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9章 出發

冷靜是冷靜不了的,俞幼英沉默地等著小二和小四吃完早飯,沉默地收拾碗筷,沉默地去洗碗。小二小四受不了這種尷尬的氛圍,也跟著俞幼英一起去洗碗。

應長川無奈,“娘……”

應王氏長嘆口氣,“那就去吧。英娘也是為了我好。”

應老爹聞言,明顯比剛才振作了一些,只見他立即起身開始張羅。“好好好,那個川兒,趕緊,去跟你媳婦兒說一聲,咱們去租騾車,這就去!”

“好。”應長川趕緊去告訴俞幼英。

應王氏看著忙活起來的一家人。上天保佑,希望不要是癆病。

牙行還是上次租房的牙行,這裡不僅租房,還租車,還能作為勞務中介,給想要務工的人介紹工作。可謂是一個大型的租賃中心和人才市場。

應長川熟門熟路地找到當初租房的那個地方,卻是已經換了一副面孔。“客官,咱們是賃房還是賃車,還是來找工的?”

這回沒有宋府的管家帶著,牙行的人稍顯冷淡。

“賃車。”牙行的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應長川,招了招手。“跟我來吧。”

牙行後面的院子就像是一個大車店,院子裡擠著挨著許多車,靠牆的一邊還有牲口棚,裡面馬和騾子混養著,甚至還有小毛驢。

應長川還是第一次體驗“選車”。很新奇,他以前家裡車庫就兩輛車,還都是公司給配備的商務車。根本體會不到這種不知道選什麼車好的苦惱。

原來有錢人的苦惱是真的很甜蜜。應長川自動把自已歸入窮人行列。

“一家六口出行,選一個車廂大一些,平穩一些的。”應長川乾脆直接講訴求,讓專業人士幫忙挑。牙行的人聞言略一沉吟,“那輛寬敞,但是需要用馬,客官……”

身份不合適。牙行的人刻意的停頓並沒有使應長川感到難堪,事實就是如此,這個時代有著嚴格的階級劃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他也只能隨波逐流。但總有一天,他也會實現階級的跨越,躋身上層階級。

“那就退而求其次,稍微小一些,騾子的就行。”

牙行的人一咬牙,湊近應長川,低聲道,“客官若是加些錢,馬車也不是不行。”

應長川皺眉,“我們去沂州,城門會有官兵查路引。”牙行的人聞言笑了,“那客官有所不知,我們牙行在沂州也是相當吃得開,莫說查路引,就是……”牙行的人看了看四周,“就是帶一些不能帶出來的東西或者人,都是不在話下的。您,懂吧?”

說罷,牙行的人挑挑眉,露出一個“你懂”的表情。

應長川:原來還能這樣。

但是,“不用了,騾車就很好。”應長川想了想,選擇拒絕。他們是遵紀守法的良好百姓,這種極易產生瓜田李下嫌疑的事,能避免的就儘量避免。萬一真出了事,他和俞幼英倒是能想法子離開,可是家人呢?老兩口連衙門口朝哪兒開都不知道,喊冤都不知道朝哪兒喊。

牙行還想再勸說一把試試,應長川沒給他開口的機會。“那個車廂我覺得就挺不錯的,能用騾子吧?擠一點無所謂,正好天冷了,擠一擠暖和。”

騾車便宜一些,但因為去沂州,路途遙遠,且歸車日期不定,牙行的人還是收取了高昂的賃車費用。應長川也不含糊,叫牙行的人寫好了契書,檢查無誤後,等墨跡乾折疊收進了懷裡。

“那就勞煩您,現在就把騾子套上,我們這就準備動身。”

牙行的人爽快地應了,帶著應長川去套車,因為是花了大錢的客戶,牙行的人態度就比剛才和善了些。“客官這是帶著家人去沂州探親?”

“嗯,算是吧。”應長川含糊其辭,“有認識的人在沂州。”

牙行的人不疑有他,手腳熟練地幫忙套車,還給騾子餵了一頓精料。“沂州可是好地方,多少人削尖了腦袋都想去。”

“沂州的人又想往大名府去,人都是往高處走的。”應長川感慨,牙行的人頗為贊同,“大名府咱是不敢想了,什麼時候我能去沂州瞧瞧就算是了不得了。成嘞,客官,車給您套好了,您路上小心。這是您的牌子,回來的還車的時候,咱們憑牌子退賃金。”

臨走之前,應長川和牙行的人檢查了一遍車整體,有任何磕碰的地方也都指了出來,以防還車時牙行訛詐。

“客官,您也太小心了些,我們牙行在平陽鎮經營這麼多年了,向來有口皆碑,絕不會欺客,您儘管放心就是。”牙行還是頭一次碰到這麼小心的客人。這都是應長川在現代見識過各種訛詐手段,所採取的自我保護措施罷了。

應長川和週三學過駕車,只是用的是馬車練手,如今實際操作是騾車。宋府的馬是自家養的,性子溫順,給一頓精料就能安安穩穩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牙行的騾子向來混養,有自已的脾氣,還特別能吃。跟宋府的馬車相比,就像是學了汽車自動檔,結果開的是手動檔的車,讓應長川有點手忙腳亂。

騾子的脾氣倔,只要應長川一個錯眼,騾子就要偏離原定軌道往自已想去的地方跑,應長川只能兩隻手控著韁繩。“騾子騾子,乖乖聽話,把我送回家去,我請你吃好料。”

像是能聽懂人話似的,那騾子果然不亂跑了,後半程乖順得不像話。

嘿!這騾子……

淮安巷子里巷道窄,騾車進去有些擁擠,且只能單向行駛,出去只能退著走。應長川乾脆把騾車拴在巷子外,走著回家叫家人出來。

因為不確定歸期,這次出門他們要帶的東西很多,甚至連鍋碗瓢盆都帶上了。萬一因為趕路錯過宿頭,他們還得露宿荒郊野外,就地埋鍋造飯,沒有傢伙什不行。

“咱們不趕時間,儘量住店。”俞幼英身上帶足了銀兩,就防止路上有不時之需。“帶著老人和孩子,不能將就。”

應長川也是這麼想,但他身上很少帶錢,手頭也就只有俞幼英平時發給他的零花錢。應長川想了想也都帶上了,能多帶一文錢也是好的。

——

沂州對應長川和俞幼英來說,算是故地重遊,對應家老兩口還有小二小四來說,卻是第一次見,十分新奇。

望著高高大大的城門,以及排成長隊等待入城的百姓,這種規模是他們平生首次所見。“以前只以為平陽鎮就算是最大的了,沒想到沂州城居然比平陽鎮還要大!”

俞幼英挑著車簾,讓應家老兩口和小二小四往外瞧。

應長川緊趕了兩下騾子,他們要早入城去尋住店,瞧著天色不大好,怕是一會要有雨。

饒是如此,城門口仍舊聚集了大量等待入城的百姓。一家人在城門外下了車,城內不允許趕車行駛,須得下車牽行,應長川走在前面,俞幼英扶著應王氏走在後面,應老爹拉著小二小四。

“停住。”守城的官兵一抬手,“哪兒來的?”

應長川熟門熟路的掏出路引,“平陽鎮來的,帶母親來尋醫。”守城官兵檢視路引,清點了人數,對著照身來回打量。官兵合上照身,“入城一人繳納三文,一日內可以自由出入,明日再入須重新繳納。”

俞幼英早已備好入城錢,交到守城官兵手裡,清點無誤後,那十八文被官兵隨手扔進收錢的笸籮裡。

“進去吧。”

應長川引著眾人入了城圍,在看到那高聳入雲的城牆時,他們都不由自主屏住了呼吸。

“聽說,官家住的皇城,牆也是這麼高。”小四喃喃道,“住在有這麼高的牆的地方,什麼賊都偷不進去了吧?”

有,歷史上能偷進皇城的賊大有人在,還都個個青史留名了,成了大名鼎鼎的盜聖。應長川暗想。

按照城中百姓的指引,一行人很快找到了那位前御醫所住的地址,是一片十分普通的居民住宅區,周圍有著熱鬧的坊市,倒不像是富貴人家住的地方。

“可能是這個御醫不太賺錢吧?”俞幼英看著低矮的民居,不確定道。俗話都說“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御醫是常年伺候在官家身側的,難道俸銀祿米還買不起沂州城的一處風景秀美的庭院?

“我同正心說去沂州,理應先去宋大人那裡拜訪一番。”應長川在附近尋了住店,安頓好一家人,在房間內簡單梳洗過後,換了一身衣裳,打算先去拜訪宋端的父親。俞幼英說自已不去了,就陪著應家老兩口還有兩個孩子在客棧等著。

應長川點點頭,“也好,出門在外一切小心。我先去宋大人那裡打聽打聽,有訊息會立即回來接你們。”

天色尚早,應長川出門打聽訊息短時間內不會回來,俞幼英就安排著老兩口和孩子們先行休息,自已借了客棧的灶屋備飯。

客棧的飯是要花錢買,而且都是些簡單的家常菜,沒滋沒味的。若是客人自已備飯,只需要出一些柴火錢就行。

俞幼英借了客棧的菜和米,簡單的做了些清淡的菜粥。一路上一家人顛簸勞累,貿然吃得油膩了怕身體不適,這個時候就適合一些青菜稀粥緩緩腸胃。

菜粥容易,只要掌握好鹽味就行。饒是如此,菜粥的香氣仍舊飄到了外頭,吸引了店裡的小二。

“客人做的是菜粥?”小二見碗中的菜粥單是賣相就與旁人家不同,“怎會這麼香?”

大概是穿越而來的buff?俞幼英暗道,“就是普通的家常菜粥,算不得香。”俞幼英笑道,“您瞧。”

小二順著碗口看過去,就是菜和米煮出來的稀粥,並沒有什麼稀奇。

“奇了。”小二嘀咕著,空氣中的菜粥香味經久不散,饒是吃過了早飯,也引得他又有些餓了。“客人這菜粥還有嗎,賞小的一碗,半碗也行,一會我給客人屋裡多送些熱水。”

小二腆著臉求粥,一臉的羞澀,主要是這粥味太香了,實在叫人忍不住。

“鍋裡還有一些,小哥自去盛。”

——

應長川尋到安撫使司,還未開口就被門房上的人認了出來。

“喲,我見過你,之前同宋小公子來尋宋參曹的小公子吧!”門房熱情邀了應長川去門房裡坐,還給他倒了茶。都說衙門裡就算是看門的都眼高於頂,沒想到安撫使司的門房倒是好相處得很。

應長川也知道,並不是安撫使司的門房好相處,而是因為他是宋參曹家的熟人這層身份,才讓他在門房這裡成了座上賓。“朝中有人好辦事”大概就是如此了。

門房遣了人速去通報宋參曹知曉,留應長川在門房上喝茶。

“小公子如今是在求學?”門房在秋闈放榜那日見過應長川,知曉他和宋端都榜上有名,故有此一問。應長川點點頭,“正是,和宋家公子同在白鶴書院,師承同一博士門下。”

門房聞言更熱情了幾分,“哎呀,那公子前途無量。誰不知道朝中多少老爺正是出身白鶴書院,那可是連官家都贊好的書院,想來小公子入文淵閣指日可待了!”

人人都在提文淵閣,而且對文淵閣的態度敬畏有加。這就引得應長川十分好奇,這個文淵閣到底是什麼情況,竟會讓所有文人如此嚮往?

應長川從來不認為自已是文人,吟詩作賦的事他做不來,他還是更希望春闈中舉之後,能去一些能做實務的地方歷練一番。

正聊著,就見前去通報的門房回來了。“小公子,宋參曹請您過去。”

沿著長長的抄手遊廊,應長川跟著門房往安撫使司裡面走。這是應長川第一次見識到朝廷衙門內部景象。本以為像這種掌管一州事務的衙門該是寂靜無聲,各曹都是喝茶看報的閒職,卻沒想到遊廊上到處都是搬著各類文書快步行走的人,反倒是他和門房,閒庭闊步的,與周圍格格不入。

“慎行!”有人在背後驚呼,應長川忙停住腳步,這才發現自已腳邊放置著一摞文書,若是不留心,差點就要撞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