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太皇太后得知這個訊息後,她心急如焚,急忙從五臺山趕回京都。
農曆十月十八日,太皇太后乘坐鳳駕回宮。
壽康宮內,一群人守在太后榻前。
“窈娘,”太皇太后坐在太后床邊,溫柔地開口問道,“你怎麼樣了?”
太后的身體消瘦,顯得十分虛弱,她有氣無力地回答道:“母后,兒臣沒事。”
話音剛落,太后便開始劇烈地咳嗽起來。
太皇太后心疼地皺起眉頭,說道:“都已經這麼嚴重了,你怎麼還堅持說自已沒事呢。”
太后虛弱地笑了笑,靠在軟枕上,呼吸微弱。
“姑母。”白玲瓏眼中含著淚水,湊近前叫了一聲。
太后將目光移向白玲瓏,“玲瓏。”
白玲瓏快步走到床邊,顫抖著伸出手握住太后那骨瘦如柴的手,眼淚不受控制地滑落,聲音哽咽:“姑母,您一定要撐住啊!您不會有事的!”
太后艱難地抬起頭,想要摸摸白玲瓏的發頂,然而她的身體太過虛弱,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了。
只得努力擠出一絲微笑,對白玲瓏說道:“好玲瓏,不要哭,我們白家的女兒向來都是最堅強的。”
白玲瓏拼命點頭,急忙用手背擦拭掉臉上的淚水,強忍著悲痛說道:“姑母放心,玲瓏一定會堅強起來的。”
太后緩緩撥出一口氣,彷彿用盡了全身的力氣。
她的眼神開始變得迷離,腦海中漸漸浮現出先帝的模樣。
她微微張開嘴唇,輕聲呢喃道:“贇郎,是你來接我了嗎?”
太后的目光望向虛空,似乎看到了先帝的面孔,眼中滿是希冀和溫柔。
齊越揚聽到太后的話語,滿臉不可置信,連忙開口說道:“母后,您在說什麼胡話呢?這兒哪有父皇啊!”
太后微微一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對齊越揚說道:“揚兒,你看不到他,但他就在這裡。他說他是來接我的,要帶我回揚州,回到我們定情的地方。”
齊越揚嘴唇顫抖得厲害,眼睛裡的淚水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怎麼也止不住地往外流。
他緊緊抓住太后的手,彷彿一鬆手,太后就會跟隨先帝離去,“母后,您不要相信那些話,那都是虛假的。您不能離開我,不能丟下兒臣一個人啊!”
太皇太后看著眼前的一幕,心中也充滿了痛苦和無奈,在短短一年內,她就要先後失去了兒子和兒媳,承受著巨大的悲痛。
太后的眼中閃過一絲清明,許是迴光返照讓她一下恢復了生機。她看著季淑離,嘴角微微上揚,輕聲呼喚道:“阿離。”
季淑離聽到太后的呼喚,連忙走上前,跪在床邊,眼眶微紅,聲音哽咽地回答:“母后,兒臣在呢。”
太后緩緩伸出手,輕輕撫摸著季淑離的臉頰,溫柔地說:“阿離,哀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和揚兒。”
說完,太后將季淑離的手交到齊越揚手中,語重心長地囑咐道:“揚兒,哀家知道你一直都是個好孩子,但作為一國之君,你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哀家希望你能成為一個明君,勤政愛民,心繫天下蒼生,以江山社稷為重,不要辜負先皇對你的期望。”
太后的目光轉向季淑離,繼續說道:“阿離,你是先皇和哀家親自挑選的皇后,也是揚兒的妻子,哀家希望你能輔佐揚兒,與他攜手共度難關。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相互扶持,不離不棄。”
季淑離鄭重地點頭,回道:“母后,兒臣一定會盡心盡力輔佐皇上,不負您的期望。”
太后微微一笑,滿意地點了點頭,又對齊越揚叮囑道:“揚兒,你要好好對待阿離,尊重她,愛護她,不可欺負她。她是你的皇后,更是你的伴侶,你們要相互扶持,共同治理國家。若是將來阿離有什麼大過錯,你不可廢后。”
齊越揚緊緊握著季淑離的手,鄭重其事地向太后承諾:“母后,兒臣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會做一個好皇帝,也會好好疼愛阿離,不會讓她受一點委屈。”
太后欣慰地笑了,“那就好,哀家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
季淑離垂下眸色,心中情緒複雜萬千。
“玲瓏。”太后眼中滿是慈愛,朝著白玲瓏輕輕招了招手。
白玲瓏眼眶微微發紅,但仍然努力保持著平靜,“姑母。”
太后溫和地笑了笑,撫摸著白玲瓏的頭髮說道:“玲瓏,你性格最是爭強好勝,以前有哀家在,尚且還能縱著你。但如今哀家大限將至,以後就沒人能護著你了。若你不能改掉這個壞毛病,恐會引來大禍。”
白玲瓏聞言,不禁一怔,她瞪大了眼睛望著太后,眼中充滿了不捨和眷戀之情。
她知道太后的話都是為了她好,雖然心中並不贊成太后的觀點,面上卻還是應下。
“姑母,玲瓏都聽到了。”白玲瓏輕聲說道,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太后看著白玲瓏,心中充滿了擔憂。
她知道白玲瓏雖然聰明伶俐,但有時候過於任性和固執,她希望白玲瓏能學會安分和沉穩,若是長期以往,難保季淑離有朝一日不會對白玲瓏下手。
太后靜靜地躺在柔軟的床上,周圍瀰漫著靜謐的氣息。
她的耳朵輕輕動了一下,彷彿聽到了一個熟悉而親切的聲音。
“窈娘,是我,我是齊禮贇,我來接你了。”這個聲音如此清晰,宛如就在耳邊。
太后微微睜開雙眼,看到先帝的面容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他的樣子變回了十八九歲的青年模樣,臉上洋溢著青春的笑意,朝太后伸出手,溫柔地招手。
太后面含微笑,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贇郎,我就知道,你早晚會來接我的。”
先帝哈哈直笑,快步走來,緊緊拉住太后的雙手。
在這一剎那間,太后原本不再年輕的面容奇蹟般地變回了十六歲少女的模樣,煥發著青春的光彩。
二人手牽著手,如同年輕時一樣,歡快地在春日繁花盛開的花園裡一同舞蹈。
花瓣紛紛飄落,落在他們頭上、肩上,像是一場美麗的花雨。
他們輕盈地舞動著,笑聲迴盪在空氣中,彷彿時間倒流回到了過去美好的時光。
太后與先帝相互依偎,一起走向遠方,漸漸消失在花海之中。
太后的臉上始終帶著微笑,沒有絲毫痛苦或遺憾。
最終,太后輕輕地閉上了眼睛,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齊越揚跪在床榻邊,身體前傾,雙手抓住床沿,腦袋低垂著,淚水順著臉頰滴落在地,嘴巴大張,哀嚎出聲。
季淑離也跪在一旁,忍不住落下了一滴晶瑩的淚花。
太后薨了,這個訊息像一陣寒風,迅速傳遍了整個皇宮。
一時間,整個皇宮都被悲痛所籠罩,空氣中瀰漫著哀傷的氣息。
沉重的哭聲在皇宮內迴盪,彷彿要衝破雲霄。
齊越揚親自為太后守靈,季淑離則負責處理後事。
全國上下也得知了太后薨逝的訊息,百姓們紛紛自發地穿上素服,掛上白布,表示對太后的哀悼之情。
太后的葬禮隆重而莊嚴,齊越揚親自率領群臣護送太后的靈柩前往陵墓。
一路上,百姓們跪地相送,哭聲震天。
太后葬入皇陵,和先帝合葬。
齊越揚回來便病倒了,短短一年之內,他失去了最愛他的父母,內心沉重無比。
季淑離喂齊越揚喝完藥後,輕輕扶著齊越揚躺下。
\"咳咳……\" 齊越揚躺在床上,臉色蒼白如紙,眉頭緊皺,嘴唇微微顫抖著,發出一陣低沉而沙啞的咳嗽聲。
季淑離溫柔地對齊越揚說:“皇上,您一定要好好休息,身體才能早日康復。人死不能復生,但活著的人還得繼續活下去。您就算不為自已著想,也該為我們歷朝的子民們考慮一下。”
說完,季淑離替齊越揚掖了掖被子,動作輕柔地撫摸著他的臉龐。
齊越揚靜靜地聽著季淑離的話,對著季淑離微微一笑,表示感激。
然而,心中的傷痛依然無法輕易抹去,每當夜深人靜時,思念和悲傷便會湧上心頭,讓他難以入眠。
“臣妾不打擾皇上休息,就先行告退了。”季淑離見齊越揚狀態實在不好,主動離開乾清宮。
梅芳扶著季淑離走出內室,在殿門口遇見了白玲瓏。
“給皇后娘娘請安。”白玲瓏一身素衣,頭上只戴了一根簡單的簪子,朝季淑離行禮問安,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
“容妃妹妹起來吧,”季淑離揮了揮手,聲音溫和,“皇上方才吃了藥,現下精神不是很好,容妃妹妹可要仔細照顧著。”
“是,多謝皇后娘娘教導。”白玲瓏頷首回道。
季淑離不再多說什麼,越過白玲瓏,離開了乾清宮。
白玲瓏站在原地,目送著季淑離瘦削的背影,緩緩走出宮門口,消失在拐角處。
她的眸色深沉,叫人看不出此刻在想些什麼。
“容妃娘娘,皇上準您進去。”羅公公從內室走出來,恭敬地朝白玲瓏開口說道。
白玲瓏輕輕“嗯”了一聲,收回目光,提起裙襬,抬腳進了殿內。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季已至,寒意愈發凜冽。一場冬雨過後,道路變得冰冷而溼滑,彷彿被一層薄冰所覆蓋。
此時,林繡的身孕已有七月之久,季淑離擔憂她的身子,便免去了她每日的請安。
永壽宮內,熊熊燃燒的紅羅炭散發出陣陣暖意,將整個宮殿烘烤得暖洋洋的,宛如春天般宜人。
崔令儀踏入殿內,一股暖流迎面襲來,感到無比舒適,迫不及待地脫下披風,交由一旁的紫鵲捧著。
“還是皇后娘娘這裡暖和啊!本宮一進屋,竟然連手爐都用不著了。”崔令儀笑著走向座位,與在座的蘇憐茵和吳秋月閒聊起來。
蘇憐茵贊同地點點頭:“是啊,臣妾剛才在外間凍得手腳發涼,現在坐在這裡,不一會兒就覺得全身發熱了。”
崔令儀端起茶盞,輕啜一口雨前龍井,感慨道:“真是辛苦你了,延禧宮地處偏遠,可你每次都來得如此之早。”
蘇憐茵微微一笑,回應開口:“臣妾向來身體健康,這一點路對臣妾來說,權當作鍛鍊身體了。”
“蘇婕妤不愧是武將之後,本宮自愧不如。”崔令儀放下茶盞回道。
“賢妃娘娘怎得沒帶大公主前來請安?”吳秋月坐在崔令儀斜對面問道。
崔令儀微微一笑,“如今天冷,小孩子嘛最是受不得冷的,本宮自然是捨不得將大公主抱出吹風。若是吳昭媛想念大公主,儘管到鍾粹宮看看便是了。”
“怎好叨擾娘娘。”吳秋月面上一熱,頗有些不好意思。
“不礙事,上次妹妹你送來的那件新衣,我們知夏可喜歡了呢。”崔令儀見吳秋月不好意思,細心勸慰道。
“一個公主罷了,吳昭媛還真當是寶了呢。”孫妙儀脫下身上的大氅,扭著身子走了進來,朝吳秋月露出嘲諷一笑。
江玲玲緊隨其後進了內室,垂著頭坐在最末尾,儘量降低存在感。
吳秋月臉色一白,嘴唇微顫,卻不敢再接話。
孫妙儀優雅地在崔令儀身旁坐下,接過月牙端來的茶水,輕輕抿了一口。
崔令儀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臉的冷漠,看向孫妙儀的眼神,彷彿充滿了刀子般的鋒利,“如今後宮就大公主一個孩子,就算是公主,再怎麼說,那也是皇上的孩子。什麼時候皇上的子嗣,也輪得到孫昭容一個嬪妃議論了?”
孫妙儀並沒有被崔令儀的氣勢所嚇倒,她只是淡淡一笑,放下手中的茶碗,然後輕輕地抽出一塊絹帕,擦拭著嘴角,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本宮記得林美人的孩子不是也快生了嗎,若是個男孩,那可是長子呢,怎麼也比大公主精貴啊。”
白玲瓏和李若芙挽著手進了內室,恰好聽見了孫妙儀這一番話,兩個人對視一眼,心照不宣地各自走到自已的位置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