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在被樂毅燒了糧草的基礎之下,反而還拿下了右北平,甚至現在又開始向漁陽咄咄逼近了,在冀州和幽州交界處的李牧,收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守的那就更帶勁了。
李牧和別的將領可不一樣,他沒必要拼死拼活的去搶功勞。
如今的他,已經是大晉的頂級將領之一了,基本是沒什麼升值空間了。
而在爵位之上,作為宗室出身的他,雖然不是像李靖那樣的王爵,但也是公爵了。在這方面,已經站在了其他將領永遠都不可能達到的高度上。
故而,其他的將領要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功勞,可他,只要不犯錯,保證打贏這一仗就可。
而只要他守在這裡,保證主力不損失,那韓信就動不了,那麼,對於這一仗來說,就已經是穩贏的局面了。
頂多,也就是把一場進攻局打成了防守局,對於李牧來說,比較丟人罷了。
不過,至少現在,著急的不是他,而是韓信。
而秦軍這邊,這段時間,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大臣建議秦政要召回韓信了,戚繼光的手中確實是只有三萬兵馬,但問題是,他們的手中更加是沒兵。
整個幽州才多少兵馬?
三萬水師損失殆盡之後,剩下的都基本在韓信的手中了,他們這邊是真的幾乎沒了!
但凡他們的兵力多點,樂毅也不至於玩命去燒對方的糧草,只為了拖延對方一個月了。
現在的戚繼光已經向漁陽進發了,而打下了漁陽之後,接下來就是燕國首當其衝了,而燕國之內,就是幽州治所所在。
換而言之,戚繼光的兵馬馬上就要殺到他們頭上了。
只不過,你以為秦政不擔心戚繼光嗎?
但是,奈何他也是無可奈何!
他要是把韓信召回來的話,戚繼光這支兵馬確實是沒什麼威脅了,可是,李牧的十萬萬兵馬就也隨之殺進幽州了。
這兩者之間,也只不過是一個怎麼死的問題!
故而,他還不如不召回韓信呢!
至少,有韓信擋在那裡,李牧的那十萬萬兵馬是暫時不用擔心的。
………………
大晉徵北之戰,冀州如今已經滅亡,趙匡胤殘黨也已歸晉,剩下的青漢和幽州,雖然這個時候依舊還在負嵎頑抗,可是,明顯只是最後的苟延殘喘了。
而就在大晉徵北之戰期間,西方的安息帝國,也正式落下了帷幕。
一個龐大的帝國,也終於走向了他的覆滅。
安息帝國的覆滅,最直接的影響因素自然是第二波斯帝國。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第二波斯帝國也是站在安息帝國的身上進行崛起的。
但如今,安息帝國的覆滅,雖然說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波斯帝國,可是,在這一過程中,元蒙帝國和貴霜帝國也各自出了一些力氣。
如今的元蒙帝國,一方面,積極響應李唐的聯姻訴求,透過李唐這個東方國度的聯合,來尋求共同對抗大晉的盟友,以此來爭取他們東方的利益。
另一方面,則是和第二波斯帝國進行聯合,以此,來分擔貴霜帝國的壓力,避免他們元蒙帝國同時對上貴霜和大漢兩大帝國的可能。
至於貴霜帝國,不管是曾經的安息帝國,又或者是站在安息帝國身上崛起的第二波斯帝國,他們相互之間本身就是一個相愛相殺的狀態。
故而,在第二貴霜帝國即將覆滅安息帝國的同時,元蒙帝國和貴霜帝國不約而同的出手了,為安息帝國的覆滅來了一個錦上添花。
並且,也在這一場饕餮盛宴之中,最後搶了一小塊蛋糕。
但是,在這一次瓜分安息帝國的過程之中,元蒙帝國和貴霜帝國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加劇。
到了分蛋糕的時候,本身就是產生齷齪的時候。更不要說,蛋糕的大頭已經被第二波斯帝國吃了,他們兩家分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每一家都自然想要讓自己家分的更多一點了,也就更容易產生齷齪了。
在當初的三年疫情期間,元蒙帝國早就已經看貴霜帝國不順眼了,現如今的矛盾又進一步加劇,那自然是打上一架再說。
元蒙這邊,可從來都不怕打仗!
畢竟,在西亞這邊,元蒙的主導方並不是元蒙本部,而是下面的幾個汗國。
那幾個汗國可都有擴張訴求,戰爭戰是最好的方式了。
大漢這邊他們都不怕,更不要說是貴霜了。
甚至,不只是這幾個汗國,元蒙本部的忽必烈在知道這件事之後,也聽之任之,實際上,卻支援這幾個汗國先打上一仗。
只要本部還沒出手,不管打成什麼樣,都在一個可控的範圍之內。
而且,以此,也是試探一下那個作為盟友的第二波斯帝國的態度。
第二波斯帝國和貴霜也是老對手了,這幾個汗國如果和貴霜交手的狀態之下,能夠將第二波斯帝國也引誘入這一戰之中,讓忽必烈不介意親自下場,來一場大的。
他可是知道,在如今的東南亞,貴霜帝國已經和大晉打起來了,雖然只是有限的爭端,但至少說明這兩個帝國已經初步交手了。
東南亞在最南邊,而元蒙在最北邊,訊息傳遞的速度雖然緩慢無比。但畢竟已經過去了這麼長時間了,已經足夠讓忽必烈收到那邊的訊息了。
如果能夠將第二波斯帝國也順勢拉進來的話,那麼,完全就可以相當是三大帝國共同圍毆貴霜帝國一國。
這麼打的話,根本就沒有輸的可能。
對於南亞那眾多的人口以及吃都吃不完的糧食,忽必烈這邊早就已經眼熱不已了。
當初的三年疫情期間,貴霜帝國同時向大晉和元蒙兩大帝國出售糧食,不就是因為這家的糧食足夠多嗎?
南亞那邊,不僅是耕地面積廣闊無比,而且,這個氣候對於發展農業生產也太過友好。
但凡有遠見卓識的統治者,在瞭解到南亞那邊的狀況之後,都會對於那一塊地方眼熱不已。就像是李翔,大舉動兵東南亞一個道理。
在封建時代,糧食的重要性幾乎可以排在首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