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軍並沒有一路直接撤回晉城,而是分成了兩部分。
李程帶著剛剛擴編的五百騎兵小心翼翼的向北,唐笠則帶著擴編為第一部的兩千多步兵列陣於晉城城下。
唐笠這番佈置的目的有兩個個,一是盡力收攏潰散的後秦軍中秦卒,二是藉此激怒北魏軍。
後秦軍開始南撤時有六萬人,兩次斷後一共損失了兩萬。不過損失最大的其實是其中的羌兵,因為其中的那一萬多秦卒基本上就是一觸即潰,根本就沒怎麼廝殺。
隨後的兩天雖然被羌兵拋棄的秦卒因為沒有馬被落在了最後面,但一路來丟了性命其實也沒有太多。
不是因為他們能跑能戰,而是因為北魏軍的故意為之。
所謂窮寇莫追,說得就是追殺逃敵時不能追的太緊,兔子急了還咬人呢!更何況是曾經的正規軍。
尤其是被後秦軍或大或小的打了幾次阻擊戰或者是伏擊戰之後,拔延那環就放棄了一口氣追死敵軍的打算,轉而採取了常規的辦法追擊。
常規的辦法是什麼呢?
那就是不緊不慢的咬在逃跑的敵軍大隊後面,時不時加速突擊一下讓其越跑越亂。讓逃敵既沒有喘息的機會,又不至於因為被逼得太狠太緊而臨死拼命。
這個任務的最好執行者自然就是那五千先鋒騎兵了。
潰逃的後秦軍秦卒中,運氣不好的被追上一刀砍了,實在跑不動的跪地投降後被隨後跟進的北魏步軍抓做了俘虜,大部分就這樣被驅趕著一路南逃。
不過突厥人也不會只這樣磨蹭,畢竟逃在最前面的羌人騎兵才是他們最主要的目標。
因此北魏先鋒騎兵又分成了兩部分,有一千騎脫離大隊越過後秦逃卒一路疾追,目標直指後秦軍羌騎。
他們的任務就是追上並纏住羌人騎兵,讓隨後而至的後秦軍潰兵自己人衝散自己人,最後由己方鐵騎主力解決戰鬥。
這種戰法很常規但相當有效,潰逃的一方很難有破解的辦法。搞得好了僅憑四千多前鋒鐵騎就能徹底解決戰鬥,甚至用不上大軍主力費勁動手。
至於夾在中間的那幾萬潰逃秦卒,秦魏雙方誰也沒把他們當回事。
後秦一方根本就是把他們當成了遲滯追兵的工具人,北魏一方則將其視為了自己的囊中之物。只要殲滅了羌人,這些既無鬥志也無路可逃的秦人的唯一下場就是乖乖的成為俘虜。
不過突厥人認為根本不會存在的意外還是發生了,因為李程的目標就是這些人。
李程和他的五百騎兵北上沒多久就遇到了那一千全速疾追的突厥騎兵。李程自然不會和對方正面交戰,帶著五百麾下兜了個圈子就要繞過他們。
突厥人開始以為是又碰上了決死斷後的羌人騎兵,離得近了才發現不對。因為看裝束對方並不是羌人騎兵,行動也很詭異的繞過自己繼續向北。
領軍的突厥將領有些迷糊,實在想不通五百人繞過自己向北能做什麼。
突襲己方主力?
在平原上哪有那種機會?自己都能遠遠的發現他們,己方主力又不是瞎子!
組織潰逃的秦卒抵抗?
開玩笑呢?那要是能組織得起來,還會潰逃嗎?
這個突厥將領也沒有一直糾結,他很快就下定決心還是繼續執行原本的計劃,追上並纏住羌人騎兵。實在是五百騎兵並沒被他看在眼裡。
繞過一千敵軍的李程繼續向北沒多久就遇到了越來越多的秦人逃兵,他也不廢話,立即讓手下衝進人群一路大喊:“盤古軍在此,不想死的秦人繼續向北跑!跑進晉城就能活命!”
一路跑得頭暈眼花的秦卒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甚至認為是包抄的敵人。
不過很快他們就發現來人只是從自己身邊衝過,絲毫沒有攻擊的意思,這才紛紛用心去聽對方的喊話。
李程等人也沒衝得太遠,天知道北魏軍主力有多遠?很快就在人群中兜了個圈子又重新向南了。
不過他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跑在最前面的秦卒被他們兩次衝過身邊,已經反應了過來。根本沒有其他選擇的他們立刻就跟著李程的五百騎兵向南跑去,本來自己也就是一直在向南跑的嘛!
而此時的後秦潰兵基本上就相當於一群任人宰割的羊,最前面的頭羊向哪跑後面的自然也跟著向哪跑。
而且這些秦卒之前就已經聽說過盤古軍大名,早已陷入絕望的他們一傳十十傳百的甚至很多還都生出了一絲獲救的僥倖。
等到後方那三千多突厥追兵發覺不對勁兒的時候,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後秦軍秦卒在嗷嗷叫著加速了,看得他們是一頭霧水。
人就是這樣,絕境中只要有一點希望就能爆發出無限的潛能,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一千突厥前鋒鐵騎很快也發覺不對了,因為他們發現地上大隊騎兵留下的痕跡顯示,數千羌人騎兵突然間分成了兩撥,一撥向西南,一撥向東南。
向西南他們能理解,那是澤縣的方向。可向東南是幾個意思?那邊除了大山什麼也沒有啊?
難道是想翻越大山南逃?
想不明白並不要緊,可自己到底要往哪追呢?
分兵是不可能的,己方只有一千人,分成兩撥後追上敵人也沒有一戰之力。
領軍的突厥校尉很快就作出了判斷和決定。
東南不遠就是大山,根本就是絕路,不會有多少食物的羌人根本就翻不過大山。這肯定是敵人的疑兵之計,讓小股人馬偽造痕跡,想讓自己誤判。
敵人主力的逃跑方向一定是西南!
......
背靠城牆列陣的盤古軍中,唐笠坐在馬上時不時的立起身子向南張望,他心裡實在是沒太多底。
李程等人的安全他並不是很擔心,完不成任務跑回來問題還是不大的。
攻下晉城後,盤古軍繳獲了很多馬匹,其中戰馬的數量也不少,所以此次北上的李程等人都是一人三馬的。就算不考慮這個,李程等人的體力和馬力也要比北魏軍中的騎兵強得多。再怎麼說突厥人也已經追了兩天多了,體力和李程他們絕對沒法比。
唐笠擔心的是李程能不能完成任務,因為自己計劃中的不確定因素實在是太多了。
後秦軍的逃卒會不會已經全部被追上投降了?
沒投降的會不會跟著李程他們跑?
後秦軍主力會不會及時反應過來加速追擊?真要那樣,那些秦卒的兩條腿是無論如何也跑不過騎兵的!
如果帶不回足夠多的秦卒,突厥人能上當嗎?
突厥人不上當,自己的佈置可就白費了!
就在這種無比焦急還得裝模作樣表現得很鎮定的煎熬中,唐笠終於看見了遠處揚起的塵土。
“大軍戒備!”
隨著軍令下達,兩千多盤古軍步兵立即開始了臨戰的準備。
最前列的車陣並不完整,每隔一段就有一個缺口,由士兵們豎著大盾防守。密密麻麻的巨矛有精良的制式裝備,也有那種臨時趕製的整棵小樹。
後方的弓弩手重新固定了一遍身側插在土裡的箭壺,最後檢查了一邊手中弓弩。同時北城牆上的弓箭手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二十幾部床弩也開始了上弦。
最先被唐笠看清的是幾個騎兵,從裝束上看是盤古軍的斥候。
待這幾人縱馬馳近軍陣,幾乎同時一拉馬韁停了下來,高速奔跑的戰馬長嘶著人立而起。顯然他們都是斥候營中騎術最好的存在。
這幾人也不下馬,眼神在軍陣中找到正在向前的唐笠後,就在馬上行了個簡單的軍禮,然後大聲報告道:“報告!後方十里有數千後秦軍逃卒。李程校尉跟在他們後方斷後。三千餘北魏先鋒騎兵距李校尉不到十里。”
唐笠左手敲了一下左胸還禮,大聲道:“傳令李程,立即加快速度,不要與敵交戰,潰兵能救多少算多少!”
幾個斥候大聲回應一聲,又回了個軍禮後立即調轉馬頭再次向北奔去。
看著幾人逐漸遠去的背影,唐笠心裡默默的記下了一件事:“以後再有這種情況,大軍中一定要給這些傳令兵準備好新的戰馬換乘。”
在這個夢中世界,唐笠可謂是每一天都掙扎在生死線上。這種日子對於他這個夢外太平世界的平頭百姓來說實在是經驗缺缺。現實逼得他不得不整日都繃緊著神經,在任何時候都格外用心的去總結和改進一切來自實踐的有用經驗。
......
舍利阿泰恨恨的下達了停止追擊的命令,咬牙切齒的看著數千後秦逃兵繞過軍陣逃進了城門。
作為統領北魏五千先鋒騎兵的主將,舍利阿泰自然知道盤古軍,對其在這場打了大半年的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一清二楚。。
其實包括他在內的北魏方面對盤古軍的看法和態度都有些矛盾。
這場突然爆發的大戰的始作俑者就是這支自稱盤古軍的秦人武裝,若不是他們拖住並擊敗了賀魯花那個草包,後秦軍也不會抓住機會突破了己方的防線,讓己方在初期就一直處於被動。
更別提這支秦人武裝之後還大張旗鼓的襲擊己方後勤補給,甚至招納逃民。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恨不得扒它的皮、抽它的筋!
而就在己方已經不支之時,又是這個盤古軍突然偷襲攻下了晉城,直接導致一直佔據優勢的後秦大軍戰敗並最終崩潰。
真可謂是敗也盤古軍!成也盤古軍!
可是就在突厥人覺得這次盤古軍算是幫了自己大忙的時候,對方卻又擋在了己方大軍面前。
性格火爆的舍利阿泰是北魏軍中數一數二的猛將,按照他平常的脾氣剛剛是忍了又忍才沒有直接追著後秦逃兵殺上去。
秦人在他的印象裡就是任突厥人宰殺的綿羊,兩千人,還是兩千步兵根本看不到他眼裡。什麼時候自家圈裡的綿羊居然敢向主人呲牙瞪眼了?
讓他有所顧忌的並不是背城列陣的兩千多盤古軍,而是城牆上的那些弓箭手。城外的那點秦人步兵不足為懼,根本沒被他看在眼裡,在他看來也就是一個衝鋒就能解決的事兒。
舍利阿泰雖然脾氣不好卻也不是沒腦子,不然也做不了先鋒騎軍的主將。他很清楚自己此時最好的選擇應該是繞過晉城繼續追擊羌人,畢竟那才是自己最主要的目標,也是最有威脅的存在。
可是面對膽敢出城列陣的秦人,舍利阿泰卻又絕對無法視而不見。自己要是繞城而走,那些卑賤的秦人還以為自己怕了他們!
這幾天舍利阿泰雖然在追擊中也有李威決死斷後那樣的波折,總體上來說絕對是殺嗨了!
帶著幾千騎兵一路追著數萬敵人跑,給舍利阿泰造成了一種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爆棚自信。
可就在最嗨的時候,幾乎已經吃到嘴裡的一大塊肥肉突然被人叨走了,是個人都還是會感覺不爽。更何況下手的還是一貫看不起的秦人,這讓他實在沒法嚥下這口氣。
就在舍利阿泰猶豫不決的時候,唐笠的心裡其實也和他一樣著急。
唐笠擔心的不是突厥人兇猛,而是突厥人不發起攻擊。
突厥人要是不想打,唐笠是沒有任何辦法的。
人家都是騎兵,如果繞城而走,就憑他手中的五百半吊子騎兵,根本連纏住對方都做不到。
真要是那樣,唐笠的計劃可就算是泡湯了。
“必須趕在對方主力到達前激怒眼前這幾千敵人!”唐笠咬了咬牙作出了決定。
“大帥,我帶隊上去!你還是進城吧!”鄭大一把拉住唐笠的胳膊,語氣焦急的說道。
像他這樣的鄭家村老兄弟,對唐笠的稱呼發生了好幾次變化。
剛從銅川縣大牢逃出來時,大家對唐笠都是直呼其名的;偷襲了銅川縣城後,已經打心眼裡認可其地位的眾人就開始稱呼他為“唐老大”。
不過唐笠認為這個稱呼太像山大王,就在兩次反圍剿大勝之後的整軍時,在把大家自發叫起來的“唐家軍”改成“盤古軍”的同時,把自己的稱呼定成了將軍。
這回輪到大傢伙覺得彆扭了,心氣兒越來越高的眾人認為“將軍”這倆字不夠威風,乾脆就自顧自的叫起了“大帥”。
對此唐笠糾正了幾次沒啥用後也就由得他們去了,因為他覺自己的隊伍總有壯大到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帥”的那一天。
唐笠用力甩開了鄭大抓住自己的手,一邊邁步向前,一邊隨著眾人縱聲大吼:“盤古軍,前進!”
鄭大見唐笠不聽,也沒膽子用強,只好握了握拳緊跟了上去。
和唐笠一起結陣而進的是原鄭大的第一曲,現在已經擴編成了兩千多人的第一營了。
如今這兩千多人中,出山時的老兵佔了三成,補充的經過簡單訓練的山中百姓有兩成,剩下一半全是前幾日臨陣倒戈的後秦軍中秦卒。雖然配合方面還有些生疏,但戰鬥意志絕對是盤古軍三營步軍中最強的。在向前推進速度並不快的情況下,陣型保持的也還算嚴整。
唐笠這邊一動,舍利阿泰那邊就沒什麼選擇了。
秦人都他媽主動進攻了,自己要是再撤,那可真是沒臉見人了!
而且舍利阿泰還認為對手太過自大之下露出了明顯的破綻。
你背城列陣自己還有所顧忌,現在竟然敢主動上前?
那就別回去了吧!
“嗚嗚嗚!”
舍利阿泰並沒有乘著盤古軍越過車陣後重新列陣時發起攻擊,他懷疑那是在引誘自己上當,城牆上的弓箭手和床弩終究還是最讓他顧忌的存在。
直到重新結陣完畢的盤古軍向前推進到了距離城牆差不多一百步的時候,舍利阿泰才下令吹響了攻擊的號角。
一千突厥騎兵沒有正面衝擊盤古軍的正面,而是分兩路兜了個圈子從兩翼發起了進攻。
對此唐笠也是早有預料,己方方陣前排推進到地上距離城牆一百步的標識處時就直接停了下來。如果突厥人再不發起進攻,他也不會在繼續前進了。
說到底,自己的目的就是誘敵而不是送死。
這些時日以來,他早就把距離這一塊摸得很清楚了,知道這就是城牆上弓弩有效射程的邊緣了,再跑遠一點兒自己可就真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了。
當然事情也不可能那麼巧,突厥人就會正好在盤古軍停下的時候發動。直接促使舍利阿泰下達攻擊命令的,其實是盤古軍一系列的連續操作。
唐笠一邊指揮方陣變換成圓陣,一邊命令中軍豎起了大旗。
坐鎮城內指揮的大春見到後立即下令充當預備隊的齊大毛第三營出城。
剛剛接收完進城潰兵的晉城北城門再次開啟,當先衝出城門的是已經換過戰馬的李程及其麾下五百騎兵,緊隨其後的是第三營兩千餘步兵。
第三營接替了唐笠剛剛讓出的位置列於車陣之後,李程的五百騎兵則分成了兩部列於其兩翼。
這個挑釁的分量還不夠,真正激怒突厥人的是城牆上的一幕。
在身邊親衛的提醒下,舍利阿泰看向了晉城北城牆。然後他就看見了讓其目眥欲裂的一幕。
城頭之上,一片嘈雜聲中幾面軍旗正在燃燒,然後就有幾個突厥髮式的人哭嚎著被砍掉了腦袋。
“殺!”
剎那間熱血上頭的舍利阿泰再也忍不住了,顧不得再仔細估量的他戰刀前指,嘶吼著下達了攻擊的命令。
看著吶喊著發起衝鋒的突厥騎兵,唐笠終於暫時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對方總算是上鉤了。
接下來就要看己方能不能在這野外扛住突厥騎兵的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