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北宋並沒有完全統一,故此北方還有兩個特別的政權,我們來講一下。作者每天要上課就只能這樣能怎麼辦呢?也只有如此。
遼朝(907 年—1125 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
一、建立與發展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於 907 年即可汗位,916 年稱帝,國號契丹。遼太宗耶律德光時期,947 年改國號為大遼。遼朝在其鼎盛時期,疆域遼闊,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至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二、政治制度
1. 南北面官制:這是遼朝為了統治不同民族而設立的一種特殊政治制度。以契丹官制統治契丹人和其他遊牧民族,稱為北面官;以漢官制統治漢人及渤海人等,稱為南面官。
2. 四時捺缽制度:皇帝和宮廷在不同季節遷徙到不同地點進行辦公和活動,保持了契丹族的遊牧傳統。
三、經濟
1. 畜牧業:契丹族以畜牧業為主,遼朝的畜牧業十分發達,馬、牛、羊等牲畜數量眾多。
2. 農業:隨著對漢族地區的統治,遼朝的農業也有所發展。在遼河流域等地區,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推廣農業生產技術。
3. 手工業:遼朝的手工業包括冶鐵、制瓷、紡織等行業,其中遼三彩等陶瓷製品獨具特色。
4. 商業:遼朝與周邊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往來,城市商業繁榮,出現了許多商業中心。
四、文化
1. 文學:遼朝文學以契丹文和漢文創作,有詩歌、散文等形式。
2. 藝術:遼朝的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風格。遼代的佛教建築如應縣木塔等,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瑰寶。
3. 宗教:佛教在遼朝廣泛傳播,遼朝統治者大力推崇佛教,修建了許多寺廟和佛塔。
五、衰落與滅亡
遼朝後期,政治腐敗,內部矛盾激化。同時,女真人崛起,建立金朝。1125 年,遼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遼朝滅亡。
再說另一個也就是西夏。
西夏(1038 年—1227 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人在中國西北部建立的一個政權。
一、建立與發展
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於 1038 年稱帝,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在其鼎盛時期,疆域包括今寧夏、甘肅大部、陝西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
二、政治制度
1. 模仿宋制:西夏在政治制度上大量借鑑宋朝,設立中央官制、地方行政機構等。同時,保留了一些党項族的傳統制度。
2. 蕃漢聯合統治:西夏實行蕃漢聯合統治,即党項族和漢族共同參與政權管理。
三、經濟
1. 畜牧業與農業並重:党項族以畜牧業為主,西夏建立後,農業也得到發展。在黃河流域等地區,興修水利,開墾農田,種植小麥、水稻等農作物。
2. 手工業:西夏的手工業有冶鐵、制瓷、紡織、造紙等。西夏的瓷器以黑釉、白釉瓷器為主,具有獨特的風格。
3. 商業:西夏與宋朝、金朝等進行貿易往來,主要貿易商品有牲畜、皮毛、青白鹽等。
四、文化
1. 文字:創制了西夏文,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字型系,在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2. 文學:有詩歌、散文等文學形式,反映了西夏的社會生活和民族特色。
3. 藝術:西夏的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西夏王陵等建築體現了西夏的建築藝術成就。
4. 宗教:佛教在西夏廣泛傳播,修建了許多寺廟和佛塔。
五、衰落與滅亡
西夏後期,國內政治腐敗,外部面臨蒙古的強大壓力。1227 年,西夏被蒙古所滅。
我們先說遼國的建立者,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872 年 - 926 年 9 月 6 日),姓耶律氏,名億,字阿保機,小字啜裡只,契丹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裡)人,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生母為宣簡皇后蕭氏,是遼朝開國皇帝。以下是其主要生平事蹟:
1. 早年經歷
才能出眾:成人時身高九尺,能拉開三百斤大弓。起初擔任撻馬狘沙裡(扈從之官),用計降服部落小黃室韋,又陸續攻克越兀及烏古、六奚、比沙狘諸多部落,國人稱讚他為“阿主沙裡”。
積累戰功:唐朝天覆二年(902 年),耶律阿保機率軍攻下九郡,攻破女真,一直打到薊北(今河北北部),俘獲大量人口財物,升任于越(位於百官之上,僅次於可汗)、總知軍國事。後兩徵黑車子室韋部,均獲勝。
2. 稱汗建業
登上汗位:遼太祖元年(907 年),痕德堇可汗去世後,群臣奉其遺命,立耶律阿保機為可汗。他命有司在如迂王集會堝設壇,焚柴祭天,登上帝位,尊母親蕭氏為皇太后,立皇后蕭氏,北宰相蕭轄剌和南宰相耶律歐里思率領群臣,為其上尊號稱“天皇帝”,皇后上尊號稱“地皇后”。
鞏固地位:耶律阿保機稱汗後,不斷征討周邊部落,攻打黑車子室韋,降服其八部。同時,他李克用的李克用向朱溫遣使朱溫冊封,以鞏固和加強自身的地位。
3.開疆拓土
統一契丹:耶律阿保機三次平定諸弟之亂,又在鹽池宴會中伏殺七部首領,統一契丹各部,使契丹的統治更加穩固。
攻滅渤海:天贊四年(925 年)十二月,耶律阿保機舉兵親征渤海國,並於次年攻滅渤海,統一全境,改渤海為東丹國,封長子耶律倍為太子。
4. 治國理政
政治改革: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如設定惕隱官管理宗室事務等,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大量任用漢臣,借鑑漢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促進了契丹的封建化程序。
文化發展:創造契丹文字,為契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還重視文化教育,修建寺廟和佛塔,推動了佛教在契丹的傳播。
經濟建設:鼓勵發展農業和商業,建築城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推行以農耕和畜牧兩元為主的經濟體制,使契丹的經濟更加多元化。
再說西夏建立者李元昊。
李元昊(1003 年 6 月 7 日 - 1048 年 1 月 19 日),又名嵬名曩(nǎng)霄,小字嵬理,是西夏實際意義上的開國皇帝,他是1032 年 11 月 - 1048 年 1 月 19 日在位。以下是其主要資訊:
1. 出身及家庭背景
出身党項族拓跋氏,其遠祖為唐代將領拓跋思恭(李思恭),祖父為西夏政權的奠基者夏太祖李繼遷,父親為夏太宗李德明,母親是李德明正妻惠慈敦愛皇后衛慕氏。
2. 個人才能與早期表現
才能卓越:自幼聰明機敏,氣度不凡,通曉兵法,作戰勇敢,同時具有文才,通曉漢語和吐蕃語。宋朝邊帥曹瑋曾派人偷畫其相貌,預見到他日後會成為宋朝的邊疆大患。
軍事初顯: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 年)五月,李德明派年輕的李元昊率軍進攻甘州,他很快擊破甘州回鶻的軍隊,首戰告捷。之後又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出奇兵突襲涼州,再度得手。
3. 政治舉措
建立官制:顯道元年(1033 年)五月,仿照北宋的官僚系統,設定了文武兩班官員,中書省、樞密院、三司、御史臺等官職全盤照搬,制度大多與北宋相同。為適應多民族國家的特點,中書、樞密、宰相、御史大夫、侍中、太尉等高階官職以下的官職分設黨項、漢兩批官員,還專設了寧令、謨寧令、丁盧、丁弩、素齎、祖儒、呂則、樞銘等專門的党項族官職,且文官和武官的官服制度也各不相同。
推行禿髮令與服飾規定:顯道元年(1033 年)三月,下達“禿髮令”,規定西夏境內的党項族人必須將髮型改為党項族的傳統髮型,即把頭頂的頭髮剃光,只留鬢髮,並且必須佩戴耳環,穿戴党項服飾,三天內不執行的党項人一概處死。還規定官員按照官職高低決定服飾形制,普通百姓只准穿青綠色的衣服,以此區別貴賤。
建立文字:下令創立西夏文字,命大臣野利仁榮等進行創字工作,最終編纂成 12 卷文字書,定西夏文字為官方語言,稱其為“國字”,在所有的官方檔案中使用,並開設“蕃字院”以傳授學習,在與遼、宋往來的文書中,都採用雙語。
簡化禮節:下令簡化繁文縟節,用更加簡單實用的党項族禮節替代。
4. 軍事行動與開疆拓土
征戰四方:
顯道元年(1033 年)七月,為鞏固後方和懲罰吐蕃唃廝囉歸附宋朝,派遣蘇奴兒進攻唃廝囉的犛牛城,後自已再率大軍進攻,用計破城並屠城。
夏景宗廣運二年(1035 年)十一月,進攻唃廝囉的青唐城,與唃廝囉部將安子羅交戰,因缺乏糧食補給且撤軍時中對方水淹之計而大敗。
廣運三年(1036 年)七月,對盤踞在瓜州一帶的歸義軍發起進攻,瓜州、沙洲、肅州先後失守,歸義軍至此徹底滅亡,李元昊徹底控制了整個河西走廊。
同年十月,攻破蘭州地區的諸吐蕃部落,進軍馬銜山,於瓦川會築城鎮守,斷絕了吐蕃唃廝囉部和宋朝之間的通路。
稱帝攻宋:
夏景宗大慶二年(1038 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稱帝,建國號“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並停止向北宋遣使朝貢。
夏景宗天授禮法延祚三年即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 年,用詐降計攻陷金明砦,俘虜守將李士彬,後包圍延州。
慶曆二年(1042 年),在定川寨之戰中大敗宋軍。
5. 結局
1048 年,李元昊為次子寧令哥所弒,諡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葬於西夏泰陵,其幼子李諒祚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