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經歷了幾天的熱鬧後,總算歸於平靜。
這次宴請幾乎沒有人是空著手來的,村裡人給的銅板小玩意不說,鎮上縣裡來的客人送的都不是凡品,之前太忙了謝芸娘就把東西都放在李修梁屋子裡,現在閒下來後她和王氏花了半天功夫才整理好。
“我把這些天收到的賀禮整理了一份名單出來,誰送了什麼都寫清楚了。都說禮尚往來,我們也不懂,這些人情日後都是要你去還的,你自已收好吧。”
李修梁接過名單略看了一眼便道:“多謝娘,我看裡面有不少料子,我也用不到你和奶分了拿去做衣服吧。”
謝芸娘道:“這些布料大多是絲綢,我們家人用棉布用慣了,但咱們家到底跟以前不一樣了少不得有需要應酬的時候,我跟你奶商量著裁一兩匹料子出來給家裡人都做上一套留著以後過年過節的穿。其他的就拿來給你做衣服,顏色不適合的就留著以後給英娘用。”
本來按王氏的意思是這些料子都留給大孫子和他未來媳婦的,那滑溜溜的她摸著總感覺瘮得慌,要不是謝芸娘勸她說以後總有些大場面不能給大孫子丟人她還不願意要呢。
李修梁知道他娘辦事一向妥帖,“都聽孃的,我不常在村裡住,這些料子放我屋裡什麼時候被老鼠啃了都不知道,還是放到奶屋裡吧。有用到的時候奶就拿去用,不必給我說了。”
王氏聽著這話心裡喜滋滋的,“我屋裡東西雜,櫃子也老了,料子放裡面怕刮壞了,還是放你這裡,我時不時來看看就行。”
李修梁的屋子是前幾年剛特意修整過的,比較很適合放貴重物品。
李修梁覺得這樣不錯,“那就辛苦奶多注意些了。”他又看了一眼禮單,發現顧娘子和錢家送的東西最多,但最貴重的是歐陽先生送他的幾本古籍。
謝芸娘笑道:“錢家送的我都單獨理出來來,錢老爺和夫人是個周全的,幾乎給我們家人都送了東西,我看酒就給你爹,毛煙給你爺爺,料子他們送了好幾個顏色,那些小玩意就給阿柱吧,剩下的首飾和料子就留著給你和英娘用。”
李修梁自然沒有什麼意見,只是顧娘子送的錢家送的大差不差,他想了想便道:“那姨母送的娘就自已收著吧,這兩年承蒙姨母照顧,都不知道怎麼感謝她為好。”
謝芸娘笑道:“你姨母對我們自然沒得說,現在紹清又在軍營裡對家裡的事鞭長莫及,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去陪陪她了。”
桌上還擺著幾盒首飾,是縣裡幾個富商送了,李修梁給王氏和謝芸娘各自挑了幾樣,把王氏樂得合不攏嘴。
“看我大孫子多疼我,以後奶啊就靠你了。”嫂子那番話就是胡言亂語,看她大孫子多孝順。
回來村裡也有好幾天了,李大牛他們打算明天就回縣裡。
“爹,明天我把鍾老闆給的馬趕回縣裡,家裡的牛就留給你用。”
“咕嚕咕嚕。”
李老二吸了幾口水筒煙,一開口就從嘴裡冒出一股煙來。
“好。”
這次送禮送得最在實處的還是鍾小小,李修梁中舉她送的不是別的,而是一頭她用了兩年的馬,李大牛平日幫她做事跟那匹馬也很熟,用起來也順手也更適合他現在的身份,作為舉人老爺的爹要是整天趕著牛車在縣裡拉貨難免會讓李修梁被人恥笑,鍾小小這禮物送得正正好好。
“小梁啊,我聽說中了舉人還可以去京城考狀元,你有什麼打算啊?”
李老二總是比別人冷靜一些,想得也比家裡人多。
“爺,奶,我讀了這許多年書,你們供我不容易。京城路途遙遠,變數也大,我就不參加秋闈了。舉人的功名夠我在縣裡謀個差事了,不管是去學堂坐館教書還是別的我都會盡力,不會給咱們李家丟人的。”
最主要的原因李修梁沒說出來,他的出身他不是一點都不清楚,再考下去他的身份要是被有心人挖出來別說做官了,現在的功名都不一定保得住。
李老二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如此也好,凡事多聽多看,不懂的就去問歐陽先生。”
第二天李大牛一家三口坐著馬車走了,熱鬧了幾天的小柳村再次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