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四八章 敕封“一品夫人

“看來一品夫人和將軍是生死夫妻,恩重如山呀!”

雲中天聽到張富山講到智取盛飛虎殺人寶劍,大為感嘆。

“將軍能娶到文武雙全的格格,乃是上天賜予,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黃娜也感嘆道,同時看了一眼雲中天。

“表姐,看你幸福的樣子,一定是有好知己了。”揚菲笑道。

“表妹,我希望張總和楊姐給我一品夫人的角色,能在電影裡找到楊將軍。”黃娜馬上轉移話題。

“黃娜,你是非常適合演一品夫人,只是一品將軍還沒有合適人選。”楊維恩笑道。

“我看雲總很合適。”楊菲笑道。

“楊菲,別開玩笑,我是蒙古族,形象上與漢人有差異。”雲中天馬上辯解道。

“雲總,你還別說,楊菲說得也有點道理,你魁梧高大,很有將軍氣派。”張富山高興得站了起來,仔細瞧著雲中天。

“我一介文人,沒有將軍的那種霸氣。”雲中天推辭道:“倒是我覺得楊菲非常適合演少年時的一品夫人。”

“我一見楊菲就像見到自家的小妹妹,莫非就是我們楊家的後代。”楊維恩笑道。

“是呀,我們本來就是一家嘛。”楊菲笑道:“我感覺雲總和表姐天生適合演一品將軍和一品夫人。”

“好的,我都贊成。”張富山看到大家都為電影《一品夫人傳奇》獻計獻策,非常激動。

“張總,還請您和楊姐繼續介紹一品夫人的故事,我們的創作團隊還要加班加點工作。”雲中天說道。

於是,張富山繼續主講,楊維恩附和。

1899年6月的伊犁河谷,百花飄香,萬木蔥鬱,楊家將軍府大院內一片生機。

喜慶的爆竹聲,高聲的祝福聲,森林的呼嘯聲和鳴成巨大的交響樂,響徹門庭若市的楊府,與熱鬧非凡的將軍宴席交相輝映。

這是楊府雙喜臨門的好日子,光緒皇帝敕封張福慧為“一品夫人”,又恰逢楊祥麟生日,各路官員、親朋與湘兵都前來道賀,敬酒。

楊祥麟在宴席上跟大家敬上一杯酒後,又親自在府院門口等候貴客。

突然,喧鬧的聲音一下靜了下來,大家往府門外望去。

一頂大轎落下,一名太監手託聖旨而出,背後跟著幾名小太監抬著一塊匾額。

楊祥麟馬上迎上前來:“李公公,您吉祥!”

旁邊夫人張福慧帶領女眷迎出,來到中堂,眾人肅靜,下跪。

李公公拿出聖旨,照本宣科:“聖諭:茲有蒙古格格楊氏福慧賢惠淑德,懿行有方,襄助建威大將軍楊祥麟署理西北軍務,功不可沒,特按祖制,封楊氏福慧為一品誥命夫人,以為本朝女德之楷模,欽此。”

眾人謝恩,升匾,上書光緒御筆:一品夫人。

張福慧招呼客人落座飲酒。

楊祥麟在一旁與李公公密語。

楊祥麟:“公公,祥麟夫婦蒙聖恩優渥,您此番回京,一定代我等向聖上謝恩。”

李公公:“將軍和一品夫人忠誠赤膽,只可惜,哎!”

楊祥麟:“怎麼,聖上他……”

李公公壓低聲音:“戊戌以後,聖上就一直住在瀛臺,說是遷居,其實就是——哎,後國八國聯軍打到紫禁城,庚子年聖駕又在西北顛簸了一圈兒,回京以後,形銷骨立的,眼神兒都是虛的,看得人哪,心疼!”

楊祥麟哀傷不已:“國家內憂外患,豈能再失天威浩蕩,請公公一定回奏聖上,保重龍體,天下事,猶可為也!”

李公公抱拳:“如此時局,仍心憂聖主,將軍忠義哪!”

深夜時分,在將軍府小花廳裡,劉先俊——一位年輕的留日士官生,革命黨人,正在充滿激情地向楊祥麟講解他的政治主張。

楊祥麟一邊扒飯,一邊聽著,但並不輕率地表露意見。

劉先俊勸道:“如今的滿清王朝,早已是風雨飄搖,在外備受各國列強肆意凌辱,於內則遭遇風起浪湧的革命衝擊,在國家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頭,明公官拜新疆鎮守使要職,晚生以為,為西北軍民計,明公有上中下三策可選。”

楊祥麟聽得緊張:“後生,你說了這麼久,要不要先喝點水?來人哪,給這位——先生端茶。”

劉先俊飲了一口茶,嘆道:“飲水尚要思源哪,明公。當年,明公是作為左宗棠左帥副將入疆,才有今日之顯赫地位。左帥治疆,依晚生看,要旨就是一個‘識’字。識人,識勢。今日之清廷,已絕非作左帥在時中興有望之清廷,觀今日天下之勢,晚上給明公所獻的上策,也就是八個字:西北獨立,革故鼎新。只要你振臂一呼,仿效當年李鴻章張之洞東南互保之故事,將西北從滿清異族統治獨立出來,支援民主革命,以明公之能,何愁不能再造一個新西北?”

楊祥麟猛地咳嗽了一聲:“王強,給這位先生上茶,你耳朵聾了啊!”

劉先俊繼續講道:“明公何苦裝聾作啞!上策您不想為,那晚生還有中策可獻:同情共和,要真立憲。清廷要預備立憲,革命黨也要立憲,但清廷之立憲,是有君主無憲政之假立憲,革命黨之立憲,是去君主要共和之真立憲。我聽說,維新以來,明公暗自在西北推行了多項新政,還在迪化設簡易師範班,成立省立中學,明公既有廢舊立新之意,縱不取獨立西北,響應革命的上策,只要秉持中立,同情革命黨之共和主張,反對清廷之預備立憲,於西北軍民,也是大功一件。明公以為如何?”

楊祥麟繼續吃飯:“你繼續說,我耳朵沒聾,聽著哪。”

劉先俊道:“哎,看來明公是執意要為下策了:反對革命,做滿清王朝的殉葬者!”

楊祥麟霍地站了起來:“住口,住口,你住口!你個年紀輕輕的後生,左一個革命,右一個革命,你以為革命是好玩的?那是要殺頭的!還說要為本將點撥生死,你可知道,只要此刻門外有人,將你剛才的一通言論上報,就能頃刻間先革了你的命!我楊家世代忠君,左帥在日,也不曾有絲毫悖君之意,如今的局面,變自然是要變的,但君不可廢,天不能變!好了,你也餓了,吃頓便飯就走吧。”

劉先俊:“譬如一間風飄雨淋的破屋,明公何苦愚忠,要當那個裱糊匠呢?哎!”

說完,劉先俊離開楊府,臨走時把一本鄒容《革命軍》的小冊子留在了位子上。

待劉離開後,楊祥麟正欲收起小冊,張福慧走進屋內。

張福慧:“怎麼,他走了?”

楊祥麟:“書呆子,我看吶,這革命黨就是群自以為是的書呆子。”

張福慧:“《革命軍》?這本是什麼書?”

楊祥麟:“這書可厲害吶,要革了咱們的命!趕緊把這書收起來!”

楊祥麟說完就離開房間。

張福慧坐下,好奇地翻開書冊,發現字字珠璣: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爭存爭亡過渡時代之要義也。革命者,順乎天,而應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敗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蠻而進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隸而為主人者也。

一組歷史事件的畫面在張福慧腦海裡不斷呈現。

畫面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登上武昌城頭。

畫面2:1911年12月28日,革命黨人在新疆發動迪化(今烏魯木齊)起義,劉先俊率哥老會成員與清軍激戰。同日,遭新疆巡撫袁大化鎮壓,劉先俊等革命黨人被砍頭的鏡頭、劉先俊等百餘人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