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笠的後續動作是什麼?
自然是盡一切可能擴大自己的基本盤,這是盤古軍發展壯大的基礎,而不斷發展壯大則是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乃至活得更好的唯一辦法。
發展壯大最終落到實處其實就是擴軍,當然也得相應的提高軍隊戰鬥力。
而擴軍就需要兵源,目前盤古軍的兵源就只有兩個。一是自主招兵,二是吸納轉化俘虜兵。
後者在沒有官軍大規模進山圍剿的情況下很難做大,憑零敲碎打的劫糧時順帶俘虜的數量太少。所以唐笠認為很長一段時間裡盤古軍新兵的主要來源還得是自主招兵。
自主招兵的來源只能是底層的秦人百姓。而且這些在胡人殘暴統治下掙扎著活下來的秦人百姓骨子裡還是十分強悍的,絕對是十分好的兵源。只要被激發了一點就著的刻骨仇恨和深深隱藏在心底的血性,再輔以嚴格的訓練,戰鬥力並不會比任何人差。
而現在正是最好的招兵時機,因為羌人對待佔領區的秦人百姓要比本就很殘暴的突厥人還要暴虐百倍,壓根就沒打算給他們一丁點兒活路。
比如之前劫糧時帶回來的那些被搶抓去做苦力的秦人民夫,這段時間每個人都找機會偷偷回家去看過,很大一部分人的家人都已經死絕了,這些人根本不用動員就都血紅著眼睛要加入盤古軍殺胡報仇。
而那些家中還有活口的也都無一例外的帶著家人進山了,因為心裡都清楚即便能躲得了這次也絕對躲不過下一次。
盤古寨雖然在茫茫太行山裡,但也有些零散平地是能耕種的,只不過需要費大力氣做前期整理。可再怎麼艱難辛苦也總比留在山下被羌人當成牲畜累死餓死強。
唐笠就已經安排了盤古軍士卒先把前期砍伐、平整以及挖渠引水等重活先做了,準備將整理出來的半成品交給進山的老弱婦孺們耕種。
說是老弱婦孺,實際上只是不適合上陣廝殺罷了,這年頭的秦人百姓是極端吃苦耐勞的,種地幹活並不在話下。
其實唐笠安排的開荒並不是完全是為了收穫糧食,畢竟山中適合耕種的並不多,連成片又靠近水源的就更少了。而且即便成功的播下了種子,至少也得等到大半年後才能收穫,總的來說只能算是一點有限的補充罷。他這樣做更多的還是要給所有人一個希望,真正解決吃飯問題還是得靠下山劫糧。
當然,唐笠是嚴令不許劫掠百姓的,你目標就只能是截殺胡人的運糧隊了。目前情況下主要以伏擊後秦軍的運糧隊為主。
在山上窩了大半個月之後,唐笠決定再次下山劫糧,順便也再救一些秦人百姓回來。
吸納了上次救回來的秦人青壯和後秦軍中的那十幾個秦人士卒後,盤古軍的數量再次恢復到了近五百人,還有幾十個傷重未愈的老兵繼續留在盤古寨休養。
當然那其中有一大半傷愈後也不能再上陣了,註定殘疾的他們以後只能和老幼婦孺們一起種種地,頂多幫幫訓練訓練新兵,倒也不會無事可做。
這大半個月來唐笠雖然帶著盤古軍大部窩在山裡,卻也每日都派斥候下山打探情況,因此再次下山也不是純碰運氣。
上次劫糧的動靜鬧得不小,主要是全殲的那五十個羌騎讓後秦軍的高層很惱火,還著實派兵折騰了一陣子。
唐笠也是等斥候回報說後秦軍的搜捕已經放鬆後才決定再次下山的。他很清楚以盤古軍現在的實力,在平地上碰上大隊後秦軍根本沒有勝算。他更知道後秦軍也不可能長期派大隊人馬在後方搜尋,畢竟前線正在拉鋸,自己這夥官軍眼中的山賊絕不值得牽制大股兵力太久。
不過為了保險起見,唐笠這次沒有再選擇銅川縣一線,而是在山中向南潛行了一日之後才出山,準備在後秦軍的更後方打對手一個出乎意料。
情況也的確如唐笠所料,在原本就是後秦地盤的澤縣附近,盤古軍打了一個很成功的伏擊戰。
總結了上次劫糧的經驗,盤古軍的戰術不但做了針對性的調整,選擇的伏擊點地形也比上次更好。
葫蘆形的山谷讓後秦輜重隊並未起太多疑心,等他們全部進入谷中之後,唐笠下令將出口處用滾木大石一封,兩側的山上就開始往下砸石頭。
這次押運的後秦軍有一屯五十人,先是被一通亂石砸得暈頭轉向,然後就看見了從入口的方向整齊列隊推進的步兵方陣。
僥倖沒被落石砸到的幾個羌騎顧不得實力懸殊,縱馬就開始衝鋒,因為聽到前方出口處動靜的他們知道這入口就是唯一的生路。
可惜谷內地形狹窄,衝鋒距離也不夠,羌騎數量又太少,面對盤古軍方陣前排那改進後的巨盾巨矛,根本就如同飛蛾撲火一般。
僅憑長達數米的粗陋巨矛就全殲了為數不多的羌人騎兵後,剩下二十幾號後秦軍步兵直接就崩潰了,都是秦人的他們沒等盤古軍方陣逼到眼前就直接跪地投降了。
這次伏擊的戰利品比上次要多不少,足足有四十輛大車,其中還有幾輛車上裝的不是糧食而是軍械,主要是前線消耗量最大的箭矢。
上次過後後秦軍將原本分散的運糧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集中,將原本三十人的押運軍隊增加到了一屯五十人,其中還有數個羌兵壓陣。
雖然知道一屯人手也不會是能一戰幹掉五十羌騎的敵人的對手,但後秦軍高層覺得應該能堅持到巡邏隊到達。
可惜他們沒想到這次盤古軍會在自己的大後方動手,巡邏隊都在北面新佔之地遊弋,短時間內根本發現不了這裡的異常。
再有就是羌人始終認為上次伏擊運糧隊的是突厥人穿插到自己後方的小股遊騎,根本就沒想過會是一股秦人勢力。派出騎兵在戰線後方搜捕了十天之後,認為應該已經把突厥遊騎趕回去了。
這次俘虜的十幾個秦人偽軍唐笠雖然能感覺到依然不如之前俘虜的北魏軍中秦人士卒那般好收服,但為了儘量延長保密時間,還是把他們統統押回了盤古寨。
盤古軍這次的運氣也著實是好得很,帶著糧車一路北上都沒有像上次一樣遇上其他巡邏騎兵。
把四十多車糧食運進山之後,唐笠留下了第三隊的一屯士卒看家,帶著其餘人手馬不停蹄的再次出了山。
留下的一屯人手主要是看押剛抓回來的俘虜。至於解救回的一百多秦人民夫,並不需要怎麼擔心。因為他們全都是原來北魏地界上的秦人百姓,不少人和上一批被解救的民夫都認識。
這次唐笠帶人在山中反向向北行了一日後出山,再次出乎後秦軍的意料避開了後秦軍派出的搜捕馬隊,又成功在其大軍的眼皮子底下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搶回了四十多車糧食。
不過好日子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接連三次被劫糧終於驚動了後秦軍東北路軍主帥梁昌。被搶得心煩意亂的他為了保證此時雲集其麾下的近八萬大軍的糧道安全,下令以後所有輜重改為集中押送。這樣一來效率雖然降低了不少,但安全性卻能大大增加。超過千人一隊的押糧軍足以保證不會再被任何小股遊騎劫掠。
到此時後秦軍仍然認為劫糧的是北魏派出的遊騎。
後秦軍輜重的變化很容積就被李程帶領的新斥候隊探聽到了。面對包括三百羌騎在內的千人押糧軍隊,總數只有數百的盤古軍就算再依仗地形設伏也很難一口吃掉。而只要不能一擊得手,馳援而來的羌人騎兵就能讓基本算是純步兵的盤古軍吃不了兜著走。
不過唐笠也沒打算一直打劫後秦糧隊,也不能逮住一隻羊一直薅不是?薅得多了還有可能打破後秦和北魏的平衡,變相幫北魏的突厥人一把。
對於此時的盤古軍來說,最希望看到的無疑是這兩方持續拉鋸,這樣才沒有任何一方能騰出手來對自己進行大規模圍剿。
所以,唐笠打算改變打劫物件了,不過在此之前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
此時後秦和北魏的戰線基本穩定在北邊上黨一線,盤古軍從鄭家村附近出山,走平地也得走上一天多,要繞到拉鋸線更北的北魏軍後方則至少需要兩天,而在山裡行軍需要的時間更長,差不多要走三四天的樣子。
盤古軍倒不吝惜腳力,而是必須考慮搶到糧食之後怎麼運回來的問題。要知道,裝糧食的大車可沒法進山,更沒法在山中行進,純靠人扛馬馱在山裡走上四天可就要命了,而且還不知道要分多少次才能運完。
之前在南面平地上一天的路程打劫後秦軍糧隊是出其不意,後來的運氣也是格外的好,愣是讓自己帶著糧車沿著山腳回到了鄭家村進山。其實當時的唐笠心裡是有準備的,那就是一旦碰上追兵就毫不猶豫的立即放棄糧食撤進山裡。
可這次要想在山外面帶著搶來的糧隊走上兩天不被發現,根本是不可能的。更別說回到鄭家村附近還得經過兩軍對峙的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