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鬼推道士所想,大明皇帝要抓陳祖義,確實是和青龍印有關。
這陳祖義就是當年那個末代君王宴請眾人之一。
如今都已經過去幾十年了,當日宴請之人都已命喪黃泉,只有陳祖義一人死裡逃生,所以大明皇帝才不惜一切代價的要抓他。
可是他不能透露青龍印的秘密,這是他大哥施廣仁臨死前的重託。
……
聽完鬼推道士的話,陳祖義只是冷哼了一聲,便不再出聲。
鬼推道士不解,問道:“陳大王這是何意?”
“你休想套我的話,世上哪有這般巧合之事,而且鄭和一過南贍港便日夜兼程,你怎麼會比他還早到京師?”
原來陳祖義認定鬼推道士是大明皇帝派來套他話的。
“哈哈。”鬼推道士明白陳祖義的意思,笑著說:“我還用套你的話,當年恭讓王王瑤宴請眾人在海印寺觀青龍印出海,貧道雖不在場,但是也是有所耳聞的。”
陳祖義沒有很驚訝,這些事雖然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大明皇帝若是想追查也能查出些眉目。
鬼推道士見陳祖義沒有回應,只好又道:“日月暗如晦,水嘯返戾天,四海浮昇平,青龍印乍現。”
直到聽見這四句,陳祖義這才坐不住了,起身問道:“你究竟是誰?”
鬼推道士見這番話奏效,笑著說:“想必你大哥死之前跟你說過這四句話。”
陳祖義自然不會忘記這四句話,這確實是他大哥臨死之前所說,也是尋得青龍印的線索。
多少人費勁心思就是為了這四句話,如今在這牢籠之中,被一個囚徒輕飄飄的說了出來。
一邊躲在黑暗中的靜遠,默默聽著,雖然還是滿腹疑問,可是心裡也大概有了些輪廓。
那篇“青龍志”其實並非虛構,只是寫得有些含糊與誇大,真實歷史是洪武27年,高麗王國最後一任君王恭讓王王瑤在海印寺宴請眾人,以觀青龍印出海之奇景。陳祖義大哥施廣仁是恭讓王好友,自然也受到邀請,於是施廣仁當日就攜陳祖義前去赴了宴。
“一篇青龍志,就惹出這麼多是非?”靜遠的聲音突然從黑暗中傳來:“這恭讓王又是誰?”
“你又是誰?”陳祖義曾在他亡兄前立誓,絕對不對別人提青龍印之事,而且這尋印的線索也只能告知恭讓王的後人。如今苦苦守了這麼多年的秘密,好像已經人盡皆知了,他自然十分詫異。
“他是我一個故交之後,也是才得知這青龍印之事。”鬼推道士說。
“你是如何得知這四句話的?”陳祖義問道。
“恭讓王王瑤知道,你大哥施廣仁也知道,為何貧道就不能知道?”鬼推道士說:“貧道確實是來解救你二人的。”
“你當真是自南洋而來?”
“貧道當日在南洋落難,被尋黑蛟的小王子救起,為報恩救命之恩,不顧生死穿過蜃氣海,這才趕在鄭和之前到了大明京師。”
靜遠是一個求實之人,見鬼推道士有些誇誇其談,就問道:“先生,你先前在靈源寺說是為我而來,到了皇宮又說為皇帝尋四靈印而來,如今又說是救他二人而來。不知先生來大明究竟是為何事?”
“你懂什麼。”鬼推道士沒好氣的道:“我就不能為這三件事而來。”
“不知先生還有沒為第四件事而來?”
鬼推道士沒有理會靜遠。
“道長要為了皇帝尋四靈印?”陳祖義道:“那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陳大王落難進了昭獄,聽聞貧道是來救你的,不也是嗤之以鼻嗎?”鬼推道士笑道:“太聰明的人啊,遇到好事就先擔心是不是陷阱,只有到了走頭無路之時才願意冒險相信。”
……
四人在昭獄中待了三天,鬼推道士沒有問陳祖義任何事,陳祖義也沒有多說一句話。
第四日一早,果然與鬼推道士所言,宮裡傳召,命鬼推道士與靜遠進宮。
還是上次走的路,還是駝背老者一人押送,只是路上人比上次多一些,前面不遠處還有一陣儀仗隊,幾十人跟著兩張轎子後面,排場很不一般。
鬼推道士對駝背老三說:“你告訴皇帝,下次再請我進宮,至少也得前面那陣仗,敲敲打打可以不要,怎麼也要有個轎子。”
“你先留著命再說。”老三根本不願意搭理他。
很快就進了宮門,前面那陣人也散了,兩頂轎子中各走出一人,一男一女前後進了宮。
鬼推道士和靜遠遠遠的跟在他們後面,很快那一男一女到了奉天殿外,然後殿內傳旨:“宣朝鮮使臣權執中攜其家眷進殿。”
等那一男一女進了奉天殿後,鬼推道士與靜遠也到了殿門前,鬼推道士正要推門進殿,老三一把將他抓了回來,道:“陛下正在召見的是朝鮮使臣,還沒有到你,等著。”
於是靜遠三人便侯在奉天殿外,過了一會殿門再次開啟,剛才進去的那個女子先一步從殿內出來,出殿之後,便站在三人對面等候。
此女子盤起長髮,一身純白短衣,胸前用布帶打著蝴蝶結,飄逸的褶皺長裙隨風搖擺。
這一身朝鮮族的打扮引起了幾人的注意,靜遠自然也不自覺的多看了幾眼。
少女見他們看向自己,並沒有絲毫羞怯,只是大大方方的衝三人一笑。
少女眉清目秀,貌美膚白,更引人注目的是眼角處有一顆小痣,凡是痣者多令人生厭,不過此痣偏偏讓人覺得是畫龍點睛之筆,錦上添花之作。
少女一笑,就更加動人,原本心無旁騖的靜遠被這一笑弄的不知所措,忙低頭眼觀鼻鼻觀心。
很快權執中從殿內出來,先給侯在殿外的幾人施了禮,然後對少女道:“走吧。”
“是,父親。”少女答道。
隨後鬼推道士和靜遠便進了奉天殿,這次大殿內除了朱棣之外,還有一個人,此人便是前幾日才回京師的鄭和。
靜遠和鬼推道士二人只是躬身行禮,並沒有大拜。朱棣似乎也不在乎,他開口道:“聽說你在昭獄中毫不忌諱大談四靈印,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腦袋嗎?”
“張定邊將軍都能在陛下的庇護下四十年無虞,陛下又怎麼會砍貧道的腦袋。”鬼推道士怡然自得的道:“若是真要砍,陛下也是會砍掉那些聽到我們談論之人的腦袋。”
靜遠被鬼推道士的話嚇了一跳,一番四靈印的談論竟然會害人掉腦袋,他一臉責怨道:“先生明知道這事情輕重,便不該在獄中告知於我,如今還連累了眾人。”
“事到如今你怪我是吧,當時還不是你在刨根問底。”鬼推道士一臉不在乎,又把責任推給了靜遠。
“我實在不知……”
“夠了。”朱棣喝止道:“朕沒空聽你們分辨,此次宣你們前來便是為了四靈印之事。”
奉天殿上已無外人,朱棣也就開門見山。
“貧道此次不遠萬里而來就是為了這四靈印。”鬼推道士也沒有拐彎抹角,他道:“正如上次所言,我願為陛下取得四靈印,只是……得印之後,希望陛下能將靈印借給貧道參悟三日。”
“若是你真能得四靈印,借你三日又有何妨,只不過你讓朕如何信你能取得四靈印?”
“陛下既然今日宣召,自然是因為別無他法,只有相信貧道了。”鬼推道士笑道:“不過陛下放心,為表誠意,貧道願送陛下一份大禮。”
“是何大禮?”
“拿筆墨來。”
鄭和在殿前取來筆墨,鬼推道士捲起衣袖,抓過筆就在紙上鬼畫符一般寫了幾行小字。寫完之後隨手丟掉筆,然後把紙遞給朱棣。
“派人去這裡把大禮取過來。”鬼推道士又補充道:“就讓殿外那個駝背去,我看他挺靠譜。”
朱棣將紙遞給鄭和讓他轉交給老三去辦,然後又指著靜遠道:“鬼推道長說下海取印需要你的協助,你可願隨鬼推道長同去?”
還沒等靜遠開口,朱棣又補充道:“你若是不願意去,只有死路一條。”
很顯然靜遠別無選擇。
“這個是正使鄭和,先認識一下。”朱棣道:“到時候你們就隨他一起出海。”
鬼推道士含笑對鄭和道:“鄭大人之名威震南洋,今日得見幸會之至。”
“道長居南洋而知天下秘事,高深莫測,應該是鄭某的榮幸。”
“對了,陛下,貧道此番前來,第一是為了這四靈印之事,第二是想救陳祖義兄弟以報他義子救命之恩。”鬼推道士沒有忘記救陳祖義兄弟之事。
“若是你真能尋得四靈印,放了陳祖義二人也不是不可。”朱棣面無表情的對鄭和道:“反正也沒有多少人認識陳祖義二人,到時候去昭獄中找個替死鬼即可。”
“多謝陛下成全。”鬼推道士謝道。
“你不用謝朕,若是取不回四靈印,你們都得死。行了,下去吧。”朱棣突然想到了什麼,就又說:“如今你二人就別回昭獄了,鴻臚寺會給你們安排好去處。”
“陛下,貧道還有一事。”鬼推道士都要出大殿了,又轉身道。
“還有何事?”
“下次陛下在召見時,最好能賜頂轎子。”
……
待二人離殿,朱棣開口問鄭和道:“你覺得此人如何?”
“深不可測。”
“所以不管能不能取回四靈印,他都要死。”
--------------------
以下不是正文,是一段很長很重要的科普:
恭讓王王瑤,是高麗王朝最後一任君王,洪武27年王瑤遇害,高麗亡國。取而代之的就是朝鮮。
好吧,朝鮮使臣權執中的女兒就是六公主,沒錯他們在京城再次相遇了,而且鬼推道士和靜遠被丟給鴻臚寺,那是接待外賓的部門,所以……緣分妙不可言。
這位亡國六公主就是恭讓王王瑤的六女兒,所以她才會去盜那篇青龍志,但是她不是為了青龍印。(其實王瑤只有五個女兒,為什麼出了個六女兒後面會說。)
這個高麗六公主很快會有一個很厲害身份,我也不賣關子了,因為只要你們去查是可以查到歷史的,她就是朱棣的那個朝鮮妃子--權賢妃。
權賢妃1391年出生,1409年封妃(與靜遠結識一年多之後),1410年就死在了北伐蒙古的路上。她的這段生世很契合本書的女主,因為我會將她起死回生,1410年之後她將隨鬼推道士和靜遠遠下南洋。從此開始一段沒羞沒臊……不不不,光怪陸離的海上冒險。
不要問我權賢妃有沒有和朱棣同過房這個問題,都是成年人,不要有那什麼……情節。(提前打預防針,接受不了趁早做個了斷,不要到時候噴我……)
這本書主要還是講海上冒險,男女主的愛情只是調劑品。
還有,這一段不是為了湊字數,它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