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機構部門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在的是工廠的醫療機構部門,不是生產線。\"這出乎秦淮茹的預料。

才上班就能進入醫療機構,這意味著無需過多辛苦勞動,只需常規檢測溫度、血壓等工作,而體檢這樣的例行事務也會由他處理。

每年新員工招聘時,為了讓體檢過關,人們會給醫務室的工作人員送禮以示感激。

也就是說,李先生不僅能拿工資,還有額外收益,這是多好的職位啊。

他是如何獲得這樣的工作的呢?

賈女士實在按捺不住,“何洪陽不是廚子出身,況且他家中也沒人接手事業,怎麼可能會進到鋼鐵廠工作?”

李懷德提高了音量,明確地說:“當然是憑藉才華。

現在哪個人上崗都要有真才實學,有能力的人用實力說話,唯有平庸之人才依賴繼承。\"

這分明是在拍何洪陽的馬屁。

一位大媽小心翼翼地詢問:“這樣說來,他會做醫生吧?”

“以何洪陽的醫術,去做醫生簡直是大材小用了。\"

“以後見到何醫生,大家都要尊敬些,因為我們都在同一個鋼鐵廠,低頭不見抬頭見的。\"

閻埠貴看到何洪陽離開,立刻從前院過來詢問:“聽說何洪陽找到了工作?”

“不止找個工作,他還去當上了廠醫!”

“那收入一定很高,真的讓人嫉妒啊。\"

“原以為他只是四處看病而已,想不到竟然有這般本事,連主任都要親去邀請他。\"

“他去工作的話,何家會有三人上班。

一家五口,三人在工作,倆在讀書,還是小姑娘,消耗的小。\"說到這裡,口氣變得寬慰許多,“這樣一來,他們家一年會存很多錢。\"

“不僅有三人工作,還不止三輛腳踏車。

咱們這大雜院裡,又有誰家有他家多呢?”

“以前易家的地位在咱們院最高,可這兩年劉家興起,我想再過幾年,何家可能又要坐上第一把交椅了。\"

“真是羨慕嫉妒,什麼時候我家的孩子也能有個穩定的工作就好了。\"

原先,地瓜白菜對她來說已算是不錯,覺得院裡的同齡年輕人中只有兒子是正式職員。

但如今半路上冒出的傻柱出乎預料,再接著是何洪陽也有份好工作,可不是普普通通。

何家已經有三人有了穩定的崗位,反觀他們的家,只有單人工作。

於是這些情緒全指向秦淮茹,責問道:“這麼年輕就無兒無女,沒工作,每天在家白食白喝,你覺得這樣對得起誰?”

原本因何洪陽的工作喜形於色的秦淮茹,不料被賈張氏潑冷水般戳穿希望。

賈張氏不滿別人家過得如意就心酸嫉妒,只好衝她發洩怒火。

秦淮茹豈是任人拿捏的角色?

她反駁說:“我沒有工作,並不代表賈東旭也沒有。

我剛進城沒幾天,你來多久了,還不是一樣沒找到自已的位置。\"

“再看你們那位大嬸,都去糊紙盒謀生了,而你,卻只會呆在家中,把自已吃成了那樣。\"

“既然你想去工作,何不好好去找一份!”

太棒了!在大庭廣眾下,竟敢頂撞自已。

佔著兒子的便宜、吃兒子的,竟還振振有詞。

“我有兒子照顧,有孃家給口糧,養婆婆本就不是我的責任。

若你是懂道理的,也該看清你自已幾斤幾兩。\"

秦淮茹如此一頂,令賈張氏一時失控,隨手抓起地瓜就要砸去。

然而另一位鄰居大媽適時拉住她:“嫂子,你消消火,一家人嘛,鬧到這份兒上多不像樣。\"

“說來說去,到底是我們倆都有過錯,還是何事?”

自秦淮茹搬入後,這一家人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早已習以為常。

單掌難鳴,兩邊人都不算善類!

她懶得為那兩人爭論是非。

然而瞧瞧賈家的情景,

家裡過得拮据,媳婦婆婆都不願外出覓活計,

債務何時能還得起都不知道。

她趁機開口:“易伯之前的貸款,你們借了好幾年,是不是也該償還了。\"

聽到債務二字,賈張氏趕緊收拾地上的包裹,提起轉身就要走回家去。

\"該做晚飯了,我得回去做飯。\"

秦淮茹亦急忙趕回,“開飯時間到了,我要回家享用美餐。\"

兩人說到還錢,便立刻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模樣。

一旁大媽抱怨道:“不是給了地瓜大白菜嗎?留下些給我們也不是不能。\"

她忍不住找閻埠貴抱怨:\"閻師傅,你能公道評判嗎?借錢還錢這是常識,可是賈家怎麼不體諒呢?\"

閻埠貴則毫不在意她的投訴,一味沉醉在從何家飄散過來的菸草氣息中。

他也會抽菸,但從不願自掏腰包購買,常蹭鄰舍煙抽,或是趁人不備蒐集菸屁股。

聞香而來中院,本就是他的習慣。

對大媽應付性回答:“易叔出的錢,應該由他親自去要回。\"

大媽也想推他一把。

可近來不知為何,閻埠貴回家時間愈晚,到家後更是倒頭就睡,不論問什麼、做什麼事,他都是敷衍了事。

甚至抱怨夫妻感情:“都是老夫老妻了,還日復一日地煩擾何事。\"

何家還沒生育子嗣,不鬧騰還能做什麼!

何洪陽來到大槐樹村,既是期待這一年莊稼的豐收,又有重要事情找楊老。

看到他拎著酒上門,老楊不禁感慨萬分:

“你年年送東西來,村子若沒你助力,日子哪有現在這般好?我該回贈你才對。\"

\"你若願意就接受吧,這是別人送給我。\"他坦然道。

這份恩情其實是李懷德所賜!

回到原處,何洪陽帶回來一箱白酒以表感激之情。

現在何家農場已發展成規模,上百頭豬,幾十條牛還有海量雞群。

他告訴楊老:“養豬這事就到此為止,往後不會再依賴你。\"

原想或許自已哪裡不對勁兒,便急著問原因:

\"我一直養殖得很順遂,為何要突然停止呢?是否是我做錯了什麼?\"

“村裡的人傳言,今年雨水充足,紅薯產量豐富,正適合餵豬。

所以不必繼續養殖,換成其他方法使用剩餘資源。\"

何洪陽並未失誤,他如今有系統農場在手,想嘗試引入更優質品種,提升肉類品質。

他解釋:“請別擔心,我會另有安排。

今年仍會留兩隻豬給村中人做春節期間的菜餚。\"

但楊老怎麼也不會要他的贈品,每年,何洪陽皆預留豬隻供村民新年祭祖用,

當初只是幫助飼養,並非要收他的東西,

故而微笑拒絕:\"你就安心收下,實際上我還想拜託你幫忙其他事情。\"

聽聞需要自已出面,楊老的精神頓時煥發,爽朗回應:

\"小事一樁,何時出發我都願意!只需吩咐一聲,我可以立馬準備拉牲口的車子隨行。\"見到楊老答應如此痛快,何洪陽心中也甚是滿意。

“你不問問我要去哪裡,會待多久,就這麼痛快地答應了嗎?”

“何兄弟去哪兒,我便跟著他去,他說待多久,我就待多久。

我們可是曾在山上共同追獵過狼的老交情啊!”

好極了!

楊老確實靠譜啊!

“我要北上一次東北,你稍後和家人講一聲,我們今天即刻啟程。\"他清楚地知道,年輕時的楊老曾獨闖過大半個東北。

他們四兄弟當年一齊踏入過那個東邊的地方。

作為家中長子,要不是照顧老人,他是不會選擇回來的。

東北之地廣闊且富饒,物產豐饒。

這裡的牲畜在寒域孕育,品相優良,肉質鮮美無比。

物價低廉也是一大優點。

僅憑他的存款,在這裡也能換到四九城好幾倍的商品。

最關鍵的是,何洪陽渴望在東北的山間展露他精銳的槍法,

帶回些人參、鹿茸、虎骨或熊掌。

楊老怎麼也沒料想到他將去那裡!

心中的激動不由湧動。

已有多年未回了。

他也關心兄弟們的現狀。

父母雙亡以來,他不止一次地生出自願探訪的心願。

然而貧窮困苦,就連一張火車票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今,意想不到的是何洪陽幫他達成了願望。

這是幫忙嗎?簡直是幫他自救!

楊老激動得淚珠滾落臉頰。

“我會馬上準備,只是……”

何洪陽明白,他在顧慮家庭經濟緊張,這次的旅行可能會讓他墊上一些費用。

既然他被選定做嚮導,旅費理應回報他的付出。

“不用擔憂花費的問題,來回的吃喝住行我會包攬,你只需拿一些衣物就成。\"

“也不要為兄弟們考慮帶上土產,給他兩罈好酒,兩條優質香菸就已經足夠表達心意。\"

於是楊老立刻整理了幾件隨身衣物,和何洪陽踏上行程。

經過多日顛簸,跨越火車與牛車的長途。

他們終於到達目的地。

他們的弟弟楊老二、楊老三、楊老四齊聚一堂。

他們如今居住在一個鄉間小村落,生活的氛圍熱鬧而充滿生氣。

每一戶都有數頃良田,

這片土壤富含油脂,黑而肥沃,令人垂涎欲滴。

即使他們初來乍到,

歷經幾十年的努力,已然跟村裡人融為了一體。

每個家庭的生活都能顯擺一番,

尤其對於這個老大,他們都滿懷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