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溺一響,杜甫登場”詩聖的他,寫的不僅是詩,更是史】
尚還年輕的杜甫看著天幕上的名字,問身邊的夥伴,“你看到上面是我的名字嗎?”
“是!是你!”
而已經年老的杜甫眼中滿是被苦難洗禮過的滄桑和對國家未來的憂愁,他嘆了口氣,詩聖也救不了這個亂世。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河南鞏縣人
書香門第,祖杜審言,文章華彩,為初唐文章四友之一
“杜甫生於書香之家,祖父官至修文館直學士,在詩歌創作上成就卓越,是初唐文章四友之一。”
少自好學,七歲能作詩,開口詠鳳凰,致君堯舜上
“杜甫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像父輩那樣求取功名。”
年十九出遊臨猗,年二十漫遊吳越,歷時五年
“他也一直沿著這個軌道前行。”
開元二十四年,返回洛陽,參加科舉,落榜不第
“24歲那年,他參加了一次進士科考試,結果不中。”
獨登泰山,抒少年意氣,作詩《望嶽》
“但他並不灰心,他在自己的幻想中登頂泰山,他期待有一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天寶三載,李杜相遇於洛陽,二人同約,同遊梁宋
“公元744年,在洛陽杜甫終於見到了偶像李白,奇妙的緣分和惺惺相依的才情讓他們很快相熟。”
行至梁宋,會見高適,三賢相遇,攜手同遊
“後來高適如約而來,三人一起登高懷古,尋幽訪勝,甚至騎馬打獵。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那一年的春天和秋天,他們寫詩,暢飲,憂思和歡愉都無比純粹。”
天寶五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至長安,杜欣然往之
“天寶五載,三十五歲的杜甫啟程前往長安。
那一年唐玄宗釋出詔書,號召天下士人有一技之長的都到京師就選
天賜良機,杜甫志在必得。”
權相李林甫把控考舉,入考學子皆不第
“但,他還是落敗了。
不止杜甫,這次參加招賢考試的人全部都落敗了。”
困頓長安十一年,奔走獻賦,不得重用,仕途失意
“這已經不是那個廣納天下賢才的大唐了。
不僅僅是人才選拔制度在動搖,及至天寶年間,維繫大唐百餘年安穩與發展的根本性制度都在動搖。
大唐帝國的生命力正在衰退。”】
(懸溺從不打低端局)
(找仙人採仙草煉仙丹)
(那是杜甫一生都在懷念的日子)
(李林甫:野無遺賢)
早有預料的太醫已經在旁邊等著了。
好在,現在的李世民撐住了。
玄宗,玄之一字,先明後暗。
呵,大臣說野無遺賢他還真敢信?
要是現在唐玄宗在李世民面前,他非得一鞭子抽死他不可。
杜審言心疼的看著天幕上說的那個杜甫,他一邊看一邊暗自想著最好不要讓他知道哪個李林甫的祖輩是誰,不然他非要去找他說道說道。
詩聖啊,那可是他們杜家的詩聖。
嬴政看著天幕上大唐的人才選拔考舉制度,心想不知究竟是怎樣的制度,他們大秦能否套用。
【 天寶十四載,安祿山亂,席捲河北,天下震盪
“天寶十四載冬,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
天寶十五載,叛軍攻入潼關,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七十二歲的唐玄宗帶著幾千禁軍,攜家眷親信,在夜色中逃離長安。”
天寶十五年七月,太子李亨即為於靈武,是為肅宗
“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
聞朝廷新立,欲奔行在,不幸為賊所俘
“聽聞此訊,正在流亡中的杜甫即刻北上,卻在途中被叛軍俘獲押回長安。”
至德二年,郭子儀攻長安,甫得脫賊手
二年四月,亡走鳳翔上謁,拜左拾遺
“僥倖逃出長安後,杜甫做的第一件事是直奔新帝唐肅宗的鳳翔大本營,唐肅宗被這份忠義感動,賜予他左拾遺一職。
然而亂局之下,政治生活遠非想象中那樣秩序分明。
這位杜拾遺很快陷入官場紛爭險些被定罪殺頭。”
乾元元年,房綰兵敗長安,杜上書救之,被貶華州
“杜甫為之努力了近乎一生的出仕報國夢和所有人認為永不落幕的大唐盛宴一起....結束了。”
乾元年末,唐軍與叛軍戰於鄴城,大敗而歸
“公元759年,唐軍與叛軍的戰鬥反覆膠灼,兩軍在河北鄴城一帶展開激烈的攻防大戰,唐軍一度全線崩潰。”
時甫省親洛陽,知官軍大敗,舉家歸華州
“裹挾在逃難人群中的杜甫,由洛陽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曉行夜宿。”
途經新安,石壕,潼關,見民生疾苦,感家國衰亡
“一路上,他看到了太多生離死別,艱難民生
鋪天蓋地的災難面前,他忠實地記錄下眼前所見,沒有虛構,沒有矯飾也沒有煽情。
後人用“三吏三別”概括杜甫寫下的這些長篇敘述詩
他讓普通人的生活與情感成為詩的主角
將“史”寫成了“詩”。”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每一句詩都如同一柄利刃刺痛人心,他們是杜甫創作里程上的豐碑,也是歷史深處永遠的傷痛。”】
(真的淚目了)
(也將“詩”寫入了“詩”。)
(只要杜甫的詩尚存,他們就不會被遺忘。)
一年不到!
一年不到就讓叛軍攻破潼關!!!
長安城淪陷,他所庇佑的子民被叛軍屠殺他李隆基竟然逃跑!!
李世民還是忍不住隨手抓起毛筆狠狠扔向地面,整個大殿寂靜無聲,只剩下李世民大口喘息的聲音。
沒有人敢相信,在未來叛軍竟然能如此快速的攻破潼關。
貞觀時期的百姓不相信,天寶時期的百姓也不敢相信。
潼關破了,他們的陛下也丟下他們逃命了。
他們願意為了大唐為了長安城戰死,可是他們的皇帝率先趁夜逃離長安,這樣的長安他們怎麼守!
一時間,整座長安城亂成一團。
昭陵前哭聲一片,他們祈求他們的太宗皇帝保佑他們,救救他們。
而在安史之亂的大唐百姓們,則是看著那個將他們寫入詩中,讓他們以普通人的身份流傳後世的杜甫。
詩聖看見了他們的苦難。
尚還年輕的杜甫後面許多的內容都看不見,他不明白為什麼身旁的友人用那種悲傷至極的眼神看向自己。
“天幕上都說什麼?我突然看不見了。”
“沒什麼,上面只是在說你未來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
明天我有事,所以更新恐怕在晚上11點過,大家不用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