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章 再戰

難得的空檔期中,城內的盤古軍也沒幹等著敵人再次發動攻擊。除了修葺破損兵器、加固受損城牆等日常事務,唐笠讓大家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了兩個方面。

一是繼續趕製投石機。

反正之前城內或被摧毀或自行拆除的建築非常多,不但材料不缺,可供放置的地方也有得是。

二就是訓練更多的百姓,讓他們成為正規軍的預備役。

在這一點上,之前在山裡尤其是盤龍谷呆過的百姓很有優勢,這些青壯本就曾經受過不短時間的基礎訓練,這要放開了標準,幾乎可以立即就補充進正規軍裡。

原晉城及周邊的百姓就要差了很多,從未見識過這種事的他們,一開始顯得有些無所適從。

畢竟平時訓練和臨戰訓練完全是兩碼事。後者時刻知道自己可能隨時要上戰場,心理上的壓力就要大很多。

好在都是戰亂從未停息的北方青壯,很多人也經歷過了之前幾次的協助守城,最初的慌亂過後,很快也就進入了節奏。

此時晉城之內有守軍四千多,分別是第一、二營、唐笠的親衛營和老樁的輜重營。

而青壯百姓就多了,足足有三萬多人。

城中糧食不能說太充足,但武器衣甲是絕對不缺的。畢竟這裡曾經是十萬後秦大軍的物資基地,庫存的武備將全城百姓全部武裝起來,都還有富餘。

就在城內軍民士氣一天高過一天的時候,唐笠卻始終沒有太大的信心,或者說一直在琢磨守不住之後要怎麼做。

由同生道傳遞過來的資訊判斷,北方的各胡國已經全部結成了聯盟,目標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細心研究雜亂的情報碎片,唐笠對華夏北方的形勢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斷。

看來自己這支冒頭的秦人武裝,已經成為了各族胡人共同的靶子。

契丹人和北突厥人已經聯手不用說了,兩國聯軍就在城外呢。

契丹人、羌人和南突厥人也已經正式結盟,盟書中沒有出現北魏國也好理解,卻也只是個文字遊戲而已。實際上,整個華夏北方的四個胡族政權已經聯合了起來,而促使這些前一刻還互相攻殺的對手停戰並結盟的紐帶,居然就是自己。

這不由的讓唐笠想到了李傳老頭曾經講過的“武悼天王”----冉閔。

當年以乞活軍為基礎,自身在後趙的根基也遠比自己深厚得多,冉閔建立的“冉魏”,無論聲勢還是實力都遠不是此時的盤古軍可以比的。

就是那樣強橫的實力,也只在北方諸胡的圍攻下堅持了不到三年,自己和麾下的盤古軍又能堅持多久呢?

自己唯一比當年冉閔好的一點,大概就是地理位置了。不同於冉閔當年是在大平原上的鄴城起事,盤古軍所處的晉城地處相對封閉的幷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被四面圍攻。

可這也同時意味著自己的迴旋空間有限,沒了晉城就只能進山了。

雖然山林游擊戰是自己起家的老本行,但在山裡打游擊,頂天了也就只能保證不被消滅,想發展還是得打出來。

再說,一年前的己方基本上都是兵,不但打不過就可以跑,也不需要養那麼多張嘴。如今的自己,可是還有數萬一心追隨的百姓要養活,沒法再像之前那樣只考慮怎麼打的事兒了。

放棄百姓只顧隊伍?

且不說會不會一朝喪盡好不容易才聚攏起來的一點民心,這年頭的胡人可是要比當年小鬼子沒人性多了!

小鬼子屠殺平民好歹還要考慮一下影響,多多少少還得遮掩一下,此時的胡人搞起屠殺來,根本沒有任何顧忌。

曾經追隨過盤古軍的這些百姓一旦被胡人抓住,大機率會被當場殺了。也就是國力衰弱到極致的北魏,可能會抓一些青壯回去做奴隸。

想到可以預見的艱苦未來,唐笠就不可避免的頭疼,心情是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了。

想象不到任何光明未來的唐笠,最後也只能盡心盡力的做好眼前事,終於在十一月十七這天等到了對手重新恢復的攻城。

第一天的戰鬥並不激烈。

吃過虧的遼魏聯軍比較謹慎,並沒有一上來就派兵登城,而是故技重施的先行投石。

在他們預料之中又出乎其預料的是,城內的反擊居然如此猛烈。

用十天時間,由後方補充而來的工匠趕製出的十來部投石機還沒等開火,就被城內拋來的巨石砸了個暈頭轉向。

早就知道城內也在製作投石車的聯軍,對反擊是有準備的,卻沒想到對手投石機的數量居然如此之多,從巨石數量上判斷至少有五十部!

而且不但數量是己方的數倍,準頭也比自己好得太多,三輪下來就把己方摧毀了一大半。而己方投出去的石頭數量加在一起也沒超過二十塊,就這還大多數沒有命中預定目標。

見到是這種情況的耶律古也沒辦法繼續了,只能下令士兵開始攻城。

投石機的準頭再好,打固定目標還行,對付移動目標就差強人意了。攻城終究還是要靠人!

移動緩慢、目標又大的幾座攻城塔自然是不能再用了,這玩意再結實,捱上一發巨石也只有散架的命。

耶律古決定只用攻城雲梯,和對手拼消耗。就是拿命堆,也要把對手堆死!

反正消耗的大多也是北魏軍的人命。

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最初的驕狂,徹底放棄了在突厥人面前顯示軍威的念頭。攻城的部隊中遼軍就只佔了三成,七成都是盟軍。

本來老子就是來替你們打仗的嘛!難不成我們拼命,你們看熱鬧?

這就是耶律古如今的想法。

拔延那環心裡自然是不願意的,卻也是無可奈何。

遼軍入並,不僅僅意味著和之前對手結盟了,同時也是讓對手的刀尖抵到了己方的胸口。

契丹人一旦翻臉,直接揮軍北上晉陽,大魏國可就真的要完了!

畢竟沒有了壺關天險,國力、軍力遠勝於己的遼軍,隨時都可以一擁而入。

自己前一階段的消極表現,已經受到晉陽大汗的數次訓斥了,而且語氣一次比一次嚴厲。拔延那環甚至想過,若不是如今大魏國沒有比自己更合適的統軍大將,大汗早就把自己換掉了。

這顯然是大汗也很清楚如今國家面臨的惡劣局面。

可這種局面是誰造成的呢?

正是大汗你啊!

若是不殺叱利骨,咬牙再堅守雁門關和壺關兩處天險一陣子,形勢就不會是如今這般了吧?!

雖然仍舊忠心,拔延那環這位宗室出身的大將,仍然免不了的在心裡對大汗生出了幾分埋怨。

好在經過近一個月的休整,原本低迷計程車氣多少恢復了一些。心有不願的北魏軍,在軍法的約束下還是向晉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晉城之內的投石機一直沒有停,雖然攻擊移動目標力有未逮,可儘可能的打擊一片固定區域,形成一定程度的遮斷攻擊還是湊合的。

在損失了近十架雲梯、一百多士卒之後,胡族聯軍終於衝過了石彈幕。

可緊接著迎接他們的就是密集的箭雨。

為了加快移動速度,攻城計程車卒並沒有像平時那樣結成嚴密的盾陣,這讓他們成為了城頭箭矢最好的殺傷目標。

等到攻城雲梯搭上城頭,胡族聯軍已經損失了超過千人。

然後,守城已經非常嫻熟的盤古軍將士,就給了攀城敵軍迎頭一擊。

戰到聯軍後方的督戰隊再也阻止不了己方敗退的時候,一萬攻城部隊已經損失了四成,獲得的戰果卻是可憐到了極致。一上午時間,居然連一次城頭都沒能真正登上。

那寥寥的幾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對手故意放他們上去方便圍殺的。

這個時候,聯軍主帥耶律古充分展現了他豐富的戰場經驗,就在陣前公開斬殺了兩百多退在最前面的己方逃兵,不論遼魏。

然後立即就讓做好準備的一萬生力軍繼續攻城。

這一舉動極大的震懾了眾軍,讓所有人都熄了應付的心思。於是從午後開始的第二波攻城,強度一下子就提了上去,讓盤古軍再也不能像上午那樣從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