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聽了魏徵的話,心中的擔憂更甚了幾分,他在宮殿中來回踱步,思考著應對之策。
片刻後,李建成停下腳步,看向魏徵說道:“那依你之見,我們該當如何?”
魏徵微微躬身,緩緩說道:“太子殿下,如今李世民必定悲憤交加,我們切不可在此時主動挑起爭端,以免引起他的強烈反彈。當下之計,我們應當一方面在陛下面前繼續鞏固您的地位,展現您的穩重和才能;另一方面,密切關注李世民的動向,暗中拉攏那些對他心存疑慮的大臣,削弱他的勢力根基。”
李建成點了點頭,說道:“你所言極是,那我們就依此行事。不過,對於劉文靜之死所引發的朝廷不安情緒,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管。”
魏徵回應道:“殿下,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在一些公開場合表達對劉文靜一事的惋惜之情,展現您的仁德和寬容之心,以此來贏得大臣們的好感和支援。同時,也可以適當暗示李世民的激進可能給朝廷帶來的不穩定因素,讓大臣們對他有所警惕。”
在秦王府中,李世民與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商議之後,便開始積極行動起來。房玄齡利用自已廣泛的人脈,悄悄收集關於劉文靜案件的各種線索,試圖找出其中被裴寂等人刻意隱瞞的真相。杜如晦則負責整頓秦王府的內部事務,加強對府中人員的管理和訓練,提高他們的忠誠度和戰鬥力。
李世民自已則頻繁地與一些支援他的將領和大臣秘密會面,一方面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相信自已一定會為劉文靜討回公道;另一方面,也在積極謀劃著下一步的行動策略。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中的局勢變得越來越緊張。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雙方都在暗中積蓄力量,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來一決高下。
而裴寂在自已的府邸中也感受到了這股越來越緊張的氣氛。他深知李世民絕不會輕易放過他,於是他開始更加緊密地與那些支援他的勢力勾結在一起。
他頻繁地邀請一些朝中的大臣到他的府上商議對策,試圖拉攏更多的人站在他這一邊。在一次秘密的聚會中,裴寂面色凝重地對眾人說道:“如今李世民對我恨之入骨,他必定會想盡辦法來對付我。我們必須團結一致,共同抵禦他的攻擊。”
一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裴大人,李世民如今勢力不容小覷,且他身邊有房玄齡、杜如晦等智謀之士輔佐,我們該如何應對才好?”
裴寂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主動出擊。首先,我們要在陛下面前不斷強調李世民的野心和潛在威脅,讓陛下對他始終保持警惕。其次,我們要設法破壞李世民與其他大臣之間的關係,讓他孤立無援。”
與此同時,在秦王府中,李世民正與他的謀士們商討著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房玄齡分析道:“殿下,如今裴寂等人必定會想盡辦法來對付我們,我們必須要更加謹慎。我們可以從一些中立的大臣入手,爭取他們的支援,逐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房玄齡分析道:“殿下,如今裴寂等人必定會想盡辦法來對付我們,我們必須要更加謹慎。我們可以從一些中立的大臣入手,爭取他們的支援,逐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
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堅定:“玄齡所言極是,我們必須儘快行動。但我們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過於激進,以免引起父皇的反感。”
杜如晦接著說道:“殿下,我們還可以利用劉文靜之死這件事,在民間營造輿論氛圍,讓百姓們知道劉文靜是被冤枉的,從而引發對裴寂等人的不滿情緒。這樣一來,我們在輿論上就佔據了優勢。”
李世民點頭表示贊同:“好,就依如晦之計行事。但我們也要注意控制輿論的走向,不可讓其失控。”
隨後,秦王府的人開始秘密行動起來。他們派遣一些精明能幹的人偽裝成普通百姓,在街頭巷尾傳播劉文靜的冤情,講述他為大唐立下的赫赫戰功以及他被陷害的過程。這些訊息如同雪花般在民間迅速傳播開來,百姓們紛紛對劉文靜的遭遇表示同情,對裴寂等人的行為感到憤怒。
而裴寂這邊很快也察覺到了李世民的行動。他氣急敗壞地對手下的人說道:“李世民這是要利用輿論來對付我們,我們絕對不能坐視不管。你們趕緊想辦法去阻止那些謠言的傳播,同時也給我製造一些對李世民不利的輿論。”
於是,裴寂的手下們開始在民間散佈一些關於李世民野心勃勃、企圖篡位的謠言。然而,百姓們對這些謠言並不輕易相信,因為他們深知李世民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為大唐所做出的貢獻。
隨著雙方在輿論戰場上的較量不斷升級,朝廷中的大臣們也紛紛開始表態。一些原本中立的大臣在瞭解了劉文靜的冤情後,開始傾向於支援李世民。他們認為李淵對劉文靜的處理過於草率,應該重新審查此案。
李淵此時也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於是,他宣佈:於次日召集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和一等大臣到宮中商議此事。
但是李淵卻表面演著一套冠冕堂皇的戲,戲中卻盤算著另外一場戲中之戲。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狂風如同憤怒的野獸般呼嘯著,猛烈地拍打著窗戶,發出陣陣令人心悸的聲響。雨滴如同斷了線的珠子般,噼裡啪啦地砸在地面上,濺起一片片水花。
秦王府內,燈火通明。李世民正眉頭緊鎖地坐在書房中,他的面前擺放著一摞摞關於明日商議之事的資料。房玄齡和杜如晦等謀士則圍坐在他的身旁,神情嚴肅地討論著應對之策。
李世民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微微顫抖著,他的心中充滿了不安和焦慮。“明日的辯論,我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絕不能有絲毫差錯。”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股堅定的決心。
房玄齡輕輕撫摸著手中的書籍,微微皺眉說道:“殿下,李建成和李元吉必定會想盡辦法來打壓我們,我們必須找出他們的破綻,一舉反擊。”
杜如晦則在一旁奮筆疾書,記錄著他們討論的要點,他抬起頭來,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殿下,我們要從劉文靜的冤情入手,強調他對大唐的貢獻以及被陷害的真相,以此來贏得大臣們的支援。”
正當他們熱烈地討論著時,一名親信匆匆忙忙地跑進書房,神色緊張地說道:“殿下,皇上的密詔到了,要求您立即進宮。”
李世民心中一緊,他緩緩站起身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的腦海中迅速閃過各種念頭,他知道,這個時候被召進宮,必定事有蹊蹺。但他沒有絲毫猶豫,他明白,自已必須面對這一切。
李世民轉過身來,對著房玄齡和杜如晦說道:“你們在此繼續準備,我去去就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堅定和決絕。
隨後,李世民走到內室,他小心翼翼地從牆上取下一把七星寶刀將其藏在後背的衣服中。
悟空讀到此處:“不是吧,進宮見父皇,帶七星刀?這家人真是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