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章 朱祁鎮(完)

【元朝滅亡後,蒙古人退回草原,分裂為韃靼,瓦剌和兀良哈等部

其中,韃靼和兀良哈都已經被擊敗過來了

朱祁鎮眼中就剩位於呼倫貝爾草原一帶的瓦剌了,該部落的兩任太師脫歡和他兒子也先都著力擴張部族勢力,侵吞韃靼,兀良哈部,將勢力範圍向西延伸至新疆,甘肅,青海,向東至遼東地區

同時經常南下擄掠邊民,掠奪牲畜,衝擊原先的“朝貢貿易”

在朝貢體系中,大明除購買馬匹等戰略物資外,還會按照朝貢使臣人數進行賞賜以達到羈縻蒙古各部的目的

這讓也先鑽了空子,他常派出數百乃至數千人的貢使甚至虛報人數以求更多的返點

使團成員也魚龍混雜,包括不少蒙古間諜趁機來刺探軍事情報

對此皇帝知情嗎?一半一半吧

他可能知道瓦剌圖謀不軌,但未必清楚,也先和他身邊最親信的人王振都間接的有所勾結

鎮守大同的太監名叫郭敬,資格非常老,永樂年間就跟隨朱棣,這位太監和當朝太監新貴王振交情頗深

此人“遞年多造鋼鐵箭頭,用翁盛之,以遺瓦剌使臣”也先則報以良馬

這種交易因後來瓦剌使團進京時攜帶了不少明朝的盔甲,弓箭,火銃被朱祁鎮知道了,他下詔要求山西打擊走私

那郭敬受到嚴懲了嗎

沒有,短短一年後就被寬宥罪行仍舊鎮守山西

另一個結果是,面對大規模使團,正史中“龍顱魁碩”的朱祁鎮為證明自己不是個冤大頭,特地向邊關敕訪,簡單意思來說很明確,就是臭外地的別烏泱烏泱來北京要飯了

但瓦剌不買賬使團人數是隻多不少

正統十四年二月,也先派兩千餘人嚮明朝進馬詐稱三千人,王振也怒了,這不是愣頭青明知故犯嗎,遂“怒起詐,減去馬價”還駁回了其他請求

訊息傳回瓦剌,“也先漸怒,遂謀大舉”

對此大明方面有何作為,答案是 ,啥都沒有

皇帝和宦官彷彿沒事兒人一樣,白白錯失了從二月到六月的寶貴備戰時機,直到六月下旬瓦剌已集結可能攻掠大同的情報送到案頭,朱祁鎮才剛剛重視起來

這也是他犯的第一個錯誤

六月十七日 ,朱祁鎮才命令大同方面快“豫畫戰略方略,如或賊至,相機剿殺,趁隙邀擊,務圖成功,以靖邊徼”,可大同方面兵力夠嗎,不夠

十幾天後他才恍然大悟,趕緊命成國公朱勇挑選京軍馬步精銳四萬五千人,其中三萬人開赴大同,一萬五千人開赴宣府以增強防衛

七月初二日邊報已顯示瓦剌“其勢甚眾”,朱祁鎮才派人往北部各邊鎮賞軍動員迎戰又緊急下令要求立刻補足京營所缺馬匹,但這已經晚了

七月十一日瓦剌入寇,他們兵分四路,從遼東,宣府,大同,甘州侵入中原,進攻的重點當然是宣,大

戰前準備不夠充分的明軍,在貓兒莊與瓦剌交戰,大同右參將吳浩兵敗身死

在明朝地方武臣的序列中,參將僅次於總兵和副將,職位不低了】

(薅大明的羊毛)

(臭要飯的笑死了)

(和完顏構真的很像啊)

“跪下。”

朱元璋若是怒氣沖天衝著他大吼,朱棣還能心安一些,現在這樣平和的聲音,往往表示朱元璋真的要下狠手了。

若是在朝堂上,那多半是要死人的。

朱棣聽到朱元璋的話,二話不說,連向著大哥看一眼的勇氣都沒有,‘啪’的一聲就跪了下去,這一聲非常響亮。

朱標表示帶不動,真的帶不動,如果只是單純的是四弟的後代搞的事,四弟作為那時候早已逝世的人,自然沒法真怪到他身上,最多就是他生了那朱祁鎮的爺爺罷了。

可現在.....

四弟啊,眼睛要亮一點啊。

永樂時期朱棣:郭敬!!!

被永樂帝提前知道未來的時期,郭敬是註定活不到第二天的。

別說郭敬是個太監了,就算是個大臣也得死。

他絕不會拿大明的未來去賭,所以就算扛著再大的壓力,只要被天幕提及有問題的人,都得死在永樂年間!

【如此慘敗的資訊傳至京城,朱祁鎮知道後的反應不是聽取老臣意見籌措防守而是“朕要親自出擊!”

客觀來說明初以來,皇帝上陣不是新鮮事

無論是朱元璋起兵,朱棣五徵漠北抑或是朱瞻基平定漢王之亂都是明證

一心仿效祖宗的朱祁鎮也想證明自己,但他的實力較之父祖不知差了多少個朱厚照

王振呢,他巴不得跟著皇帝親征攫取軍功甚至名垂青史

那群臣有諫阻嗎

經歷了此前王振的折磨,滿朝文武要麼想反對卻“不得召對”,要麼即便有“召對”也“不敢詳盡”

只有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等人頭鐵,但皇帝“皆不納”

這是他犯的第二個錯誤

七月中旬“土木殯葬旅遊團”正始發車了

也就在他打算親征的時候,十五,十六日瓦剌突破長城,先前被派往宣大的西寧侯宋瑛與總兵武進伯朱冕,都督石亨在陽和城與也先交戰,同樣戰敗,宋瑛,朱冕戰死,僅有石亨逃脫

回看上個月朱祁鎮給這支部隊“如或賊至,相機剿殺”的命令,屬實打臉

但更打臉的還在後面

七月十六日親征隊伍出發,大量“扈從文武,吏士皆倉促就道”,如此匆促朱祁鎮不以為意

他相信大明出動了六軍號稱五十萬,以五十萬對瓦剌五萬,優勢在我,所以他覺得無所謂指揮,朕一波A過去就能贏,然後把指揮權交給了最“忠誠”的王振

這是他犯的第三個錯誤,導致高層宿將如英國公張輔等都無法參與軍事決策,兵部尚書鄺埜和戶部尚書王佐,屢次上章建言都被王振“罰跪於草中,至墓方釋”

如此造作導致軍中負面情緒積攢,甚至有將士想刺殺王振

遺憾的是刺殺行動 還沒實施,七月二十八日,明軍到達了陽和城南戰場,然後他們看到此前敗給瓦剌的袍澤們“伏屍遍野”

如此淒涼的景象,讓軍隊士氣更加低沉

八月初一這支準備不足,士氣低落,將帥離心的部隊終於到了大同,朱祁鎮並沒意識到己方的問題,還想繼續北進找瓦剌決戰,凡是有腦子不想死的大臣都表示反對,瓦剌又不傻知道我軍動向,肯定會拖延轉移啊,怎麼會傻呵呵地來決戰呢

這讓皇帝更加惱火,自繼位以來這幫官員一直在礙事,現在朕好不容易親征了,未見一敵,放一箭就班師回朝,豈不令人恥笑

於是他要求大批士兵順著長城向宣府轉進沿途尋找戰機

如此不加休整強行冒進是他犯的第四個錯誤

不幸的是行軍途中還遭遇到了惡劣天氣,從八月初三起“至晚雷雨,滿營人畜驚懼益甚,又連日雷雨滿營”

直到初六行至白登還沒找到瓦剌人,朱祁鎮方才意識到一個群臣早就提出來的問題,會不會“我師前進,虜寇漸退伏塞外”啊

哦,怎麼說來,是也先慫了,那好啊朕借坡下驢,從蔚州進紫荊班師回朝得了

這命令剛下士兵們剛鬆一口氣

第二天早上朱祁鎮醒了,又覺得還是想打一仗,於是再次決意前往宣府進行戰略決戰

朝令夕改,這是他犯的第五個錯誤】

(宋太宗直呼內行)

(朱厚照雖然混,但是真能打)

(正確的推理得出錯誤的結論,神仙啊!)

跪在地上的朱棣,冷汗順著他額頭滑落到眼睫,然後再眨眼間滑落到眼睛內,汗水在眼睛裡產生強烈的刺痛感,但儘管如此,朱棣也沒有敢動一下。

準備不足帶著朝臣前往親征,將指揮權交給太監,不加休整冒雨前進,朝令夕改。

但凡是劉禪前來,第一件事他都不會做!

好在,儘管沒人去叫馬皇后,她也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

剛一來,她就看見了朱棣跪在地上的悽慘模樣。

馬皇后沒有立即讓朱棣起來,而是走到了朱元璋身邊坐下。

“陛下,收著點,太子和燕王都被你嚇壞了。”她輕輕說道,拿出手帕給朱標讓他幫忙擦拭一下朱棣額前的汗珠。

“咱是嚇他嗎!咱是想打他!”朱元璋指著朱棣,想不通啊,想不通啊!

那朱瞻基他不瞭解,但是朱棣和自己那是能相仿的嗎!

雖說朱標是他最喜愛的兒子,但是對於其他兒子 他也是放了一點心思的,在當初打天下時,他便讓他們跟著習武,從小都是練起來的。

而朱棣之後的五徵漠北,那就他孃的就是個將軍 ,算什麼帝王。

“行了,太醫前段時間不是才說了讓你少生氣嗎?”馬皇后輕柔撫著朱元璋的胸口,轉頭對還跪在地上的朱棣道:“還不下去,等下又氣著你父皇了怎麼辦。”

朱標一聽這話,感覺扶著朱棣就撤離‘戰場’。

“咱......”

他還沒開口說話呢,這逆子就跑了?!

“好了好了,陛下不氣。”

永樂時期。

他感覺自己頭間一突一突的,朱棣揮揮手示意朱瞻基過來,仔細盯著他看了半天,“你也不差,怎麼就生了一個這樣的後代?”

就算要效仿,帶著大臣們去親征是什麼意思?

帶武將就夠了,文臣帶著上戰場,怎麼?他是想要文臣現場寫一篇文章誇讚他嗎?

朱瞻基不知道怎麼回話,自己 這個未來兒子的心思,他現在都摸不準。

【八月十日倉促,疲勞,憤懣,寒心的明軍來到宣府,而瓦剌 軍隊也終於來了,他們不是“退伏塞外”而是在收縮兵力,準備引誘明軍鑽進致命的“口袋陣”

八月十三日瓦剌兵大至發動偷襲,明軍將領吳克忠,吳克勤戰死,朱勇,薛綬前往救援中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在鷂兒嶺遇伏全軍盡覆

至此朱祁鎮期望的“大決戰”變成了被人數遠少於己方的瓦剌單方面吊打,明軍只得向著居庸關方向潰敗

當晚明軍敗退至離懷來城二十里的土木堡

按理說懷來城的防禦條件較好,但為何跑去土木堡呢

對此《明末紀事本末》中的解釋是“眾欲入保懷來,以王振輜重千餘輛未至,留待之”

當時因明軍強行困守土木堡,瓦剌多次強攻不入,直到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那天,知道明軍已經水源枯竭,也先想出了個辦法,先稍稍退軍佯裝要議和,就是用 腳趾頭想也知道,瓦剌佔盡優勢怎麼可能議和,但毫無軍事素養的王振信了

他下令全軍撤離向水源地轉進,朱祁鎮也同意了,就這樣大明軍隊在歷經一個多月倉促出行,冒雨轉進,袍澤陣亡,困守無望後,在這個本該與親人團聚的中秋,終於撐不住了

他們放棄了城防,一股腦地毫無紀律地衝向河邊,剛剛看到水源還沒來得及燃起希望,絕望接踵而至,瓦剌人的騎兵“四面衝突而來”,慌亂的明軍“兵士爭先奔逸,勢不能止”甚至“自相蹂踐”

瓦剌人高呼丟盔棄甲者不殺,絕望之下有些士卒真的脫掉了甲冑在戰場上赤身裸體,而迎接他們的是瓦剌人的獰笑和更殘忍的殺戮

月圓之夜流血漂杵

亂軍之中,王振死了,與他一起被殺的還有七十五歲高齡的太師父子兩代為大明天子盡忠的英國公張輔,屢次諫言給出正確意見的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五十餘位大臣

朱祁鎮呢,他在知道突圍不成後乾脆擺爛“下馬盤膝面南坐”

據《明實錄》載,他被瓦剌人俘獲,也先還親自過來請安,行君臣大禮,然後帶著他開啟了“北狩”

回看這場驚變不難發現,從最初忽視戰報錯失良機到驚聞前線噩耗倉促出擊,從不聽朝臣建議委任王振領兵到決策混亂猶疑致使夕改朝令

一次次微操讓明軍疲於奔跑,一計計昏招終至土木堡遍佈哀嚎

永樂以來大明軍營的二十萬主力,就隨著王振和朱祁鎮的“努力”一步步兵臨絕地。】

(這打仗跟玩一樣)

(堡宗真是歷史獨一份的爛!)

(謝謝,低血壓被治好了)

(朱祁鎮為什麼不自盡?他憑什麼不自盡?)

!!!!!

五十餘位大臣戰死!!!

就算是他殺,都沒有這樣殺啊!

他憑什麼不自盡!

朱元璋此時的想法和天幕上的評論一樣。

看看朱祁鎮剛接手時的大明,再看看現在的大明,李隆基尚且還有開元盛世,他朱祁鎮對天下對大明毫無建樹,卻讓大明落得如此下場!

朱棣感嘆還好走的快,不然現在恐怕要被父皇打個半死。

“大哥!以後我給你當將軍!!!”你一定要活久一點啊!!!

朱棣本來在朱元璋毫不避諱對朱標的寵愛和信任下就對皇位不敢有覬覦之心,現在他更是避之不及。

大明可不能讓朱祁鎮這種人給霍霍了去。

朱標嘆氣,真的,這個家沒了自己真不行。

永樂時期。

還好現在朱棣身體還不錯,所以頑強的撐著沒有被氣暈。

在朱高熾四人的膽戰心驚下,出乎意料的朱棣沒有動手。

他看著朱高熾,沉默了半晌,顫抖著手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輕抿了兩口,才緩緩說道:“英國公張輔等五十餘位大臣戰死.....二十萬大明主力....”

二十萬啊......

朱高熾明白了,現在自己父皇在心疼那些戰死計程車兵和大臣,所以才沒有心思料理他們,但等一會兒就不一定了。

“朕的大明啊!”朱棣猛然紅著眼將茶杯摔打在朱高熾身上,“朕未來如何有顏面去面見父親和大哥啊!!!”

他靖難後決心要讓大明強盛,為大明打下更大的土地,讓大明在他的手上成為萬邦來朝的大明,這樣他能去面對父親和大哥,證明自己一點也不弱,自己在皇位上比朱允炆更厲害,自己是比朱允炆更合適的帝王。

可是現在,未來自己後代將大明禍害成了那副模樣,他還如何能面對父親和大哥啊!

在這種氛圍下,第一個向著朱棣開口說話的是年紀最小的朱瞻基。

“皇爺爺,我以後一定會避開他的,你放心!”

朱高熾恨不得捂上朱瞻基的嘴,那是他想避開就能避開的嗎,更何況沒看到現在皇帝的臉色的嗎!

朱棣現在想的也是如何避開朱祁鎮,如果可以他並不想放棄朱高熾和朱瞻基,畢竟他們未來的成就在這裡放著的。

天幕說朱祁鎮是朱瞻基的第一個孩子,但並未說他的生母是誰,如果直接避開他的生母,那他自然就不會出生 ,可現在並不知道。

“未來你的第一孩子,不可立為太子。”

這只是暫時的辦法,朱棣想著,如果未來能聽到朱祁鎮的生母究竟是誰,他會第一時間直接讓她不能再出現在朱瞻基身邊。

陳晚後悔了。

在自己為什麼要在睡前看朱祁鎮的影片,看的真的很生氣啊!

真想穿越回去給他一拳,直接給他囊死!

——————

up主:御史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