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趙構來襲

趙康胤一時有點喘不來氣,問方塊:“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的大宋竟落得如此下場,這靖康之恥定會在史書留下厚重的一筆,啊!仙人,趙構來沒來?我…我……”

方塊看著趙匡胤的樣子,似乎下一秒就有可能直接被氣死,連忙招來胡亥:“胡亥胡亥過來,你跟趙匡胤一起去見趙構,記住千萬別讓趙匡胤被氣死了。”

“知道了,仙人。”

在一旁聽了許久的李世民開口詢問:“從剛才仙人的介紹來看,這大宋亡了又興起,所以後面的南宋究竟有沒有光復基業,還有北宋末年是否有農民起義。”

“好,那我們一個一個來說,先說北宋末農民起義。

方臘起義

時間: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

地點:睦州青溪縣。

領袖:方臘,原本是傭工出身。

起因:

政治腐敗,宋徽宗重用蔡京、朱勔等奸臣,這些人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財、強佔民田,賣官鬻爵。

為了滿足宋徽宗的個人享樂,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開始在蘇州設定應奉局,以“花石綱”為名蒐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運往汴京,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而浙江清溪地區因盛產毛竹、漆樹、松杉等經濟作物,受到的迫害更為嚴重。

過程: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和摩尼教信眾殺死青溪地主方有常一家,以幫源洞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自號“聖公”,改年號為“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起義軍先後攻佔青溪縣、睦州、歙州,並在當年十二月底攻佔杭州。宋徽宗得知訊息後,詔令童貫、王稟領兵十五萬南下鎮壓。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指揮起義軍兵分兩路,進攻秀州、信州受挫,起義軍被迫退守杭州。此後在宋軍的圍剿之下,方臘於宣和三年四月被俘,起義軍殘部七萬人轉移於浙東等地,直到宣和四年三月被徹底鎮壓。

影響:方臘起義撼動了北宋王朝在東南地區的統治,對北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基本結束了北宋朝廷藉由“花石綱”對江浙百姓的征斂和盤剝,加速了北宋王朝的敗亡。

2. 宋江起義

時間:具體時間存在一定爭議,但大致在北宋末年。

地點:主要在河北、山東、江蘇一帶。

領袖:宋江。

規模與特點:

在宋代大大小小數百場起義之中不算突出,沒有取得非常大的成功或對時局產生重大影響。

歷史上的宋江起義軍據說只有兄弟三十六人,起義只持續了兩年就戰敗被俘,之後成功被朝廷招安,還有說法稱其參與到了對方臘起義軍的討伐之中。

3. 鐘相、楊麼起義

時間: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至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嚴格來說其時間不完全在北宋末年,但與北宋末年相銜接,是北宋末年社會矛盾激化的延續。

地點:在洞庭湖地區。

領袖:鐘相、楊麼。

起因:

北宋末年的社會動盪和腐朽統治,百姓生活困苦。

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南遷,戰爭破壞和苛捐雜稅加重了人民負擔。

過程:

鐘相在鼎州武陵縣發動起義,建立“大楚”政權,提出“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得到了廣大農民的響應。

鐘相犧牲後,楊麼繼續領導起義軍,利用洞庭湖的複雜地形,與宋軍進行長期的水戰對抗。

影響:起義軍堅持鬥爭多年,給南宋朝廷以沉重打擊,牽制了南宋大量的兵力和財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南宋的抗金局勢。

南宋並沒有光復偉業終其原因還是因為他太過弱小,註定只能偏安一隅。

一、政治方面

南宋在政治上始終面臨著來自北方金國等政權的巨大壓力。

1. 初期,以岳飛、韓世忠等為代表的將領積極抗金,但宋高宗趙構出於對武將權力的擔憂以及對和議的追求,與秦檜等主和派聯手打壓主戰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簽訂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偏安江南。

2. 南宋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如秦檜專權時期,排除異已,政治生態較為惡劣。後期賈似道專權,誤國害民,加速了南宋的滅亡。

二、經濟方面

1. 農業上,由於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加之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南宋的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水稻種植更加廣泛,同時經濟作物如茶葉、棉花、桑蠶等的種植也有所擴大。

2. 手工業高度發達,制瓷業、絲織業、造紙業等都有顯著進步。如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出產的瓷器精美絕倫,遠銷海外。絲織品品種繁多,工藝精湛。

3. 商業繁榮,城市經濟活躍。臨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店鋪林立,貿易往來頻繁。海外貿易發達,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泉州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地有著廣泛的貿易聯絡。

三、文化方面

1. 理學發展到新的高度,朱熹等理學家對儒家經典進行深入闡釋和整理,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注重道德修養和社會秩序的重建。理學對後世中國的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2. 文學藝術繁榮,宋詞在南宋達到新的高峰,湧現出辛棄疾、李清照、陸游等一大批傑出詞人。他們的詞作風格各異,有的抒發愛國情懷,有的描寫生活情趣,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繪畫方面,南宋的山水畫成就突出,以馬遠、夏圭為代表的畫家開創了“邊角之景”的獨特畫風。

3. 科技方面也有不少成就,如指南針在航海中的廣泛應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對文化傳播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四、軍事方面

南宋在軍事上長期處於守勢,儘管有一些優秀的將領和軍隊,但整體實力難以與金國、蒙古等抗衡。

1. 為了抵禦外敵,南宋加強了軍事防禦體系的建設,如在邊境地區修築城池、堡壘,組建水軍等。

2. 南宋的軍事制度也在不斷調整,實行屯兵制、募兵制等,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但由於政治腐敗、將領權力分散等原因,南宋的軍事始終未能擺脫困境。

南宋雖然在軍事上相對弱小,但在經濟、文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最終在蒙古鐵騎的進攻下,南宋於 1279 年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