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章 冰火兩重天

俘虜人數太多,唐笠直接把訴苦大會的地點放在了關押他們的那個山窪子裡。兩側的山頂上安排了人手亮著弓箭鎮場子,唐笠親自帶著一隊人進入山窪子走進了這群俘虜之中。

唐笠先是和其他士兵一起走進人群逐個用刀割斷俘虜們手上綁著的各種繩子,整個過程每個人心裡其實都還是捏了把冷汗的。

雖然這些俘虜幾天下來都已經餓得沒什麼力氣了,可真要是集體暴起,深陷其中的唐笠幾個也根本沒有殺出來的機會。兩側山上的盤古軍投鼠忌器之下也未必真敢放箭。

開始的時候已經越來越真正融入盤古軍一夥的陳道清曾建議讓這些俘虜排好隊,依次走過來鬆綁。這樣萬一出意外,逃跑起碼是沒問題的。

不過唐笠想了想之後拒絕了。

之前不給俘虜飯吃實在是萬不得已,疲憊的己方士卒需要休整,他擔心俘虜吃飽了之後不好控制。就這唐笠都覺得會給接下來的招降造成困難,此時必須要來一個大膽的行為打消一部分俘虜心中的負面情緒。

好在整個過程有驚無險,這些俘虜大概還沒從之前的潰敗中恢復過來,也可能是真餓得沒任何力氣了,還可能是被唐笠的氣勢震懾住了,總之一個個都老實順從的很。

回到臨時搭好的木臺子上,唐笠提著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接下來就是老辦法,自己開場,身邊老兵跟進。

假話說多了會越來越習慣,甚至會慢慢認為那就是真的。唐笠這次對自身虛假經歷的講述比上一次多了很多細節,聽起來更加真實可信。

其他盤古軍老兵在唐笠不斷的解釋、洗腦之下也拋開了不願回憶悲慘過往的心理,動情的挨個講述了自己的悲慘遭遇。有幾個不但講的動情,還會照著唐笠有樣學樣的適時抓住機會引導和煽動一下俘虜們的情緒。

尤其是一個前不久還是俘虜們同袍的盤古軍新兵的講述,效果更是好的出奇。臺下很多人都認識這個叫陳大牛的傢伙,心裡莫名的就生出了一股信任感,也徹底信了之前唐笠說的不會殺他們的承諾。

最重要的是,這些俘虜雖然是官軍,以前大概多多少少都幹過一些欺負老百姓的混賬事,但也都是在軍中受胡兵欺負的秦人。說到底在這北魏國還是毫無地位的下等人,當兵前家裡人受到的盤剝和欺辱未必就比其他人少,就算當兵之後家中親人的境遇也心知肚明的好不到哪去。

胡人人少,佔了秦人的土地之後各方自然都需要用秦人來擴充軍隊數量。

胡人野蠻殘忍,打仗和燒殺劫掠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實在是沒那個本事的。

加上戰亂頻繁之下生產被破壞,人口劇減,不對控制地區的秦人百姓敲骨吸髓根本支撐不起足夠的軍備和胡人貴族的奢靡生活。

於是胡人為了防止秦人當了兵之後造反,採用的是異地徵兵的辦法,就是在一個地方徵的秦人士兵不能留在本地,必須去離的很遠的另一個地方駐紮。

這樣既能防止秦人士兵逃亡,又免得這些秦人士兵對當地的秦人百姓下不了手。

所以只要想想自己平時是怎麼對待當地百姓的,這些俘虜猜也能猜到留在家鄉的父母親人過的是什麼日子。

因此只要突破了心理防線開了口,大多數人肚子裡的苦水並不會比盤古軍老兵少多少,很快山窪子裡嚎哭聲就響成了一片。

這次俘虜人數多,唐笠為了保險,訴苦大會整整搞了三天。期間還穿插著講了不少課,盡力向俘虜們灌輸“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和“殺回家鄉去,報仇分田地”的說辭。

之所以說是“說辭”,實在是唐笠腦子裡那零零碎碎的可用東西根本不成體系,說“思想”就太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唐笠還突發奇想的現場抄襲了一首網上據說是元末紅巾軍的戰歌。當然,曲調他是不知道的,只能當成打油詩教給眾人。

“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才罷手。我是堂堂男兒漢,不給胡虜做馬牛!”

雖然心裡隱隱覺得自己這樣從立軍之初就樹立這種堅決的民族對立情緒會有後患,但為了眼前的效果,唐笠也顧不得許多了。

三天的訴苦大會和洗腦大會效果不錯,至少把俘虜們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了。其實主要的功勞還是胡人的殘暴和秦人被壓抑已久的怒火。

唐笠見火候差不多了,故技重施讓人把一直都是單獨關押的十幾個胡人俘虜押了過來。然後這些人就被這些被煽動得群情激憤的俘虜們活活打成了肉泥。

這下俘虜中個別還有些小心思的傢伙,比如之前日子過的還算可以的小軍官也沒了後路。亂世中當了敵人俘虜也許還不太打緊,可殺了胡人主子那可就真沒退路了。

說自己沒動手?胡人會信嗎?就算會信,胡人會聽嗎?

這些人的糾結自然也沒逃過唐笠的眼睛,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唐笠選擇性的忘記了讓俘虜們相互揭發、除掉其中罪大惡極的和以前欺壓底層士兵的這一步驟。

心直口快的鄭大還好心提醒了唐笠一下,其他人也很不解,只有陳道清站在一旁摸著只剩下一半的鬍子笑而不語。

這些工作結束之後,唐笠也沒像上次一樣直接把這些俘虜補充進盤古軍中,而是先將其打亂原有編制後分成了兩組。一組去盤古寨蓋自己住的新房,另一組另尋了個地方更寬敞的山窪子由他自己帶著兩隊盤古軍老兵對其從佇列開始訓練。

兩組俘虜以十天為限輪換,唐笠則一頭紮在了訓練場。

連續兩次的反圍剿戰鬥讓他發現了自身的一些問題。在夢境中的這個世界裡,自己這副年輕的身體要比夢外那副人到中年的身體好太多了,但相對這危險的亂世還是很不夠用。

雖然他發現自身的力量、速度、敏捷等方面不但底子不錯,提升也非常明顯,甚至學習力都十分出眾。比如原本毫無基礎的射箭,他的水平就已經不輸盤古軍中的老獵戶了。

但他也很很清楚自己最大的問題在哪。那就是戰場廝殺除了出其不意的偷襲之外,全憑身體的本能反應,取勝全靠比敵人更快一線的速度和力量。

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下次要是碰到一個身體素質比自己好的呢?或者一對多的情況下,自己這點單對單的優勢可就瞬間沒有了。

而在這個亂世,尤其是已經實際上造反了的初級階段,親自上陣廝殺根本就是常態,保命絕對是第一要務。

唐笠不清楚這個世界裡是否有武功這種東西,但他卻絕對相信是存在的。

說白了,在他的認知和思維中,無論是夢裡夢外,在冷兵器時代,所謂的武功大概應該就是古人在無數次的生死搏殺中歸納出來的殺人保命技巧總結。再由個別天賦異稟的古人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提煉昇華成相對固定的練習和使用體系,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武功秘籍了。

這就好比現代特種部隊裡的訓練方法和戰鬥技巧,那也是有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的。只不過那主要是配合熱兵器的存在,而沒有了實踐基礎的、配合冷兵器存在的“武功”逐漸沒落乃至被人拋棄和遺忘了而已。

最初的盤古軍眾人都是老實巴交的百姓,縱使有個別人略會些拳腳也遠稱不上武功,所以之前唐笠能練得也就只有身體素質和些許大傢伙一起琢磨出來的粗淺配合而已。

而這次要吸收的官軍俘虜這麼多,唐笠覺得這些人的武藝縱使都稀鬆平常的緊,其中說不定也有個別人是有些真本事的。自己要是能發現,就可以趁機學兩手,至少不用一直都僅憑本能廝殺了。

當然,唐笠一直泡在訓練場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軍隊永遠都是自己在這個亂世的立身之本。其他方面縱使要花費精力也只能是做做樣子,根植軍隊才是自己永恆的根本。所以他非常清醒的把絕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訓練之中,既繼續提升自身實力,又竭盡所能的提高自己對軍隊的掌控力。

唐笠把身邊的兩隊老兵分成了兩組,一組充當教官,另一組和打散了和俘虜們混編一起接受訓練。

佇列訓練是枯燥的,一開始俘虜們也和之前的盤古軍士卒一樣完全不理解這玩意到底有啥有?

好在唐笠和充當教官的盤古軍老兵們以身作則,所有訓練內容都完成的標準又帥氣,混編在俘虜中的那些人也都成了每一隊的標杆。這才讓俘虜們沒有產生盤古軍這是在變著法的在折騰自己的誤會。

而那些盤古軍老兵此前心裡其實也對枯燥累人的佇列訓練頗有怨言,當了教官和成為標杆後那些負面情緒居然神奇般的一下子消失不見了。不得不說,是人都需要也都享受這種別人的服從和崇拜。

還有就是,之前的戰鬥讓這些老兵隱約而直觀的意識到,這些平時看起來沒什麼卵用的訓練的用處和好處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些基礎的佇列訓練做得久了,在戰場上會讓人下意識的服從命令。下意識的絕對服從的結果就是行動高度統一。行動統一了,抱成團的己方雖然總體人數處於絕對劣勢,卻總能對當面之敵產生堪稱碾壓性的優勢,尤其是在兵力優勢無從施展的叢林游擊戰中。

就這樣一段日子下來,每天和所有人同吃、同住、同練的唐笠越來越被俘虜們接受和認可,因為他們從來沒見過有哪個上官能做到這一步。

而且唐笠的付出和辛苦也是有目共睹的。

他不但要給眾人做示範,訓練時也不是光看著,而是和大家一起做,甚至做的 更多。

這還是白天,晚上唐笠還會把所有俘虜聚集在一起講課,雖然講的東西一開始大家能聽明白卻完全搞不懂是什麼用意,可那些粗淺易懂的話卻總能講到每個人的心窩子裡去。

吃飯的時候唐笠也從不搞特殊,始終端著碗就混在所有人中和大家一邊吃一邊大聲說笑。這時候的他就不再是訓練場或課堂上的那副嚴厲模樣了,而是會和大家拉家常、罵粗話、甚至說一些所有人都能聽的會心鬨笑的黃段子。

晚上睡覺唐笠也刻意不回盤古寨裡自己的房間,就在這些住處沒蓋好前只能暫時住帳篷的俘虜中間。而且他的帳篷就在所有人的正中間,也不是他一個人住,和所有人一樣都是十幾個人擠一頂帳篷。和他同住一頂帳篷的除了盤古軍的老兵,每天還會隨意的拉幾個當天表現最好的俘虜一起,每次的人都不同。

俘虜們以前都是官軍,還是駐紮在前線的邊軍,住帳篷本就是家常便飯。又聽到另一組的同伴說每天的的確確是在蓋新房子,這些新房子除了是給自己這些人住的還能給誰?

現在新首領每天吃喝訓練都和自己這幫俘虜們在一起沒有任何不一樣的地方,還敢和自己一起睡覺,這群俘虜很快就打心底裡認定了自己沒有被區別對待,更沒有被歧視。唐笠和盤古軍紮紮實實的做到了他們所說的一視同仁。

思想一轉變,再加上每天都能吃得飽,這訓練的效率一下子就上來了,一個月後這些本就吃苦耐勞的秦人俘虜們的基礎訓練就全部高標準的完成了。

唐笠這邊在山裡忙著改造俘虜兵,山下則打成了一鍋粥。

賀魯花領著一百多潰兵在逃回駐地的半路上就遭遇了後秦軍被殺了個精光。實際情況也和他臨死前想的一樣,後秦軍果然趁著他的失誤突破了聯軍戰線。

從銅川方向撕開口子的後秦軍準備相當充分,突破後立即按照既定計劃兵分兩路,一路向西突襲其他北魏邊軍營寨,一路徑直向北突進。

向北突進的一路後秦軍半路滅了賀魯花的那股潰兵只能說是半路順手,完事後絲毫未停的徑直繞過了銅川縣城一個衝鋒就打下了只有二百兵留守的北魏軍大營。至於城門緊閉、實際上毫無防守力量的銅川縣城,後秦軍根本沒理,直接馬不停蹄繼續向北突擊。

不過後秦動手的時間還是稍稍慢了一點,沒有在賀魯花帶人進山的第一時間就發動攻擊,所以沒能向北突進太遠就遇到了得知銅川縣情況的賀魯花上官帶著趕來堵漏的兩千人馬。

兩軍遭遇,準備不足的北魏東部軍裨將舍利羅所帶兵力只有一部兩千人,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的舍利羅很快就被擊敗。

幸好經驗豐富的舍利羅十分果斷,一邊派出了一隊騎兵向北面的東部軍主城上黨告急,一邊拼死阻擋後秦大軍。

率領這是北進大軍的是後秦東北路軍主帥梁昌,老於戰陣的他自然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尤其是在這種突襲戰中。因此只是用雷霆之軍擊潰了阻擋的敵軍,對勉強突圍的對手並沒有追趕,這才讓舍利羅留得一條性命。

最終隨舍利羅突圍並逃入北面西池城的人手只有不足三百。

西池城小,又地處平原無險可守,對後秦軍的牽制力有限。後秦主帥梁昌只留下少部兵力監視,大軍繞過西池城繼續向北直撲上黨城。

可也就是舍利羅的這拼死一阻為己方爭取了很少卻寶貴的準備時間。

提前得到訊息的北魏東部軍主帥拔延可石來不及仔細布置城防,被迫率四部親軍八千人背城野戰。

準備充分的羌軍雖然人數佔優,但一路北上隊伍拉的較長。同為軍中宿將的拔延可石看準時機時機率先發起進攻,導致後秦軍只能批次投入兵力,一時間雙方在上黨城南殺了個旗鼓相當。

北魏東部軍主城上黨雖然暫時無憂,可分散在南部邊境線上的各營卻因準備不足被羌軍一路橫掃,損失摻重。

當經驗豐富的拔延可石在上黨城下苦戰一天後,眼見陸續從南邊逃回來的己方士卒都是小股且全都丟盔棄甲後就知道邊境線上的那三萬多人完了,至於最終能逃回來多少那就只能全看天意了。

不等掃蕩萬邊境線的後秦軍趕到,拔延可石就主動撤回了城內,據城堅守的同時派人向王庭晉陽求援。

此時的北魏東部軍和山裡剛剛大勝的盤古軍的境遇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