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章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臨安來的宣旨太監終於抵達了江西贛州。

宣旨太監帶來的不但有太后的《哀痛詔》,還有給他個人專旨,命他「疾速起發勤王義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離京寄居之處)」接到詔書和專旨,蔣清揚心情十分沉痛,他淚流滿面地思索著當前岌岌可危的形勢。

很多年以來一直擔心的事情,現在終於不可抵擋地來臨了。

從《哀痛詔》和專詔的內容來看,當前的形勢真夠緊急的。

況且詔書發出,由宣旨太監傳到這裡已經有一個月了,臨安的局勢只會更加緊張了。

雖然自己自己入仕以來,命運多桀,仕途坎坷。

但自己一心想著報效國家的念頭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當年父親蔣儀是如此教導的,家鄉的父老前輩也是這樣教導的。

如今國家有難,我蔣清揚又怎能袖手旁觀呢?於是蔣清揚決定立即應詔勤王,挽救國家於危亡之際,救民於倒懸之時。

說到起兵勤王,此刻卻面臨著兩個大難題:兵源和糧餉。

臨安方面的朝廷只發出一道詔書,給了蔣清揚一個江西提刑的頭銜,可是兵源和糧餉都沒有絲毫,都要蔣清揚自己去想辦法。

而到哪裡去找抗燕的義士組織義軍?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又到哪裡去籌措義軍行動所必須的糧餉?面對這些困難,蔣清揚沒有畏懼,也沒有退縮。

辦法總是想出來的,他很快就積極行動起來。

聽說贛州城裡,有位已經歷任州縣官28年到仕的老人,名叫燕繼周,在贛州有很高的威望。

蔣清揚親自步行到他府上,專程拜訪並向老先生虛心求教。

燕老先生大為感動,他憚精竭慮地策畫,詳細地提出了起兵方案,建議蔣清揚廣泛求賢納士,徵集起兵方略老先生不顧年老體弱,帶上兒子一起,四處發動贛州豪傑,甚至連山區的少數民族也發動起來了。

才兩三天功夫,蔣清揚就向江西各地發出檄蔣,要求各地聚兵集糧,準備入衛京師。

蔣清揚還派他的鄰居、朋友劉湖等人,去發動鄰郡以至湖南、廣東的義士。

贛州有個姓王的青年書生,因為父親剛死,母親病危需要人照顧,暫時不能參加義軍抵抗暴燕。

他就去求見蔣清揚,對如何激勵士氣,加強軍事訓練等等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由於抗擊燕軍入侵是正義的事業,保家衛國是廣大人民的共同心聲要求。

同時蔣清揚又在江西這官數載,在江西人民中間深孚眾望,深愛民眾愛戴,所以值此救亡圖存的危難時刻,他登高一呼,便有成千上萬的平民百姓群起響應。

在極短的幾天時間內,一支嶄新的,完全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愛國新軍組建成功了,人數竟然出乎意料地多達5萬人。

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啊,這裡有蔣清揚的親戚、同鄉、老朋友,也有許許多多蔣清揚所不認識的軍事將領、地方官吏、蔣人書生等等。

保家衛國的共同信念驅動下,他們完全信任蔣清揚,追隨蔣清揚起兵抗燕,生死與共,成了蔣清揚今後抗燕大業中的中堅力量。

問題又來了,5萬人的新軍在極短的時間內組成了,然而這5萬人的吃飯和穿衣則又成了大問題,總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冷得發抖,衣衫襤褸地去跟燕國軍隊拼命吧。

臨安只給了個空銜,朝廷糧草軍餉分蔣未給,這個難題,只有靠蔣清揚自己想辦法籌辦,由江西人民自己出錢出糧。

相對貧窮的平民百姓來說,他們可以參軍去打仗,用自己的身體和性命增抵抗暴燕的入侵,但拿不出錢和糧來籌措軍餉。

一些富人是有錢有糧的,可是他們卻不會心甘情願地獻出來,真金白銀的財物,扔到看不見的地方,誰都會肉痛的啊。

怎麼辦?蔣清揚回到家中,因父親過世較早,他和母親、兄弟商量之後,毅然決定拿出自己的全部家產,充作為義軍糧草軍餉的啟動費用,以期能夠打動“士民助義之心”,徹底解決義軍糧草軍餉的經費嚴重缺乏的首要問題。

蔣清揚把家產清理了一下,然後在他家客廳裡設宴,邀請當地父老鄉親的代表赴宴。

他首先站起來,為大家一一敬了一杯酒,然後誠懇地說:“各位父老鄉親,不瞞大家說,大家都知道,如今燕國的軍隊已打過長江,日漸逼近臨安了。

我大齊江山已經是危在旦夕。

我蔣清揚決定起兵勤王。

為解決義軍的糧餉經費不足問題,我和家人商量決定,現將全部家產變賣。

你們有經濟上有能力買的,請幫忙購買下,實在是沒有能力買的,不妨就請作箇中人,作個見證.”

蔣清揚拿出一個描金的小匣子,當眾把它開啟,對大家說:“這些是我家的田契、房契,還有家母和內人的首飾……值多少錢,各位說一下,我今天要把它們全賣了.”

在座的各位父老鄉親,聽了蔣清揚這番感人至深的話,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一位白髮白鬚的長者,顫巍巍地站起來,端起一杯酒說:“蔣大人,你真是愛國愛民的好官,此舉實在令人欽佩,老朽敬你一杯。

抵抗暴燕入侵,救國救民,人人有責。

老朽不會買蔣大人的家產,但你放心,我心甘情願捐獻出我的大部份錢財,作為抵抗燕軍的義軍軍餉,略盡綿薄之力.”

當時在座的許多人也紛紛起立響應,都表示願意為義軍軍餉籌措捐錢捐物。

這時卻發生了一件怪事,一個在當地算是最有錢,但也是最奸詐的財主王林,見有機可乘,頓時生出一絲邪念。

他急忙站起來,端著酒杯走到對蔣清揚面前說:“蔣大人急需錢財,我可以理解,也很佩服你。

但是我的力量有限,如果把蔣家的所有房地產都讓給我,我願出2000兩銀子!”

人們早就識破了此人的用心,他的話沒說完,便有人搶著說:“你這喪盡天良的黑心賊,連這樣的便宜也想佔,想借這個機會來發財!別做夢了!你想用2000兩發臭的銀子,就想買下蔣家的所有房產家產,你也太會找便宜了!”

“平時你就是靠坑、蒙、拐、騙,在鄉親們身上盡賺不義之財。

沒想到,現在正當國家大難臨頭之時,你不但有兒子不讓他去當義兵,自己囤積有大量的糧食不出,還想趁機大發國難財,絕對辦不到!”

另一位鄉親也斥責道。

王林聽了,討了個沒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大家你出五百,我出一千的,很快就籌措到了一大筆款項,最後一清點,大夥一共拿出了20000兩銀子和1000石稻穀,全部都獻給義軍作為糧餉的經費。

蔣清揚從匣子中倒出來的的房契、地契,以及首飾,沒有誰忍心買去。

推卻半天后,蔣清揚只得將這些財物暫時寄存在鄉親手裡。

蔣清揚心裡很是感激,舉起酒杯向大家一一致敬,並且說:“感謝各位父老鄉親!感謝各位父老鄉親!我蔣清揚一定不辜負各位的期望,只要有一口氣在,我一定依靠咱們老百姓,不屈不撓地完成抗燕救國的大業!”

鄉親們也紛紛端起酒杯來,說道:“蔣大人,你就放心地去吧!一切有我們呢。

我大齊國要是多有幾個像蔣大人您這樣的官兒,大齊肯定不會亡!”

蔣清揚獻出家產,而且是全部家產的事很快在贛州四處傳開了。

他的這一舉動,在江西各地具有極大的號召力。

才短短几天功夫,各地平民各方人士紛紛解囊捐錢捐糧,很快湊足了義軍急需的糧餉,又一個難題總算是解決了。

蔣清揚在江西組織了幾萬人馬的義軍準備進京勤王,有個所謂的好心朋友聽說後,特意跑來勸告他。

“如今燕軍在統帥孔智松的帶領下,如狼似虎一般,正兵分三路向南挺進我大齊,攻破郊縣,迫近內地,勢不可擋。

你率領幾萬新組建的,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烏合之眾前去迎戰,這跟驅使一群赤手空拳的人與尖牙利爪的猛虎搏鬥有什麼兩樣呢?還不完全是去送死嗎?你這樣做值得嗎?”

蔣清揚堅定地說:“我承認,我也知道你說的是很有道理。

想想我大齊國開國300多年以來,但國家養育臣民300多年。

現在國家遇到危難,在此外敵入侵,危在旦夕之時,想要徵召天下兵馬前來勤王救駕。

可笑的是天下之大,居然沒有一兵一馬站出來響應的,對此我實在是深惡痛絕。

有籤於此,我願意自不量力,以身許國,好以此來激勵天下忠肝義膽的俠義之士,希望天下的忠臣義士能夠聞風響應,和我一起共同保家衛國,保衛朝廷。

只有正義在手,才能確定正確的謀略,也只有人多力眾我們才可以獲得成功,只有這樣國家社稷才有可能保全啊!”

那位友人也感動了,當即表示願意追隨蔣清揚,誓死為抗燕大業殊死奮鬥。

訊息傳開,有更多的人開始從四面八方匯聚起來,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抗燕大業中來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