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章 動員令

灌下一大瓢冰涼井水的張虎,剛舒服的打了一個嗝,屁股就被人狠狠踹了一腳。

“狗日的就是不長記性!老子說過多少次了?這麼喝就不怕害病?”

不用回頭,張虎就聽出是自己的五百主鄭春來。

扭過身來的張虎“嘿嘿”一聲傻笑,動作略顯誇張的敲胸敬了個軍禮,嘴上大喊一聲:“是!”

“滾你孃的!就會跟老子嬉皮笑臉!”

鄭春來作勢又要踢他,臉上卻是忍不住的笑。

這貨是老鄭家村人,最初十九個和唐笠一起越獄的之一,算是盤古軍中最老資格的一批人了。

只不過這貨心理素質不太好,說不上膽小,卻真的比不上其他老兄弟那般打起仗來就不顧性命。當初夜襲銅川縣衙役的時候,就是這貨渾身哆嗦失手了。

他負責的那人還是唐笠幫忙解決的。

不過膽小也有膽小的好處,總之又不是懦弱,活得就要比很多鄭家村老兄弟長些。

當初跟著唐笠越獄的十九人,如今只剩下八個了,其餘十一個都已經陸續戰死。是全部戰死,沒有一個是傷殘退出盤古軍的,因為一個個打起仗來全都是根本不要命的主。

盤古軍發展的快,早期的老兵如今全都身居高位。不提鄭大、大春、老樁、小剪子四人是一營之主,其他人最小也是軍侯了。只有他是五百主,還是剛剛升職的。

不過鄭春來也不在乎,他知道這不是大帥不給自己機會,實在是自己不爭氣,真的沒法做到像其他老兄弟那般不要命。

其實他最想去的地方是老樁的輜重營,雖然活也不輕巧,但輕易不用上戰場啊!

這倒不是因為他膽小害怕廝殺,完全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那一上戰場就兩腿哆嗦的毛病,只要一天改不了,就一天都是隊伍的累贅。

就連這次的升職他開始都是拒絕的,為此還專門去找了唐笠,表示自己更適合去輜重營。

結果唐笠先是罵他不認字、不識數去個屁的輜重營,然後又安慰鼓勵他一定能當好五百人的頭。

唐笠的做法固然有照顧老兄弟的因素,更多的還是看到了他的優點。

鄭春來雖然和其他人相比有些膽小,可膽小也有膽小的好處。一是為了保命特別謹慎,二是為了保命特別會動腦子。

這貨除了初期人手少的時候常拖後腿,有了手下之後,他的部隊反倒總是損失最小的。而且任務完成的也都不賴,至少任務目標是都完成了的。

比如說,同樣是打伏擊。

鄭大帶隊的話就是兩輪箭加上一輪石頭,就嗷嗷叫著衝鋒了;大春的話前期準備會更充分一些,也不會衝得那麼快;齊大毛那貨就是恨不得用弓弩將敵人全都射死才好。

鄭春來是沒機會獨立領兵,可是隻要他在的部隊,那陷阱啥的,絕對是五花八門到連自己人都瞠目結舌。

等到衝鋒的時候,他和手下雖然總是慢別人一拍,卻很少直愣愣的衝,大多數時間會兜個圈子去捅敵人後背。

唐笠覺得只要不在戰場上畏縮不前,這就是會用巧,也是本事。所以組建第二營新兵的時候,才給了他這個五百主的職務。

張虎也是那時候從第一營調過來的。

大春的第二營打完第二次晉城防守戰之後就北上了,為了加強其戰鬥力,當時從其他營調了很多老兵過去。這就導致了後來部隊擴編時基層軍官奇缺,給了張虎這類半老不新的人很多機會。

上一戰打完時,張虎還是一個火線提拔的什長,如今已經是管五十人的屯長了。

當然,也就是絕大多數都是新兵的第二營新兵隊才有這種機會。在老兵更多的第一、第三營是不可能升的這麼快的。

在別人還有些猶豫的時候,張虎則是主動申請從第一營調到了這裡。不是為了升官,而是他覺得第二營這一千號新兵,早晚是要北上和主力會合的,不可能一直待在後方。

事情果然也沒出乎他所料,第三營被派去銅川縣一帶屯田時,也把他們這一千新軍捎帶上了。

不過北上後,張虎這一千人並沒有和另外一千人會合,而是隨著第三營一起開始了屯田。

對此張虎也不在乎,他想要北上本就只是為了離開家而已。

因為他媳婦就要生了。

張虎根本不理鄭春來的作勢欲踢,笑嘻嘻的遞過去了一瓢冰涼的井水:“大人來一口?可過癮了!”

也累了一上午的鄭春來嚥了口唾沫,眼睛死死的盯著那飄彷彿冒著絲絲涼氣的井水,最後還是一咬牙沒接。

心裡不爽的他,習慣性的伸手扇了張虎的大腦袋一巴掌,隨口罵道:“滾滾滾!你小子就這麼喝吧!小心以後下面那活兒挺不起來!老子還想娶婆娘呢!”

話一出口鄭春來的就後悔了。

看著對面張虎那瞬間轉陰的臉色,鄭春來心下暗罵自己沒腦子。

打仗不夠勇猛的他,心思卻要比絕大多數人都要細膩,每個手下的情況都是非常清楚的。

上前一步伸手摟住張虎的脖子,鄭春來感覺到對方渾身的肌肉都是繃緊的。

心裡暗歎一口氣,鄭春來並沒有道歉,而是開口道:“心裡還過不去?別嫌老哥說話不中聽,這事兒在咱幷州還少嗎?”

張虎不說話。

鄭春來感覺對方的身體已經開始微微發抖了。

“那事兒賴不得你媳婦,也賴不得你。要我說,一賴狗日的胡人,二賴咱們大帥!”

特別排斥別人提起這事兒的張虎,聽著他的話剛想發火,聽到最後一句卻是一愣,下意識的看向了鄭春來,眼中滿是疑惑。

鄭春來心裡暗樂,卻強忍著嚴肅道:“咱大帥要是早點帶著咱們起兵殺胡人,那些狗日的就少做多少惡?”

張虎聞言愣了一下,很快就反應過來,對方是在變著法的安慰自己,剛剛不由自主緊緊攥著的拳頭緩緩鬆了開來。

一直觀察著他反應的鄭春來見狀知道不能再多說了,用力摟了摟他的脖子後就離開了。

站在原地半天沒動的張虎,慢慢的身子不再顫抖,拳也不再緊握,一雙眼睛卻是越來越紅。

心裡的一些往事剛剛冒起,就迅速被他強按了下去。他還是不願意去回憶和那有關的一切。

或許......還有不敢吧!

“嗚嗚嗚”的號角聲驚醒了雙眼赤紅的張虎,條件反射般抬頭望向大營中央校場的他,身體已經自動開始向自己的營帳飛奔而去了。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九月二十八。

北面大春的第二營傳回發現遼軍的訊息,唐笠徹底確定事情大條了。

晚一步得到訊息的李傳則是呆坐半晌後,臉色越來越難看。

先一步回過神的唐笠沒有和李傳做任何商量,就下令召集部下開會。會上他也沒有和任何人做任何商議,只是解釋了一下自己的判斷後就開始下達命令。

大春的第二營和正在銅川縣一帶屯田的齊大毛第三營,立即組織剛剛北上不久的百姓南撤,放棄一切可能影響速度的東西。

部分分散在晉城周邊的鄭大第一營立即集結,組織百姓將所有糧食向晉城集中。

不理眾人驚詫的表情,唐笠用最快的速度結束了會議,命令他們立即行動起來。

十月初一,盤古軍第一、二營護著兩萬百姓抵達晉城,銅川以北僅剩李程的斥候營在活動。

面對人心惶惶的局面,唐笠決定將真相告訴所有人。

就在亂糟糟的晉城北門,全身甲冑的唐笠站在城樓上,在親衛營的幫助下發表了總動員令。

動員令這個詞很新鮮,不過數月前後秦軍和北魏軍前後兩次攻打晉城時,所有人都曾親身經歷過,因此對這種形勢並不陌生。

唐笠要說的內容也很簡單。

第一,告訴所有人北返的胡人已經停戰並結盟了,突厥人、羌人、契丹人準備聯合起來攻打晉城。

第二,唐笠特別強調此次胡人是前來“攻殺”而不是“劫掠”,胡人的意圖是殺光自己這些不願再給他們做奴隸牲畜的窮苦人。所有人都不要在心裡抱有"胡人搶一把就會放過自己"的僥倖。

第三,就是動員全體軍民與胡人拼命。唐笠特別用了“拼命”這個詞而不是“作戰”,明明白白的告訴所有人,不戰就只有死路一條。

這一點如果放在其他時候其他地方,大概會被百姓們認為是一句大話空話,而在此時的華夏北方,所有人是完全相信的。因為兩百年來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他們,胡人是真的會這麼做。

唐笠如果此時是打算號召百姓起兵造反,可能還有人抱著各種各樣的心思畏畏縮縮。因為只要不造反,胡人縱使殘暴,可能也只會燒殺淫掠一番,真要鐵了心的把腦袋縮排褲襠裡,還是有活下去的可能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嘛!

可晉城是盤古軍武力打下來的,普通百姓其實是被動捲入的。而後,後秦軍七千大軍著急打通退路,倉促之下刻意營造出了一種玉石俱焚的氣勢。大傢伙也就沒有任何選擇的和盤古軍捆在了一起。

當然,這也需要有人帶頭,不然這些早已被打斷脊樑骨的百姓,很可能還是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樣。

這也是唐笠為什麼急匆匆的,非要第一時間把山中百姓接到晉陽的原因。他需要這些人來帶頭,或者說是作為點燃所有人心中火焰的火種。

對於此時的北方秦人,至少是幷州秦人的心理狀態,依託太行山轉戰一年的唐笠已經瞭解的十分清楚了。

最後,唐笠很坦誠的告訴所有人,此次來的是北方各胡族的聯軍,大傢伙未必真的能守得住晉城。如果實在守不住,他會帶著所有人一起退入太行山,就算是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再像牲畜一樣的被胡人肆意屠殺。

最後這一點其實部分人是有所異議的,他們覺得仗還沒打就告訴大家晉城可能守不住,會影響士氣。

不過唐笠在認真考慮後,還是決定把實情告訴百姓,同時他也耐心的為大傢伙做了解釋。

原因其實不是什麼冠冕堂皇的“開誠佈公”,而是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次晉城很有可能守不住。

已經逐漸熟悉了這個世界情況的唐笠很清楚,自己和盤古軍目前面臨的形勢十分艱難,比自己夢外那個世界裡,抗倭戰爭最艱難的時候還要艱難。

那時候的敵我力量對比雖然懸殊,但對手是狂飆突進下的迅速佔領,若論對地方統治的穩固程度,完全沒法和此時已經佔據北方超過兩百年的各族胡人。

因此作為一支剛剛誕生不久的秦人武裝,不但成為諸胡共敵是必然的,想要生存下去甚至扭轉乾坤的難度,絕對要大得多。

期間起起伏伏、高潮低谷,甚至屢屢瀕臨絕境都是必然且可以預見的。

想要最終成功,除了敢於奮起拼命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意志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很可能會一次大敗就再難復起。

而這種意志,絕不是靠欺騙和隱瞞能夠產生的。只有讓每個人都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麼,然後在殘酷的現實中大浪淘沙,最後剩下的那些意志堅定者,才能承擔起扭轉乾坤的重擔。

而唐笠相信,被胡人超越極限的統治,壓榨了兩百年的北方秦人,或者說是北方底層百姓,絕對有著產生這種理想主義者的最好土壤。

更何況,冷兵器時代,只要敢於奮起拼命且擁有堅定的意志,雙方武力上的差距其實也不是無可逾越的鴻溝。

再怎麼也不會存在巨大代差的抗倭戰爭時期要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