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越聽越愣怔,會議是生物、生命科學院發起的,可提案的內容是屬於材料學的範疇,這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啊。
材料研究院的代表發出了提問,“我對你說的提純技術很感興趣,提純顧名思義就是去除雜質,雜質被剔除了體積必然會減少,你的技術很有趣”。
青大海顯得異常興奮,有意繼續吹噓材料提純技術的話題。
青曉一翻著白眼,感覺有種揍人的衝動已無法遏制。
青玄看著站在身前背對著自己的青大海就要跑題開始大放厥詞了,突然抬起了腳不由分說穩穩的向前踹了過去。
青大海下身一陣混亂,扭頭看了眼自己的玄孫,突然悲從中來,這可是自己死乞白賴爭取來的露臉機會,還沒充分享受萬眾矚目的榮耀感,才剛剛感覺漸入佳境就被這孫子給破壞了,真是大逆不道啊。
但屈於議會長身份的威壓,青大海極不情願的迴歸了正題。
石條是徵用民房拆了人家房子獲得的。
工業時代開始後為了改善民生,最先改善的就是民眾的居住條件,有的人對自己來到渡口後的居所有了感情,反正不用吃喝拉撒住那都一樣,並不願意搬離,官方也沒強制要求。
所以,有一萬多人還是居住在老城區。他們十分愛護自己的家,心心念唸的希望自己的房屋不要倒塌、破敗。
經過十年後這些房屋都有建材提純的現象,而怎麼會把注意力轉到這些房屋上的,那就是青大海的神來之筆了。
房屋在主人的照拂下建材開始朝向更加穩固的方向發展,首先就是自我提純使材質更加堅固。
房屋是由石條搭建的如果體積發生變化那麼房屋勢必要倒塌,所以,才會出現提純而面積不變的奇異現象。
隨著青大海的敘述,眾人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不是來自於材料的自我提純,而有著更加深層次的意義在其中。
當青大海給出結論後,會場沒有沉寂,也沒有質疑,而是久久不能平息的歡呼。
是的,青大海提出的結論就是在這個世界存在意識決定物質的自然現象。
證據確鑿,青大海手上的石條就是鐵證。
大家自發性的排隊上前撫摸石條,帶著虔誠的心,這是對知識的崇拜,是對偉大發現的敬仰,這一刻值得打上烙印被歷史銘記。
青大海感受著眾人紛紛向自己釋放著崇敬的情緒,心中無限感慨。
太陽系是虛幻的,意識可以決定物質;生命能夠影響到熵的走向,與生命相聯絡的物質會熵減等等這些天馬行空的理論,全是由幻想時代的人提出來的,先輩的思想總在關鍵時指引著陷入困境的人類。
只是這些理論被後來人嘲諷後掩入了歷史的塵埃,直到在另一個世界被一一證實。
青大海最想去的地方是藍星的幻想時代,那個如夢一般的世界。
意識決定物質,人的身體本由無數的物質組成,在進入座標體前被太陽系的規則剝離,成了現在的精神體狀態。
為了達到繁衍族群的目的必須讓人類的身體重新回到物質態,可回到物質態後人體必將開始新陳代謝,那麼吃什麼?喝什麼?成了一個難題。
所以,人類成為物質態的研究成果並沒有被公開。
植物、動物科學研究院的人在這十年來早就成了科學界的邊緣人,如今他們被重新刨了出來,並被科學界高高捧起。
“今後人類能不能吃好、喝好就看你們了,以後生了孩子喝奶也得靠你們啊”。
“我們環境生態研究院還指著你們製造或發現點動植物讓我們研究一番,看好你們哦”。
植物、動物科學研究院的首席很是無語,感覺自己的肩膀再被拍下去,自己就要成為遷徙時代的第一個殘疾人士了。
太空中到處都是自然輻射,其種類超出了人類在藍星時的認知,首先人類要改造可居住環境,弧城成為了首選。
先保證足夠多的人口數量,再開啟大規模的星際冒險,畢竟誰也不知道出去了還能不能回來。
植物和動物都是生命體,再出色的科學家也不可能脫離自然基因製造出植物、動物,那屬於神乾的活。
那利用現有的化學元素配比出人體需要的營養成分總是可以的吧,也許會與藍星上的有所差異,但能安全食用、健康成長還是能做到的。
整個科學界都將心思放在了弧城的製造上,這關係到人類的未來。
青玄所考慮的遠遠超出了現階段,作為人類的領袖他雖然無法事無鉅細,但為人類的將來遠謀是必須的。
他在第一次科學論壇峰會上提到的,在藍星時人類瘋了似的發展科技並依仗科技的提升不斷挑起戰爭的事,隱含了另一層深意,只是參會人員多為科學研究者,並沒有人深思過他說的這段話。
青玄看著星際中的那些星球陷入了沉思,危險到底在哪裡?是生命體之間的戰爭,還是與規則之間的戰爭?
如果是後者人類必敗,而造物主並不是蠢貨,它為人類鋪開的路總的來說還算是坦途,可它製造生命後不管不顧的一走了之,是它本身自身難保需要人類為它做些什麼?還是它已經死了呢?
可以確定的是造物主的目的並不是繁衍族群那麼簡單,如果是為了繁衍族群,那也太失敗了,比起造物主人類弱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越往深處想,青玄越感到不安,這種不安是自從進入渡口後便一直存在且揮之不去的,他以為是因為自己的無能而丟下了青幼,現在仔細想想或許不是。
青玄回到了艦船裡,吩咐著人工智慧,“到B區148行星群”。
艦船是由柔性材料製造的,隨著磁號的改變開始變形,一個圓錐體狀的戰艦呈現在太空中。
隨著曲率躍進準備完畢,長達三公里的戰艦微微震動,接著便消失在了原地,只留下如同漣漪般向四周擴散的空間波動,波動漸漸減弱太空又恢復了往日的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