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推道士的到來,讓原本冷清的龍王廟變得熱鬧起來。別的不說,至少廟裡能聞到酒香。
只要不是一個人,喝酒的時候大多都是熱鬧的。
……
這頓飯吃的比較快,酒也只是每人喝了少許。
外面的日頭曬的人昏昏沉沉,鬼推道士一吃完,又開始伸起了懶腰。
高振海見情況不對,立馬開口道:“這也吃的差不多了,是該辦點正事了。”
鬼推道士問道:“什麼正事?”
“當然是問路。”
“看我這記性。”鬼推道士一拍腦門,道:“喝點小酒就犯困,這一困腦子就不好使。”
龍王廟的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一個帶刀的官兵急匆匆進來,然後就直奔高振海他們吃飯的大殿去了。官兵到了高振海身邊,掏出一封書通道:“大人,京師來信了。”
高振海接過信,一臉疑惑,前兩日才來的信,怎麼今日又有信來。他火速拆開信封,一張紙上只寫了寥寥幾句。
“削高振海忠顯校尉之職,令即刻回京。原通判劉海生暫掌靈源山所有事宜。”
高振海不動聲色的收起信,他實在不知是何緣由。前兩日京師來信還褒獎他盡忠職守,可是這才兩日,就罷了他的官職,還勒令其即刻回京,這分明就是興師問罪之勢。
鬼推道士見高振海有些出神,殷切的問道:“高大人,出什麼事了嗎?”
高振海收回心神,裝作無事道:“沒什麼,京師又傳達一些新的任務。”
“那我們還去不去問路?若是不去,貧道先去小憩一會。”
“自然要去。”事已至此,高振海沒有放棄的道理。倘若真是自己哪裡出了問題,說不定還能拿季餘生這個人將功補過。
“那就走吧。”
“不知我們要去何處?”
“你最喜歡什麼?”鬼推道士沒有回答高振海,而是拉著劉通判的衣領問道。
“這個……”劉通判看了一眼高振海支支吾吾不敢回答。
高振海知道鬼推道士必有深意,對劉通判道:“說。”
“小人喜歡錢。”
“這一點倒是沒什麼毛病。”鬼推道士又問道:“假如你有一筆髒銀,你是把它藏在京師,還是藏在你家的後山?”
“自然是後山。”
“為什麼你不把它藏到京師呢?京師遙在千里之外,哪怕有人懷疑你,也定然找不到銀子的去處。”
“道長說的是,那我就藏在京師。”
“放屁,你都已經藏到後山了。”鬼推道士道:“你為何會把銀子藏在後山,因為你每天都能看的到,這樣會比較放心。”
“鬼推先生的意思是,季餘生就藏在靈源山?”高振海不解:“先生不是也說過,張定邊不是劉通判,他的想法不一樣也說不定。”
“所以我才要投石問路,結果他將計就計,來了一個調虎離山。這足以說明,他不想讓你們守在這裡,尤其是當你們知曉了季餘生之後。”
“我還有一個疑問,張定邊是一個聰明人,既然他能識破你的投石問路之策,自然也明白他這調虎離山之計一出,等我們回過神後,這矛頭不就又指向了靈源寺?”
鬼推道士笑道:“張定邊心裡很清楚,在我向你透露季餘生這個人的存之後,他已很難再把此人藏下去,所以他才不得不讓靜慈下山,他想用靜慈來吸引我們注意,等你我回過神,季餘生已經不知被送往何處了。”
“既然如此,那我們還等什麼?”高振海道:“請道長帶路,我們上靈源山。”
“這該說的我都說了,剩下的事你們去就行了。”鬼推道士擺了擺手,推辭道:“你別忘了,你是兵我是賊,我是不會和你沆瀣一氣的。你趕緊拿了季餘生那小子,把他跟貧道一同押送京師,這也算是立了個頭等大功。”
高振海突然想到那封京師來的信,他現在已經不是忠顯校尉,這靈源山的事宜都需暫交接給劉通判,剩下的事情也漸漸明瞭,他倒不如像鬼推道士一樣,安然坐鎮在龍王廟,這樣就算是上面追究下來,自己也不算是違抗命令。於是便對劉通判道:“既然如此我便留下陪鬼推先生再喝幾杯,你帶著人上山去抓季餘生。”
“是,可是大人,那麼多和尚,哪個才是季餘生。”
“一個一個的查。”沒等高振海安排,鬼推道士吩咐道:“實在查不出來,把二十歲上下的僧人都捆到這裡來。”
高振海還是有些不放心,又補充道:“辦好這個差事之後,我便帶他們回京師交差,這裡的事就全權交由你處理。我定會在上官面前為你請功。還有,要注意分寸,不要弄出太大的動靜。”
劉通判一聽到要為他請功,就樂開了花,忙不停的點頭稱是。
幾十個官兵傾巢出動,這一去就是兩個時辰。
……
高振海心不在焉的提著酒壺,眼看著太陽從頭頂落到了西邊的山頭。鬼推道士一個人躲在屋內,八成又在呼呼大睡。
時至傍晚,寂靜的龍王廟外想起了一陣腳步聲,高振海喝完最後一口酒,就把壺丟到了一邊。這時,劉通判捆著十幾個年輕的僧人進了院子。
“怎麼回事?”高振海指著劉通判的衣服上血漬問道。
“大人放心,這血不是我的。”劉通判以為高振海是在關心自己,便安慰道。
“我倒是想它是你的。”高振海惱怒道:“上面再三交代不要妄動靈源寺,臨走之時不是讓你注意分寸嗎?”
“這真不能怪我……”
“出人命了沒有?”高振海也不想聽劉通判解釋。
“應該沒有吧。”
“到底怎麼回事?”
“小人去靈源寺抓人,可是那張定邊軟硬不吃。我們還起了爭執,大人您可能不知道,張定邊六十還能空手打虎,實在是厲害了得,若不是他們護著我,今日我怕是回不來了……”
“你給我閉嘴。”高振海聽他廢話連篇更是來氣,直接問隨行的官兵道:“你說,怎麼回事?”
“我們抓完人臨走之際,突然竄出來一個小和尚,劉大人想是被沐講禪師嚇到了,轉身就給了那小和尚一刀。”
“人呢?還活著嗎?”
“被幾個年老的僧人救回去了,不知是死是活。”
旁邊十幾個年輕僧人個個滿臉悲憤,其中一個就是給鬼推道士開過山門的懷仁,他指著劉通判道:“你要抓就抓,為何要傷我們小師叔。”
被刺的就是沐講禪師的三弟子靜一,所以懷仁要稱他一聲師叔。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高振海只求小和尚沒有大礙就好,至於怎麼處置此事,等他回京師稟明情況,上面的人自會發落。只是自己怕是又要多了一條失職之罪。
鬼推道士不知道什麼時候從房內出來了,應該是被院子裡的嘈雜聲擾了清夢。事情的經過他也聽到了,他心裡突然有一絲愧疚,不過這個情緒瞬間就被他拋到九霄雲外。他清了清嗓子,道:“都帶回來嗎?”
劉通判正擔心高振海要處置他,鬼推道士這一問算是為他解了圍,他忙道:“靈源寺二十多歲的僧人一共十七個,全都帶回來了。”
“來靈源寺之前我打聽了,沐講禪師有三個徒弟,這二徒弟靜遠好像也是二十歲上下吧,就先從這個開始吧。”
“靜遠師叔?”眾僧面面相覷。
“誰是靜遠?”高振海見十幾個僧人都站著不動,便催問道。
“靜遠師叔並不在此。”
鬼推道士似乎有種不好的預感,他望向劉通判,劉通判道:“寺裡二十多歲的僧人全在此處,我都搜了三遍了。”
“不好!”鬼推道士恍然大悟道:“貧道還是低估了張將軍。”
“先生此言何意?”高振海一心想要抓季餘生回京師,他如今不知為何被削去了官職,倘若能立一些功勞,對他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可是聽鬼推道士一言,似乎情況不妙,他自然也大為緊張。
“原本我以為張將軍想要調虎離山,卻不料他這是金蟬脫殼。”鬼推道士惋惜道:“不愧是張將軍,兵行險招。”
“先生意思是沐講禪師二弟子靜遠就是他的親外孫---季餘生!”
“應該如此。”鬼推道士無奈的道:“而且我沒猜錯的話,他早已跟著靜慈離開了靈源寺。”
接下來鬼推道士還是不甘心的一一打量了十七個被抓來的僧人,他也算是季餘生父親的舊友,親父子之間多少還是有些相象,可是十七人當中並沒有一個有一絲像他那位故交。
於是鬼推道士就更加肯定,逃出靈源寺的靜遠八成就是季餘生。
高振海眼看著抓季餘生無望,前有血濺靈源寺,後還有京師不知緣由的罪狀。原本神采奕奕的他不免有些萎靡,他無力的對劉通判道:“放他們回去吧。我明日就帶鬼推道長回京師,這裡一切暫交由你處理,切不可再生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