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僥倖僥倖

就在柳成信正要開口先說幾句場面話的時候,外面突然響起了一陣喊殺聲。

柳成信眼睛一亮,立馬把快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下意識的踮起腳朝外張望,急切之下動作顯得滑稽無比。

就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外面動靜吸引的時候,一直神色同樣驚慌的晉城郡守卻斂去了笑容,悄悄對著身邊的一個大漢揮了揮手。

對方衝他輕輕點了點頭,和其他幾人悄悄向後退去。

在柳成信逐漸難看的臉色中,從寨門處成功衝進來了十個騎兵。他一眼就認出了打頭的正是城中中軍那一千人的主將李平。

“李軍侯,就你們幾個援兵?”不等氣喘吁吁、渾身是血的李平喘口氣,柳成信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語氣中滿是沮喪的味道。

略顯鄙夷的看了一眼城中主將,李平還是微微躬了躬身答道:“就只有末將身邊的這些人了。東西南三座城門方向都沒有動靜!”

此時的柳成信顧不得不爽對方有些怨懟的語氣,整個身子瞬間就垮了下去。

他也實在怪不得李平語氣不好,因為晉城四座城門的守將全都是他的親信。現在一個丟了北門,其他三個居然毫無動靜,都是什麼心思柳成信還能不知道?

這貨打仗和做事不行,但在其他方面可堪稱一把好手。

唯一一個拼死殺回如今這個死地的只有眼前的這個不是自己人的李平。而主帥梁昌特意留下這個李平是什麼意思,自己更是心知肚明,所以自己才始終沒有對這個位置動心思。

不過表面上李平麾下人數最多,是自己最為倚重的手下大將,卻是始終駐紮晉城中間。守門的差事多多少少都有點油水,當然要安排給自己人了!好在這個李平也不在意,一直勤勤懇懇的操練手下兵馬。

就在柳成信的小眼睛重新開始滴溜溜亂轉的時候,李平語氣焦急的大聲說道:“柳將軍,什麼時候點火?咱們也好準備一下,待到火勢燃起,咱們就突圍!”

“點火?突圍?”

柳成信把就要衝口而出的髒話硬生生的嚥了回去,心裡卻在不斷大罵李平。

“賊你媽!你想死別拽著老子!火一點老子還有活路嗎?還你孃的突圍?!四千大軍都沒守住高大堅固的晉城,就憑現在這幾百號人還想突圍?送死還差不多!”

同樣瞭解對方是什麼貨色的李平很快就看出了他的心思,怒火高漲的他手指柳成信怒聲質問道:“你不想點火?”

柳成信看著作勢似要向自己撲過來的李平,被駭得下意識的就後退了一步。立刻又覺得不對,正要張口喝罵回去,耳中突然聽到外面敵軍的喊聲突然大了很多。

再次下意識的踮腳向外看了一眼,頓時被驚得魂飛魄散。

“敵人來了援軍!看樣子怕不是得有好幾千?”

柳成信感覺到自己整個身體在抑制不住的發抖,一句“不準點火”不受控制的衝口而出。

也在回頭檢視情況的李平聞言瞬間轉頭,“刷”的一聲拔出了滿是血汙的戰刀,指著柳成信怒聲喝道:“你想投降?”

柳成信被雙眼赤紅的李平嚇的“蹬蹬蹬”連退三步,色厲內荏的叫道:“你敢犯上!”

“老子就犯上了!你敢投降,老子宰了你!下令點火!”李平此時也絲毫不顧上下之別了,邁步就向柳成信逼去。

“不準點!”柳成信也急了,一邊向後急退一邊大聲喊道。

李平聞言再無顧忌,瞬間加速就向柳成信衝去。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衝進了兩人之間,伸手就向李平胸口按去。

李平高舉的戰刀下意識的劈下,卻被那人一個輕巧的側身就躲了過去,打向他的那隻手掌卻絲毫沒受影響,看似沒什麼力道的按在了自己的胸口。

李平只覺一股大力襲來,自己龐大的身軀加上前衝的慣性,居然被對方這看似沒什麼力道的一掌推得連退數步。

勉強剎住身形的李平這才看清,擋在柳成信身前的居然是瘦弱的郡守大人。

沒等他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突然覺得剛剛還發悶的胸口一陣翻江倒海,緊接著一口鮮血就噴了出來。

身為軍中宿將的他這才反應過來,這個從來都不起眼的郡守大人居然是個高手!剛剛那一掌若不是按在了胸口的護心鏡上,自己此刻只怕已經沒命了!

“李平擁兵作亂!意圖不軌!保護柳將軍,殺光叛賊!”

意識已經開始有些模糊的李平聽到了郡守的喊聲,有心反抗卻實在提不起手中戰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黑臉大漢衝到自己身前揮起了戰刀。

在意識的最後一刻,李平聽到了身邊響起的此起彼伏的慘叫聲。

那是跟隨自己拼死殺進大倉的親兵的聲音。

柳成信看著眼前的混亂也是目瞪口呆,他同樣不敢相信平時對自己溜鬚拍馬的郡守老頭居然是個高手!還是個一擊就能要了悍將李平半條命的絕頂高手!

等他終於清醒過來的時候,自己的脖子上已經架了一把匕首,而持刀的正是郡守大人。

倒在地上的屍體中除了李平和他的九個親衛還有二十幾個。十幾個衙役打扮的人正和人數多出他們幾倍的羌族士兵殺成一團,那是之前在敵人之前趕到大倉的李平麾下騎兵。

他們應該是見到主將被殺後才反應過來開始奮起反抗的。

“柳將軍,下令讓所有人放下兵器!”耳邊突然傳來一個冷冷的聲音。

柳成信下意識的就要扭頭,卻立刻感覺到了自己的脖子被利刃割破了一道絕對不淺的口子,魂飛魄散的他立即大聲喊道:“住手!都住手!全都給我放下兵器!”

聽到柳成信命令的後秦軍眾人反應各不相同。

有些人是如蒙大赦般的長出了一口氣,他們等的就是上官的這句話;有些人則是慢慢鬆開了已經握住了刀柄的手,好不容易鼓起的那一點勇氣隨著主將的命令立刻就煙消雲散了;只有那幾十個正在廝殺的羌兵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

面對這種情況,把匕首架在柳成信脖子上的晉城郡守絲毫沒有意外也沒有焦急之色,很從容的將目光移到了寨門之上。

下一刻,一聲巨響中寨門轟然倒塌。

首先衝破寨門的是一根巨木,緊隨而入的就是舉刀狂呼殺進的盤古軍。

此時這位老者才微不可察的輕舒了一口氣。

......

遠遠的看著唐笠坐在地上,滿身血汙的他懷裡抱著一具屍體。縱使已經止住了哭聲,臉龐卻還是不斷的劃過淚水。

李傳轉頭和身後的十幾個衙役打扮的手下對視了一眼,均從彼此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絲驚訝、一絲理解以及一絲黯然。

唐笠的身邊跪坐著一圈人,每個人的神情都和唐笠一樣,其中幾人的懷裡也和唐笠一樣抱著戰死同伴的屍身。

“戰死的應該是他們很好的兄弟吧?”轉回頭的李傳心裡這樣想著,並沒有上前打擾,就那樣遠遠的站著。

他猜的沒錯,那些確實是唐笠很好的兄弟,其中兩人還是最早和他一起從銅川縣大牢裡越獄的兄弟。

當初加上唐笠從牢裡逃出的一共有二十人,如今就剩下十四個了。戰死的六人中有兩人死在了第一次反圍剿中,第二次反圍剿戰死了一人,後來大鬧秦魏兩軍後方的時候又戰死了一人,這次又少了兩人,全部都是戰死在北門的。

悲傷歸悲傷,現實卻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唐笠他們沉浸其中。仗是打完了,可後面的事情還有很多,嚴格說來,唐笠他們如今仍然是孤軍懸於敵後。

李傳他們也明白戰後事多,等到唐笠等人哀悼完戰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上前交流,而是靜等他們先安排好其他更重要的戰後事宜。

可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是,唐笠等人臨起身前居然拔出隨身的匕首將懷裡的每個死去同伴的左手大拇指切了下來,並用一塊布小心翼翼的包好揣入懷中。

不但唐笠幾人在這樣做,其他的盤古軍見到主將動手後也都開始動手,將每一個陣亡將士的左手拇指切了下來包好。這種最早只存在於老鄭家村人之間的紀念法子,已經在被所有盤古軍將士主動效仿後成為了一項正式軍規。軍中以曲為單位每戰過後將陣亡戰友的左手拇指割下以為紀念,軍規中對其妥善儲存的優先順序甚至明確的還要超過軍旗。

李傳等人很快就反應過來,猜測這應該是盤古軍的一種紀念逝去戰友的儀式。只是和秦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傳統觀念有很大的衝突。

不過想想兩百年來北方秦人的處境,多少秦人都已經被迫披髮左衽了,他們心裡對盤古軍的這種做法也就並無太多牴觸。

終於也徹底鬆了一口氣的唐笠癱坐在一匹死去的戰馬身上,分派完所有任務的唐笠一坐下就再也起不來了,受了不知道多少處傷的他只覺渾身都是軟的,身上火辣辣的甚至都分不出到底是哪裡疼。堅持著沒躺在地上,他覺得已經是自己此時能夠做到的極致了。

唐笠終於想起了什麼,目光雖然緊緊盯著不遠處束手而立的一個官服老者和站在他身後的十幾個衙役打扮的漢子,心神卻是飄到了別處。

帶著手下堅持做了小一年的戰後總結也早已成為了唐笠的習慣,下意識的就開始在心裡總結這一戰的得失和經驗。

不得不承認,剛剛過去的這一戰實在太兇險了,自己贏得也著實僥倖,直到現在他都沒能完全搞明白這一夜到底都發生了什麼。

戰前雖然也有心理準備,卻總覺得已經把該想到的都想到了,也都儘可能的做了安排。可開打之後才發現自己和一幫手下絞盡腦汁制定的計劃簡直就是漏洞百出!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包括唐笠在內的絕大部分盤古軍都是百姓出身,少數像李程那樣在正規軍中混過的也全都是低階軍官,哪裡有這種在攻城戰中總覽全域性的經驗?

細節方面不提,足以致命的重大失誤就至少有三處。

第一處是北門外側的阻擊戰。

當時先趕到的如果是敵人的援兵,已是強弩之末的自己和身邊幾十號人絕對不會有任何還手之力。

而出現那種情況的可能性其實要大得多,因為敵人的援兵的路程要比己方援兵的路程近得多。

剛剛帶隊的鄭大已經簡單的把事情的大致情況和唐笠說過了,聽得唐笠是心裡是一陣後怕。

在藏身處等得心急火燎的盤古軍主力在看到城頭訊號的第一時間就立刻出發了,所有人本就是做好了一切準備在等著那一刻。

全部由一輩子吃苦耐勞的幷州秦人組成的盤古軍步兵,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己方面臨的危局和自己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在路上爆發出了奇蹟般的行軍能力。

僅僅奔到一半就趕上了後秦軍的那七百步兵。

被主將帶走的三百騎兵基本上就是那一曲人馬中所有的羌人了,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羌人軍官根本就阻止不了這些秦人士卒磨洋工。

本就是為了混口飯吃的秦卒中很多甚至是被從家中強抓來當兵的,指望這些人在沒有平時欺辱自己的羌人老爺在的時候還拼命趕路,怎麼都是痴心妄想。

這七百人就那樣在疑惑中就被身後衝來的盤古軍步卒一掃而光。然後才有了北門外那一幕驚天大逆轉。

要是後秦軍的七百步卒不那麼磨蹭,要是盤古軍步卒的行軍速度沒有那麼創紀錄,敗得就該是盤古軍了。

只要北門一丟,關上城門的晉城雄城就憑鄭大那兩千多人,一絲攻入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第二處是大軍入城之後。

所有人居然都沒想著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城內追擊潰逃的敵軍,不讓他們有任何再次匯合、反擊的機會。也正是這個失誤讓對手的一部分騎兵成功殺進了大倉,後來敵人的內訌也正是這些人挑起的,差一點就點火燒了糧草物資。

更不應該的是自己居然很晚才想起要分兵奪取東西南三座城門!

如果在那之前有其他敵人的援軍抵達,就能夠毫無阻礙的殺入城中,到時鹿死誰手就難說了。

萬幸的是三處城門的守將都是慫包,居然在己方姍姍來遲的人馬抵達前就棄城逃走了,算得上是運氣滔天了!

第三處就是對佔領城中倉庫的難度太過想當然了。

在原本唐笠和眾人商量的計劃中,對此的唯一安排就是讓李程率領的騎兵進城後直接殺到那裡。

至於能不能殺到?殺到後又該怎麼守住?在敵人狗急跳牆時要如何阻止放火?

要麼是沒想到,要麼就是想到了卻完全沒譜!

就這三處最重大的破綻或失誤,但凡有一處不是運氣好得不像話,這次的突襲戰都會失敗。至少是戰果要大打折扣!

反觀對手。

除了北門丟得不明不白這一點算是重大失誤,其他的還真沒犯什麼明顯的錯誤。

東西南三門支援北門時並沒有全體出動,避免了被調虎離山的風險。

城中一千人分批出營也不能算錯。在敵人奪門時本就是兵貴神速,早一步趕到北門就小一分丟失城門的危險。被李程打了一下也只能算是個小插曲,對大局並沒有太大影響。

後來三百騎兵追趕李程更不能說是錯了,其中雖然有誤會,但不讓敵人靠近郡守府和大倉絕對是正確的選擇。

同樣的道理,基於兵貴神速的考慮,城外的敵軍分成步騎兩軍分批馳援也沒有錯。

心中這麼大略一總結,唐笠後背的冷汗是越冒越多,愈發覺得自己實在是贏得太僥倖太僥倖了!

要不是在後秦軍步兵中佔絕大多數的秦卒大多根本沒有拼命的心思,城外的那七百人也不會被半路追上一口就吃掉了;城內也不會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遲遲打不下大春那簡陋的車陣;東西南三門的守軍更不會在沒有遭到任何攻擊的情況下就棄城而逃。

最為僥倖的是,要不是大倉內的敵人自己內訌且想要投降的一方佔了絕對優勢,唐笠很清楚當時的自己根本就沒想出任何好辦法!

當然,那個官袍老者和他的手下是立了大功的。

想到這,唐笠不禁收回心神,和那老者對視了一下。

對方的眼神溫和而平靜,卻讓唐笠沒由來的心頭一緊,眉頭微微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