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章 局勢惡化

望著眼前這位將近六十歲的王趙別駕,唐峰微微點頭,顯露出深思熟慮的表情。顯然,這位老別駕雖沉穩有加,但思想過於守舊,恐怕這輩子已無晉升的空間——至少在當今的唐氏集團內部是這樣。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企業需要的是敢於創新、勇於行動的管理者,而非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傳統型員工。這次的賑災行動,唐峰決定全權交給石副總負責,至於所需的團隊成員,讓他自行挑選。

石毅先是一愣,旋即迅速反應過來,起身向唐峰深深鞠躬:“我一定全力以赴完成賑災任務,不負您的信任。”

唐峰對石毅的反應給出了高度評價:此人不僅機敏,更具備擔當精神,是個實實在在做實事的好手。

授權,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有些人總想把權力緊緊抓在手裡,唯恐下屬分享。這樣做固然能確保權力集中,穩固自身地位,然而幾乎每一件事都要親力親為,最終只會讓自已疲憊不堪。

唐峰渴望權力,但他不願成為權力的奴隸。自從踏入職場那天起,他就未曾獨攬大權,多數時候都將一部分權力下放,讓下屬分擔工作壓力,以此減輕自已的負擔。

對於此次安陽地區的賑災行動,唐峰依然選擇了放權,將決策權下放到基層,讓下面的人放手去做。

這個世界廣闊無垠,人才輩出,即使缺少了他唐峰,這裡的事務也能得以妥善處理。就像這次雪災應對,即便沒有他坐鎮指揮,大唐集團的管理層依舊能夠有效控制災情,防止局勢惡化。

因此,唐峰從不把自已看得過重。畢竟,這個世界離開了誰都能正常運轉。

石毅的執行力果然高效。短短一天之內,賑災指揮部便組建完畢,五十多位各級管理人員從各部門精心選拔而出,在安陽分公司內開展工作。

除了這五十多位中高層管理人員,還有兩百多名基層幹部,涵蓋了山西東道所有受災縣。

隨著賑災指揮部的成立,賑災工作正式啟動。大唐集團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在唐總的勵精圖治下,這個曾經滿目瘡痍的企業終於浴火重生,如今國泰民安,各地倉庫儲備充足。

隨著賑災工作的展開,大唐集團過去十多年的努力成果得以充分展現。一座座倉庫大門敞開,一車車糧食源源不斷運往災區。

受災縣的所有災民被組織起來。各縣府衙門外張貼著公告,上面清楚地寫著唐峰親自擬定的賑災通知:

凡受災人員,請至各地府衙登記,府衙將提供臨時工作崗位;凡參與勞動者,府衙將根據工分支付工資報酬;賑災期間,擾亂秩序者,嚴懲不貸,予以拘捕;賑災期間,若糧商惡意哄抬糧價,將沒收財產並流放邊疆;賑災期間,如有官員翫忽職守,影響賑災工作,一經發現,立即免職降級,情節嚴重者,依法懲處。

利益往往會讓人迷失雙眼。儘管唐峰嚴厲禁止地方糧商哄抬物價,但在他釋出賑災通知後的第三天,安陽周邊幾個縣的糧價仍上漲了三成。

密切關注山西東道整體情況的唐峰,當天便派出數支特遣隊前往各地查處。在各縣府衙的積極配合下,僅用一天時間,就有八家糧店被查封,包括店主在內的數百人被捕。

此事一時之間在整個山西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誰也沒料到這位北區總監行事如此果斷,毫不拖泥帶水。這些糧店背後,哪一個不是有著深厚背景的人物?其中不乏與長安城內權貴勢力有關聯者。

然而此刻,唐峰並未調查核實,直接下令抄家,將這些哄抬糧價的糧商一網打盡。此舉之下,所有人無不畏懼。

特別是那些原本打算跟進抬高糧價的糧商,紛紛打消了念頭。山西東道十多個縣的近三萬名災民被集結起來,開始清掃各縣城內外堆積的積雪。

得益於以工代賑的政策,災民們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畢竟,他們是在重建自已的家園,還能獲得工資和糧食,這樣的好事打著燈籠都難找。

通常情況下,重大災難過後總會伴隨社會動盪。然而,在唐峰的統一排程治理下,山西東道十多個縣秩序井然,並未發生任何混亂。

各縣的賑災工作正有序進行,積雪被一一清除,倒塌的房屋也開始重建。

每天黃昏時分,各府衙會在門口發放工資,而對於那些選擇不要工資的人,則折算成等量的糧食。由於唐峰嚴格把控糧價,政府提供的糧食十分充足,因此大多數災民都選擇將工資兌換成糧食帶回了家。

僅僅一週時間,各縣城內的積雪已被徹底清理乾淨,被困於坍塌房屋中的人們被陸續救出。僅從廢墟中救出的被困者就超過兩百人,另外還有五百多具遇難者的遺體被找到。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任何一場自然災害,都會無情地帶走無數生命。

在安陽總部,唐峰審閱著石毅送來的各類檔案,隨後由隨行的助理進行歸納總結,再轉交回石毅手中。就這樣,一項項賑災事宜被妥善解決。

在此期間,身處安陽的唐峰,陸續接見了提前抵達安陽的下屬。這些他委派到安陽的下屬,確實展現出極強的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