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三十二章就任途中,楂樹崗遇險!

李淵由於上奏摺為民請命,惹惱了皇上楊廣,再加上宇文化及,記恨李淵當年曾經協助伍建章調查自已貪腐,皇上第一次巡遊江都的時候,有些龍舟大船,都是由李淵負責督造,宇文化及害怕李淵握有自已貪腐的證據。於是宇文化及心生毒計,打算將李淵調往山西太原,明著是升任太原留守,暗中打算派遣殺手,半路上置李淵於死地。

李淵接到皇上調任詔書之後,心裡倒是十分高興。自從自已上了奏摺,懇請皇上體恤民之艱難,希望皇上暫緩工程進度,停止征討高句麗,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逐漸從苦難中走出來。不想皇上卻對此大為不悅,李淵很明顯的感覺到,皇上對自已很是厭惡,以至於將自已束之高閣,不再重用,既然如此,倒不如離開京師是非之地,到地方上施展自已的才幹,為地方百姓做一些實事,-。

於是,李淵接詔之後,立刻打點行囊,帶著自已的家小,離開京師,趕赴山西就任。李淵這邊剛一離開京師,宇文化及那邊的殺手,也隨即暗中跟隨,準備伺機而動,暗下毒手。李淵為官期間,生性豁達,廣交天下豪傑為友。眾人聽說李淵李淵離開京師赴山西就職,紛紛在李淵經過之地,迎接送往,設宴款待,一路上好友相伴,宇文化及的手下一時竟然沒有機會下手,直到進入山西境內,才見李淵保護著一家獨行。

這一日,李淵一行路經山西潞州楂樹崗,眼見午時烈日當頭,天氣十分炎熱,馬車中的家眷,酷熱難當,恰好這裡綠樹成蔭,涼風送爽,紛紛提議在這裡休息片刻,再走不遲。李淵見此地險山惡水,殺氣隱現,有心不允,又見家人確實疲憊不堪,於心不忍,於是便讓家人下車,休息片刻,再登程趕路。

誰知就在他們在樹蔭下昏昏欲睡之時,忽然一棒銅鑼響處,樹林中竄出一夥強盜,足有百十人之眾。他們各個服飾特異,黑紗蒙面,手中卻是一色的長刀,為首一人,手持雙刀,也是黑紗蒙面,一雙眼睛,放著兇狠的光芒,二話不說,吶喊著就衝殺過來。

李淵驚醒之後,立刻從馬背上摘下弓箭,見這夥強人,不喊出劫財的口號,卻持利刃直接衝殺過來。李淵於是也不客氣,連發數箭,射倒幾個,轉眼間強人就到了近前,李淵將長槍握在手裡,和強盜殺作一團。

李淵的長子、次子都不在身邊,只有三子李玄霸和一些女眷,而李玄霸只有十六歲,即便如此,李玄霸也是手持寶劍,和父親一起同強盜展開廝殺搏鬥,保護自已的母親和姐妹們。

一開始的時候,盜匪們好像殺害的物件,只是李淵一人,好幾個蒙面盜匪圍住李淵痛下殺手,李淵雖奮力廝殺,盜匪們一時難以得手。眼看著久戰不下,就有人向李淵的家眷衝了過去,打算擒住其家眷,逼迫李淵束手就範。李玄霸持劍和盜匪們廝殺,雖多處負傷,仍然血戰到底,不後退半步,李淵一見自已兒子受傷,心裡著急,殺開一條血路,衝過去保護自已家人。

這時那個為首的盜匪出手了,只見他身體騰空而起,就掠到了李玄霸的面前,單掌一立,就拍向了李玄霸的面門。李玄霸沒想到對手身法如此之快,眨眼之間就來到自已面前,出掌更是快如閃電,掌風凌厲,力道驚人。李玄霸也曾受過名師指點,知道對手武功高強,功力深厚,急忙身形一轉避開,同時寶劍借身體轉動之勢,削向對方手臂。

誰知那人反應更快,化掌為鉤,竟然擒住了李玄霸持劍的手腕,然後五指用力,反手一擰,李玄霸頓時半條胳膊痠麻,無法動彈,那人再一擰李玄霸的手臂,竟然將李玄霸的寶劍,抵在了李玄霸的脖頸上,將李玄霸擒獲。

那人用李玄霸的寶劍,抵在李玄霸的脖頸上,衝李淵喝道,“別動,你再動一下,我就割下他的腦袋。”李淵一見自已兒子被盜匪控制,只好停手,向盜匪說道,“你們是什麼人?如果只是求財,我滿足你們就是,我們無冤無仇,千萬不可傷人性命。”

“先把你的兵器扔掉再說,否則的話,”盜匪說著,手上用力,李玄霸脖頸上頓時有鮮血滲出,李淵一見,情急之下,不假思索,就把長槍扔在地上,說道,“好,好,你別傷害我的兒子。”

為首的盜匪一見李淵扔掉長槍,立即衝手下人使了個眼色,立刻有幾個盜匪上前,將李淵兩隻胳膊擒住,將李淵按住,李淵單膝跪地,看著盜匪首領說道,“只要不殺我兒子,你有條件儘管提出來就是。”

為首的盜匪冷笑道,“我們不為劫財,就為你李淵的人頭而來,來人,將李淵的人頭砍下,我們好回去交差。”

李淵一聽對方竟然知道自已名姓,還說出就為自已的人頭而來,心中明白了大半,於是說道,“且慢,要我的人頭不難,你卻要讓我死個明白,我李淵捫心自問,一直與人為善,就算為官期間,也是盡職盡責,從未作出有違良心之事,是何人要置我於死地,你必須告訴我,讓我黃泉路上,也好知道恨誰。”

為首的盜匪哈哈大笑說道,“你馬上就要人頭落地,告訴你有又何妨?你只需知道,在下受故友相托,皇命難違,殺你是不得已而為之,黃泉路上,你去恨該恨之人去吧,來人,將李淵人頭砍下。”

盜匪們答應一聲,有人將李淵死死按住,一個盜匪將長刀高高舉起,朝著李淵就劈砍下來,李淵雙眼一閉,暗自嗟嘆,“我命休矣!”

正是:光明磊落立世間,難防小人施暗箭。

霸業宏圖未施展,黃泉路上心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