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三十二章 無上妙法(4)

“拜師之事,汝考慮如何了?”十年了,菩提袓師為這個目標已然努力十年了。

“袓師,吾乃天產石猴,出生之時已拜過天地,不能再袓師為師,望袓師諒解。”孫刑者還是那副樣子。

“汝拜我師,可得我門大弟子!”菩提袓師再次許下承諾:“吾門中有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每代弟子均有五十人。”

這幾年,菩提袓師只能教孫刑者一些帝門,不得不說,孫刑者悟性相當好,短短時間,修為已至天仙境。

他哪裡知道,孫刑者一點都沒有修行過,他不過是按時間放出點修為而已。

“孫廣空麼?還不如悟空好聽!”不過不管是大弟子,還是其它弟子,孫刑者統統拒絕。

“刑者,你考慮如何了?”

”不好意思......\"

\"汝為何如此不識好歹?其它生靈想要拜我為師還沒有那個機會呢?“菩提袓師有些生氣的說道。

”非也!“孫刑者搖了搖頭:“吾就是尊重袓師,才不願意拜祖師為師!”

“又有歪理邪說,你不講也罷!”菩提這些聽他的歪理邪說聽多了,不想聽他BB了,要不是石猴乃是天定護經主角,他早就打死他了。

“袓師!”

“這樣吧,你入我門,不拜我師!與吾師兄弟相稱如何?“不得已,菩提袓師只好參考燃燈道人與自已的元始二兄。

他們同為紫宵三千客之一,後來,二兄成聖之後,燃燈道人加人闡教,成為副教主。

燃燈道人不是二兄的徒弟,畢竟,紫宵三千客全是老師鴻鈞的弟子,叫二兄師父,他又如何敢答?

”不知我門是?“

”本門方寸山。”乃是截教的分支,不過後一句話菩提袓師沒有說出罷了,方寸山其實是不存地的。

所有入方門山門的弟子,碟錄全部截教門人,只不過這些不會告訴孫刑者罷了。

“方寸山派?是否有些.....\"

\"不用在意那些虛名。”菩提袓師說道:“願不願入我門,成為吾師弟。”

“這個......尚可,拜見師兄。”孫刑者想了想,既然菩提袓師相邀了,自已也不好託大,如果自已再不識好歹。

怕菩提袓師會直接撕破臉。

自已縱然能逃出方寸山,但實力會暴露無疑,與菩提稱師兄弟,就是與聖人為師兄弟,雖然是一個拉跨的門派。

但畢竟是聖人大教,何人敢輕視?孫刑者內心笑開了花。

“好,好,師弟請起!”菩提袓師同樣內心笑開了花,作為本次量動的主角加入本教,波天的功德、海量的氣運,也許能救截教於危難之中,讓大教煥發出往日的風采。

”師弟天產石猴,天賦異稟,來日定可成為洪荒大能之一,不過......\"

\"還請師兄明言!“

”修行者,必須要有足夠的財富、伴侶、法門和地利條件才行啊!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只有同時具備了這些條件,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越走越遠。“

”首先說說“財”吧,修行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比如丹藥、法寶、功法等等,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援,很難獲得這些寶貴的修行資源,更難以提升自已的修為境界。”

“再來說說“侶”,一個好的伴侶可以在修行路上給予支援和鼓勵,共同面對困難和挑戰。而且,有些修行法門需要兩人配合才能施展出最大的威力,所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對於修行者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後是“法”,這裡的“法”指的是修行的法門和方法。不同的法門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優勢,選擇適合自已的法門並且不斷鑽研探索,才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奧妙所在。”

“最後是“地”,即地利條件。一個良好的修煉環境能夠讓修行者事半功倍,比如靈氣濃郁的山脈、神秘古老的洞府等等。此外,還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危險的地方或者與自身屬性相剋的地域。”

“總之,作為一名修行者,要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就必須注重財侶法地這四個方面的積累和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在漫漫修道路上不斷前行,最終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多年以前,袓袓師觀天機,發現自這位師弟以後會有波天的機緣,當下也會闖下彌天大禍,所以提點他一二。

”師兄所言甚是!”經過十多年的相處,再加上上一世的師徒情誼,孫刑者多多少少對菩提袓師還是有些感情的,不過,他還是有些許不舒服。

上一世大鬧天宮被多寶小兒鎮壓在五行山下500年,你知道他這500年怎麼過的嗎?

且不說花果山的妖王沒來救他,就連他一手帶起來花果山眾猴也一個沒見,還有,這靈臺方寸山神通廣大的師尊、師兄弟們。

這漫長而又艱辛的 500 年啊!他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呢?每天陪伴他的竟然只有那冷冰冰、硬邦邦的鐵丸子和銅汁!

這些食物沒有絲毫的溫度與情感,它們就像是他生命中的枷鎖,緊緊束縛著他。

每一天,他都要面對那一粒粒堅硬如石的鐵丸子,用已經疲憊不堪的牙齒去咀嚼,去吞嚥。

每一口都是一種折磨,彷彿在吞噬著他的靈魂。

而那銅汁更是如同滾燙的熔岩一般,流淌進他的喉嚨,灼燒著他的身體。

然而,他卻不得不忍受這樣的痛苦,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這 500 年裡,他沒有嚐到過人間煙火的美味,沒有感受到食物帶來的滿足與愉悅。

他的世界只剩下了冰冷與痛苦,無盡的寂寞與孤獨。

但正是這樣艱難的環境塑造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他知道,只有經歷過磨難,才能真正的向佛門屈服?

只有一個小孩偶爾送個桃子給他,這是何等的悲苦,這是何等的人間慘劇?

不過.....哎.......也算是自已作的,在沒有弄清楚天庭的實力之前就貿然伐天,這是多麼的無知道。

此乃其一。

其二,自已與那花果山六妖王結拜之時,說好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可是自已去了天庭之後,再也沒有想起六妖王。

這才有了十萬天兵天將下凡,六妖王一旁看戲的原由。

時也、命也......

“師弟,師弟!”

“師兄!”

”師弟,你入我門,當列我入我門牆,為兄現在為你錄玉碟!“菩提袓師猶豫了許久,這孫刑者與他觀天機時有些不一樣。

不止是有些不一樣,而是大不一樣。

天產石猴,當是無名無姓,無教化,可石猴來此,卻有姓名,通了禮儀,也不知何處習來?

按理,當無人教。

其次,石猴當求長生術,然而沒有, 教什麼學什麼,挑也不挑,怎麼都行。

最後,他竟然看不清楚石猴的根腳?這就讓他感到什麼奇怪了,明明只有天仙境的修為,卻看不清根腳?

現在天機混亂,非聖人不可算,他的本身雖是聖人,但卻不在洪荒之中,卻也推算不出來。

這一連串的不一樣,絕非巧合,菩提時常觀察孫刑者,這石猴根本都沒有修他傳下來的法門。

每天只是裝模作樣的聽講,幹完活後就睡覺,每天日子過得瀟灑無比。難而過幾天神通就修成了。

這石猴在藏拙!

經過多年的觀察,他終於可以肯定,眼下這隻猴子已然是異數了,與天機顯示完全不同。

大道之數五十,天道已經衍生出了四十九,這四十九已經是定數,只有那遁去的一不是定數,所以截教教義就是要追尋那遁去的一,以達成自已修成大道的目的。

那遁去的一就是截教門人的生機所在,所以截教門人千辛萬苦就是在找那遁去的一。

截教教義想要擷取那遁去的一這一線生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比起闡教順天應人還要困難一些。

因為,在他的眼中,不問披毛戴角之人,溼生卵化之輩,皆可同教共處臉。

現在終於可以肯定,這石猴就是那遁去其一,而被自已截到,而剛好,這符合本教教義。

不過,好像這石猴知道些什麼,彷彿在刻意迴避什麼,從石猴化形晚了二百多年,然後就是出山。

最後到靈臺方寸山,還好進門而不入?

見吾而不拜?

自稱乃天地所生,只拜天地,這是何等的狂妄,當自已的弟子罵孫刑者孃的時候,一道紫宵神雷更是從天而降。

那一刻,菩提袓師有些懷疑,這石猴怕不是天道的私生子哦,要不然為何生得如此俊美?

不應該是長相圓眼睛、查耳朵、滿面毛、雷公嘴、面容贏瘦、尖嘴縮腮、身軀像個食松果的猢猻、雖然像人,卻比人少腮。

現在呢?

除了毛髮旺盛一些,身後有一條尾巴,卻人無異,最少,他並不比人少腮!

玉碟落下,圍繞著孫刑者一圈,玉光一閃而沒,然後回到菩提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