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後秦東部大軍的潰敗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初一,晉城高大的城牆外發生了一場奇幻異常,又熱血異常的驚天大戰。

雖然戰鬥的規模其實並不是很大,雙方加起來也不到一萬人。但戰鬥的過程實在是讓所有親歷者多年後都有些不敢相信。

讓人熱血沸騰的沖天戰歌!

驚天動地的“殺胡”聲!

送死般主動殺出城池的一千將士!

戰神般一招擊殺敵軍主將的統帥!

戰場倒戈的秦卒!

六千敵軍的自行崩潰!

這場戰鬥的所有細節都足夠僥倖,足夠驚奇,甚至足夠奇幻。

身處其中的所有人當時都沒有意識到,這場戰鬥是一支軍隊真正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的開始!也是一個民族艱難復興的開始!

而它所造成的後續反應也才剛剛開始。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三月二十七。

與敵軍互有滲透的北魏軍兩位主帥很快就知道了後秦軍分兵南下的訊息。

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都認為敵軍後方一定出了問題。不然絕不會在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分兵。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三月三十。

就在七千後秦軍抵達晉城城下並立即開始第一次試探性攻城的這一天,持續進攻的北魏軍終於從抓到的一個俘虜口中得知了晉城失陷的訊息。

雖然不知道攻下一定有重兵防守的晉城的是誰,甚至都不能確定這訊息是真是假,北魏軍的兩位主帥還是一致決定發起最後的總攻。

因為自己這邊實在是沒有時間了,調兵北上的王命已經送到了軍中。

之前發起的攻勢將後秦軍打得節節敗退的同時,也讓北魏軍的兩位主帥終於可以坐在一起直接商議了。

不過多頭指揮的弊病並沒有隨之消除。

拔延可石不好意思主動提起,拔延那環心裡也不想主動交出指揮權,己方絕大部分的兵力可是都在他手裡的。

好在兩位統帥暫時還能精誠合作,並沒有出現相互掣肘的情況,決策的效率也並沒有降得太低。

唯一的猶豫不是因為兩人意見不一,而是是否遵從王命。

抗旨不遵的後果兩人都知道。

但如果俘虜提供的情報是真的,那此時撤兵就太可惜了。這很可能是己方最後一個打破僵局的機會,也是北魏國徹底改變如今危局的機會。

商量了一天之後,兩位統帥一致決定給晉陽回書一封,不求改變大汗的決定,只為再爭取幾日時間,為己方,為大魏國爭取最後一次機會。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初三。

從晉城東門逃脫的後秦軍軍侯帶著幾十騎親兵逃回了上黨前線大營。

得知七千大軍一戰全軍覆沒的梁昌只感到一陣天旋地轉,硬憋著才沒讓已到喉頭的鮮血噴出來。

回過神來的梁昌下達了兩道命令。

一是將逃回來的這幾十人立即斬殺,嚴密封鎖訊息。

二是從戰場上緊急召回幾名心腹將領,事到如今必須要認真考慮撤軍了。

前線後秦軍的變化很快就被心有所待的兩位拔延統帥注意到了,心中的希望頓時又多了幾分。立刻也召回了幾個核心將領。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年四月初四。

拔延可石和拔延那環二人的奏章送達晉陽,北魏可汗拔延思摩看後雖然大怒,卻並沒有立刻再次下旨催促立即分兵。

冷靜下來的拔延思摩明白,東部軍的主帥拔延可石和援軍統帥拔延那環二人都是皇族一系,都是自己的絕對信得過的人。

而且二人既然意見一致聯名向自己送了奏章,那就說明提到的情況確實的可能性極大。

同時對總體形勢有數的他也明白之前的命令其實就是拆東牆補西牆,根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大魏國此時面臨的危局。

真要是能在上黨取得一場徹底的大勝,那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於是拔延思摩給上黨前線的兩位統帥重新下了一道聖旨,同意兩人奏請的同時也規定了一個最後期限。

十天之後,也就是四月十四,如果戰局仍然沒有發生決定性的變化,兩人必須遵旨轉攻為守,由拔延那環率一萬人北返馳援雁門關。

聖旨中還明確的表示,時限一到,兩人也不用再次奏報,運往上黨的糧草物資將會直接減半。

這份聖旨雖然表示北魏可汗認可了兩位前線統帥的奏議,但不滿的種子也已經在拔延思摩的心中不可避免的種下了。

秦歷一千三百一十七年四月初七。

晉城丟失的訊息再也瞞不住了。

因為從初三那天開始,每天都陸續有零星的潰兵逃回,根本沒法做到第一時間全部捕殺。

將士們本來就對近日的很多部署調整感到奇怪,再想到已經很久沒有來過的輜重車隊,大軍後路已絕的訊息很快就在後秦軍中傳開了。

意識到事情糟了的梁昌立即下令,讓心腹副將李衛率一萬人冒充大軍,其餘五萬大軍拋棄所有輜重,只帶隨身糧草武器立即南撤。

梁昌作為沙場宿將自然知道對面的北魏軍很難上當,可值此關頭也只能期望李衛的一萬人能夠儘可能多的為大軍南撤爭取時間了。

情況也正如他所料,幾乎就在他下令南撤的同時,北魏軍的兩位統帥就收到了訊息。甚至都不用探子報告,以如今雙方犬牙交錯的形勢,一方數萬大軍撤退鬧出的動靜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得見。

這幾日,拔延可石和拔延那環兩位北魏軍統帥焦急的在等的就是這一刻,自然是立即下令早已做好準備的各部立即發起總攻。

其實梁昌如果再咬牙堅持三天,或者晉城丟失的訊息再晚洩露三天,對手就不得不分兵了。

到時候縱使不能轉敗為勝,少了近一半人馬的對手威脅也將大大減小。

可惜要隱瞞晉城丟失這個訊息的難度要遠比對手隱瞞下一封聖旨大得多。這場因為北魏軍校尉賀魯花私瞞軍報被後秦軍抓住機會引發的戰爭,結果在晉城丟失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

後秦軍副將李衛只為大軍爭取了一個時辰的時間,其中大部分還是對手發起總攻的準備時間,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觸即潰。

不過責任並不在李衛,報定必死決心的他已經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

奈何將有必死之心,士卒卻無死戰之意。

為什麼大軍撤退時是最脆弱、最危險的?

眼看著其他人南逃,自己則需要留下來送死,會有多少人心甘情願?尤其是那些數量佔了絕大多數的秦卒。

本就對後秦軍甚至後秦朝廷稱不上什麼忠心的他們,打順風仗還行,相持戰在羌兵的監督下問題也不大。可這種決死的斷後戰?

還是算了吧!憑什麼!

北魏軍的總攻發動僅僅一刻鐘,七千秦卒就崩潰了。未接戰就已經心中發慌、手腳發軟的他們,若不是心中顧慮家中的親人會受到牽連,早在敵人衝到眼前之前就逃了,反正身邊的羌人也所剩無幾了。

對於手下秦卒的表現李衛也早有預料,他又不是戰場上的新手,因此在開戰前他就從各部抽調了一千五百羌兵集中使用。

後秦軍中羌兵的比例本就只有三成,這樣一來各部中的羌兵一下子就少了一半,而且被抽調的還都是最精銳敢戰的。

羌人佔據關洛近二百年,新生代的戰鬥意志早就遠遜於他們的祖先了。因此身邊的秦卒一逃,沒了主心骨的其餘羌兵也就順勢被裹挾而去了。

最後實際依憑堅固營寨拼死抵抗的,其實就只有李衛親帥的那一千五百羌兵。

一千五百人肯定是守不住漫長防線的,友軍的潰散讓他們立即就陷入了數萬敵軍的重圍之中。激戰半個時辰後,一千五百人和他們的主將一起全部戰死。

倒不是這一千羌兵都有死戰之心,實在是想跑也沒地方可跑啊!

其實北魏軍的編制情況和後秦軍差不多,秦胡士兵比例大致也是七比三,北方各個胡族政權的軍隊差不多都是這個情況。

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各胡族的人口少。以胡人比例最高的北魏國為例,突厥人口也只佔總人口數不到三成,其他各方更是要低得多。

二是各胡族的成年男丁也不可能全部當兵。此時的各族胡人,尤其是在中原出生的新生代胡人,就算不是從小錦衣玉食,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房有地有奴隸的,根本不可能再像祖先那樣全民皆兵了。

這種組成的北方各國軍隊因此存在一個共同的弱點。

那就是平時還好,軍中秦卒或是為了保家人平安,或是想要爭取軍功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境況,戰鬥意志勉強能夠合格。

可一旦遇到這種必敗且沒有生還希望的情況,他們的戰鬥意志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計了。若是有胡兵在側壓陣還能稍好一點,要是胡兵也想逃跑,他們一觸即潰甚至不觸即潰就是必然的。

北方各胡人勢力也都知道這個問題,可根本沒有任何解決的辦法。

比如李衛面臨的這種情況。

不把羌兵集中起來使用?

也就是潰逃的時間稍晚一點而已,自己肯定也是個被裹挾而逃的結果。

把所有羌兵全都集中起來使用?

徹底失去監督彈壓的秦卒立馬就能潰散,都用不著等到看見敵人。

況且上面也提到了,此時的羌人也早已不復祖先的勇武,未必就全部都有很高的戰鬥意志。

從大軍開始輕裝撤退開始算起,加上北魏軍準備進攻和李衛拼死斷後爭取到的時間,一共也就只有一個時辰多一點。這麼點時間也只夠五萬的後秦軍主力撤退二十多里而已。

其實一個時辰行軍二十多里對於這個時代的步騎混編軍隊來說,已經算是相當驚人的成績了。

可惜的是,這個驚人的速度並不是五萬後秦軍戰鬥力的體現,而是人人都知道誰落到後面誰就死,一個個都玩兒了命跑的結果。

而這種心態造成的結果就是,僅僅二十里,五萬後秦軍主力就已經有一半部隊基本上沒有隊形可言了。

這種情況下一旦被敵軍追上,根本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連鎖反應之下,除了少數輕裝騎兵,其他人基本上就只有全軍覆沒這一種結果。

因此梁昌必須要再組織一次斷後阻擊戰。

“李威聽令!本帥命你立即接印,你憑此帥印即刻接掌大軍指揮權!”六十多歲的後秦軍東北部軍老帥梁昌斬釘截鐵的說道。

平時十分注重儀表的他此時額前散著幾縷花白的亂髮,鐵青的臉色中夾雜了幾分灰敗。

被梁昌點將的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將領,沒有去接帥印的他躬身行了個禮,卻語氣堅定中帶著焦急的大聲說道:“梁帥,末將留下!您是主帥帥,數萬大軍的安危繫於您一身,怎麼能拋棄大軍留下阻擊?”

李威顯然也是急了,話語中不自覺的帶上了平日裡絕不會有的些許指責之意。

梁昌對此絲毫沒有責怪之意,兩人為誰留下率軍阻敵已經爭論了好一會兒了。

“這是軍令!難道你要抗命?”不過樑昌顯然不想再繼續爭論下去來了,眼看追兵越來越越近,也的確沒有時間浪費了。

李威下意識的就跪了下去。梁昌則趁機把帥印往他手中一塞,想了想語氣轉緩道:“李氏子弟已經死的夠多了,你總要為卑湳一族留點種子。”

說道這,梁昌忍不住抬頭看向了南方,目力盡處只有一片飛揚的塵土。

“那兩個族中草包只怕是跑在最前面吧?是不是已經把軍旗都扔了?”

想到這,梁昌的嘴角不禁露出了一絲苦笑。

目光又向東南方向偏了偏,梁昌心中嘆息:“昔日勇武善戰的參狼部,如今......”

眼望遠方,想著心事的梁昌沒看見的是,跪在自己身前的李威眼神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長長的吐出一口濁氣,梁昌收回目光環視身前諸將沉聲道:“本帥無能,累死三軍!從現在起你等務必遵從李將軍號令!”

說完這句,目光再次看向依舊跪在地上的李威,想說什麼卻最終沒有開口。只是伸手在對方的頭盔上重重的拍了一巴掌,轉身就走。兩側的親兵毫不猶豫的紛紛跟上。

待到梁昌轉身,一直跪在地上的李威才猛的直起身子,衝身後的親兵用力的揮了揮手。

幾個親兵見狀也不答話,立刻疾步向前,衝到了梁昌的身後。

跟在主帥身後的親兵突然被人衝身後撞開,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就看見一人抬手一個手刀重重的擊在了梁昌的後頸上。

親兵的職責讓他條件反射般的一把拔出腰間戰刀,張嘴就要喊。

卻有一個聲音比他更快:“本將憑帥印統領大軍,諸將聽令!”

梁昌的親兵聞言臉上變色,下意識的將手中戰刀指向說話的李威。

李威卻理也不理的繼續大聲說道:“前令作廢,改由本將率一萬軍斷後!”

幾個梁昌的親兵聞言立即僵住,臉上憤怒的神色一時間都沒顧得上收起,就那樣凝固在了臉上。

李威根本沒看他們一眼,扭頭衝著一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年輕將領道:“趙桐聽令!”

“末將在!”那人毫不猶豫的向前一步抱拳答道,臉上絲毫沒有意外之色,好像對一切早有預料一般。

“梁帥醒前由你暫掌軍權!接印!”

被喚做趙桐的後秦軍將領一邊大喊:“末將遵令!”一邊上前幾步伸手接過李威遞出的帥印。

“保護好梁帥!”李威最後說了一句,然後帶著親兵邁步就向梁昌剛剛的方向走去。路過暈倒的梁昌身邊時腳步也只是頓了一頓,並沒有停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