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章 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在這個時代,烹飪主要依賴動物油脂,比如豬油、牛油和羊油。

然而,比起動物油,植物油烹調出的菜餚口感更為誘人。

在大唐生活多年,唐峰早已厭倦了那些傳統的菜餚,每當想起各式炒菜,他都會心生嚮往。

過去條件不允許,也就罷了,現在既然有條件,他自然要滿足自己的美食慾望。

他已經計劃好,如果在這個時空找不到辣椒和花生,那就只能求助於戚繼光。

繞這麼大的圈子,捨近求遠,他也是想逐漸減少對“武神聊天群”的依賴。

雖然武神聊天群強大,但終究是外力,天知道哪一天它會消失。

如果他事事依賴聊天群,一旦某天聊天群沒了,他該如何應對呢?

先嚐試在本時空解決,實在不行再借助聊天群。

僅僅半天時間,郭結再次出現在他的房間。

“侯爺,您要找的,就是這兩種東西?”郭黠拿出一個盒子遞給唐峰。

唐峰開啟盒子,看到裡面的東西,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盒子裡正是他尋找的辣椒和花生。“快去找莊子裡的園丁來。”他連忙吩咐。

有了辣椒和花生,下一步就是考慮規模化種植,只有大規模種植,才能長久享用。

眼看已入深秋,此時再種植花生和辣椒顯然晚了。

當然,即便天氣轉涼,人類的智慧仍能繼續在冬季種植作物。

以前沒有玻璃,溫室只能種植少量辣椒花生,但現在有了玻璃,情況大不相同。

玻璃溫室。

不僅能種植辣椒花生,還能種植其他蔬菜。

想象一下,在大唐的北方苦寒之地,冬天能每天吃到新鮮蔬菜,真是莫大的幸福。

燒製的玻璃不僅用於建造溫室,還能替代窗戶紙。如果玻璃能批次生產,僅此一項就能賺取鉅額財富。相信那些權貴們會對玻璃窗戶趨之若鶩。心中盤算著,他找出紙筆,揮毫潑墨,很快,一張設計圖完成。蔬菜溫室沒什麼技術難度,麻煩的是採光和保暖。

採光有玻璃沒問題,保暖則需要專門的燃煤爐子和導熱煙道。

對他這個出身農村的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你再去見見那些大食商人,告訴他們我高價收購這兩種作物,只要能運到長安,有多少我要多少。”唐峰看著郭黠說。

“嗯,我這就讓人再去接觸那些大食商人。那些大食人為了錢,甚至可以不顧一切。”郭黠點頭道。

唐峰笑著點點頭。

如果大食人能從西方運來大量辣椒和花生,他就不用費時配種了。

只要一批花生和辣椒,一年半載後,長安城外就能長出成百上千畝的作物,那時就不再需要高價購買了。

“我們回長安吧。”隨後,唐峰對趙平說。

這是他受傷後首次返回長安。

這段時間,他一直蟄伏在南山莊,與申國公府和邢國公府的商業合作都是郭黠代為處理的。

沒有驚動任何人,唐峰帶著趙平、甄平和八名胡服騎射手回到了長安。

自從上次在南城遭遇伏擊後,出門他都會帶十名左右的高手以防萬一。

人數雖不多,但個個都是精英,加上他和趙平、甄平三位將領,即使遇到幾十名匪徒也能從容擊退,甚至消滅。

城東,平康坊內的前朝瓦礫坊,經過數百人近兩個月的大規模建設,面貌煥然一新。

數百畝的工坊佔據了整個瓦礫坊,外圍建起了高聳的青磚圍牆。

工坊門口,每天都有六名身穿皮甲、手持武器的衛兵守衛。

外人根本無法進入。

除了門口的六名衛兵,工坊內還有五十多名精銳武裝,由一位三星將領帶領。

有這股武裝力量存在,即使是江洋大盜也無法悄無聲息地潛入工坊作惡。

牟蠢。

工坊的大總管。

這位秦朝時宮內匠作坊的大總管,如今在大唐依然發揮所長,將工坊管理得井井有條。

整個工坊分為六個區域,有的專司玻璃製造,有的專司造紙,有的用於打造各種器械,其餘三個區域暫時閒置,但工人們仍在這些區域繼續修建廠房和宿舍。

靠近河邊的地方矗立著六個巨大的水車。

其中兩座水車與廠房內部相連,驅動廠房內的專用機械。

這可能是這個時代人類歷史上最早將水力應用於工業的工坊。

在牟蠢的帶領下,唐峰進入了玻璃製造工坊。

巨大的工坊猶如一座火焰山,走進去熱氣騰騰。

數十名工匠在爐子前忙碌,將從長安城外運來的原料熔鍊成玻璃。

其中大多數工匠來自明朝晚期。

這些明朝工匠從小學習玻璃製造,技藝已十分嫻熟。

在手工業發達的明朝,玻璃製造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明朝的一些權貴甚至開始用玻璃替換窗戶紙。

“保留一半的生產能力繼續生產各類玻璃製品,另一半生產能力全部用來製造大塊玻璃。”唐峰找到玻璃工坊的主管,吩咐道。

“主上是要製作玻璃窗嗎?”主管看著唐峰問道。

“沒錯。”唐峰點頭道。

“以我們工坊的能力,如果製作專門用於窗戶的大塊玻璃,破損率較高,每天最多能生產一車玻璃。”主管估算了一下,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