摺子上來,說陝原有水患,需要大量糧食和禦寒衣物。大家雖擔心,可就字面意思來說,這次水患並沒有那麼嚴重,所以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京中流民身上,沒有過多關注陝原地區。”

太后想了想,不是很懂李湚珣的意思。

“可陸遲說,付燾在摺子上寫的很清楚,此次水患幾乎到了百年難遇的地步。”

“什麼!”太后重重拍桌“一個月?已經一個月了!那兒的百姓怎麼樣?”

李湚珣長嘆一口氣“災民死傷無數,目前暴雨不斷。”

太后緊緊攥著桌角“君上的意思,是有人改了付燾的奏摺?”

“不僅如此,朝廷撥下去的糧食,一粒都沒有到陝原。在獵場的時候,陸遲請命去陝原,只有朕知道,直到他快出發,京中也沒多少人清楚他的目的地是哪兒。所以此次,要感謝陸遲的突然襲擊,否則陝原百姓……”

太后聽得心急如焚,一個知州的摺子竟然說改就改,這幕後之人,一定位高權重。

況且,記憶中,朝廷撥了三次糧食和衣物,陝原那邊百姓卻什麼都收到!這個人,果真是手眼通天啊!

“可有對策了?不能再放任陝原百姓不管了,整整一個月,百姓還能活下來多少。”

“陸遲兵分三路,但是遠不能解決燃眉之急,現在恐怕還要再派些人手過去。”

“君上怎麼想的?”

“這事不好說,就怕有人藉機生事。”

太后輕輕點頭“是,天災是大,可有人藉機生亂,就不好了。”

“君上,太后,薛相的女兒拿了令牌求見。”

二人對視一眼,太后奇怪“她怎麼來了?”

李湚珣也疑惑,道“去請吧,帶到這兒就行。”

“是”

薛妤匆匆來到殿中,行禮問安。

“怎麼了?有什麼事?”李湚珣關切問道。

薛妤看了看四下,還有幾個宮人站在門口,不遠不近的距離讓人畏懼。

李湚珣明瞭“都下去吧。”

薛妤深深行禮“謝君上。”而後起身再往前幾步“臣女薛妤冒昧求見君上和太后,是臣女有一個猜測,想與君上說。”

太后自她進殿,眼睛就沒離開過。心裡感嘆美人就是美人,步步生蓮,禮數也周全。

李湚珣點頭“說吧。”

“臣女僭越,偶然知道了陸大人的摺子,臣女認為,此次水患雖是天災,恐怕有人藉機生出禍端。”

李湚珣驕傲的看了太后一眼,心想著怎麼樣?我厲害吧?我覺得不錯的人,肯定不錯。

太后瞟了一眼李湚珣,又轉眸看向薛妤“怎麼說?”

“臣女略想了一下時間線,陝原的流民都已經到達京城,可陝原知州的摺子才慢慢送到,而且還被改了內容,這根本不合理。然而這些流民皆守口如瓶,竟是隻字不提陝原的災情。每天都有流民陸陸續續進京,他們當真不知道此次災情嗎?”

太后看著她,目光裡多了些讚賞“你繼續說?”

“陝原知州如實上報卻被改內容,幕後之人大肆渲染京城流民的情況,這……像是在掩蓋什麼事情。”

薛妤自已也說不好,掩蓋什麼呢?掩蓋賑災糧嗎?可這幕後之人大費周章,只為這點糧食嗎?

連三歲孩童都知道,為防有人私吞賑災糧,糧食裡都摻雜了少量沙土和碎石。

幕後之人怎麼可能為這點蠅頭小利,犯下這誅九族的罪名。

“朕也想過這些,可朕擔心的是有人藉機生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