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千年的大秦朝或者說是秦人十分重視農耕,北方很早就推廣了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在華夏的小麥種植。
這種最早來自西亞的糧食作物起初在華夏的地位並不高,主要是其最初產量不如原生的五穀。
華夏最初的五穀就是稻、黍、稷、麥、菽。
其中的稻就是水稻,華夏是原產地,據說河姆渡人就已經馴化了水稻,只是華夏原產的稻種產量不高,引進了南方的占城稻種後才逐漸成為南華夏的主糧。
黍就是黃米,華夏原生的重要作物,在小麥和水稻大面積推廣前是華夏的主糧之一。
稷是什麼說法不一,一說為穀子,一說為高粱,一說為不粘的黍,總之也是華夏原生的重要作物,在小麥大面積推廣之前是北華夏的主糧之一。
麥就是小麥,其實不是華夏原生馴化的作物,它源自於遙遠的西亞,早在商周時期就被引進了,只是前期產量不高。不過這種作物在產量方面的潛力顯然要比華夏原生的其他適合北方的糧食作物要高很多,在秦統一六國並徹底穩定天下後不久就漸漸成為了糧倉的主角。
當時華夏還有另一種主糧叫菽,就是豆類,主要指大豆。
盤古軍所在的銅川縣地處古幷州,也就是後世的山西地區,相對比較缺水,所以糧食種植以黍、稷、麥、菽為主。
其中小麥的地位最高,通常在九月種下,來年四月收穫,就是夏收。緊接著就要種下黍、稷和菽,四個月後就能成熟,其八月的收穫就是秋收。勤勞的秦人百姓在短暫休息個把月後就要開始冬小麥的播種,來年四月進入下一個輪迴。
總體算下來算是兩年三熟。
當然,古時沒有化肥,地力支撐不了連年耕種,通常都是採用輪耕的方式對地力損耗嚴重的耕地進行休耕。
到八月秋收時,後秦和北魏兩軍還在上黨一線拉鋸。唐笠在山中已經整軍訓練了近兩個月,存糧也消耗了一大半,各種形勢決定了他必須要帶隊再次下山去搶糧。
唐笠自然不會帶著盤古軍去搶普通百姓,一是因為下不了那個手;二是敢那樣做的話,難保手下不會造反。
要知道,這支盤古軍計程車兵不管是什麼來源,全都經歷過訴苦大會,可以說“殺胡報仇、保護百姓”就是其存在的底層邏輯基礎之一。唐笠要是帶著他們禍害百姓尤其是秦人百姓,就地潰散不一定會,但立刻變成一夥徹頭徹尾的山賊土匪則是肯定的!
而做山賊土匪是沒有前途的,眼光稍稍放遠一點,就連生存都無法長久保證。在胡人當道的華夏北方,擁有武裝的秦人勢力只能一刻不停地持續壯大,否則必將被騰出手來的胡人剿滅。
另外,此時的銅川縣,唐笠就是想搶百姓也做不到,因為早就被後秦軍洗劫一空了!
銅川縣本就是兩方拉鋸的地界,十來年前還是後秦的地盤呢。此次後秦雖然抓住機會將戰線推進到了上黨城下,可一時半會兒也沒將此地的百姓當成自己人。
打仗不僅需要軍隊還需要運輸輜重的民夫,銅川等上黨以南地區的秦人百姓,能幹活的無論男女全都被抓去做了苦力,只剩下了幹不得重活的老人和孩子用命在家秋收。
而累死累活拼命收下來的糧食又被統統徵做了軍糧,至於累死餓死了一半的老人和孩子吃什麼?那就不是後秦軍考慮的問題了。
甚至在他們看來這些人死絕了才好,死絕了既能節省糧食,又能讓剩下來的都是壯勞力。壯勞力既能幹活還能當炮灰,至於孩子死絕了,等這些人老了之後要怎麼辦?這又不是後秦要考慮的問題了。
因為等到那個時候這裡到底是誰的地盤還不一定呢!
百姓無糧又不能搶,盤古軍能搶的就只有後秦軍的運糧隊了。
而下山前唐唐笠對接下來戰鬥的難度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
因為他很清楚,不同於之前的幾次不是偷襲就是主場遊擊,這次是實打實的平原戰鬥。但凡伏擊運糧隊之時發生一點意外,對於盤古軍目前這缺乏平原戰鬥經驗的幾百號人來說,遇到同樣是秦人的偽軍步兵還好,要是遇到胡人騎兵他心裡實在是沒底。
而實際情況要比唐笠想象中的更加嚴峻和殘酷。
唐笠帶著盤古軍下山是在秋收結束之後,提前的話很容易遇到護糧的後秦軍。羌人對於本地成熟的糧食還是很重視的,肯定要派出正規軍防止有人搶糧。當然,這個主要防備的物件肯定是突厥遊騎,那可是能搶就搶,搶不了就會毫不猶豫的一把火燒掉的存在。
盤古軍下山後路過的第一個村子人已經死絕了,土牆草頂的破屋子裡零零散散的二三十具屍體全是老人和孩子,每一個肚子都是鼓鼓的。
眾人知道這是餓極了吃土後漲死的。
看著眼前的慘狀,不僅百姓出身的盤古軍老兵恨得睚眥欲裂,就是那些後來加入的俘虜兵也是一個個眼睛通紅。
雖然之前是正經官軍,可這些人當兵前也大都是窮苦出身的秦人百姓,看到此情此景難免會聯想到北面自己的家中是不是也是這般慘狀。
為了防止天熱爆發瘟疫,也為了讓這些同胞入土為安,唐笠留下了一什人挖個簡單的土坑安葬他們,自己帶著其餘人馬繼續向西潛行。
接連又遇到了兩個村子都是一樣的情景,沒有遇到任何一個活人。
直到即將趕到計劃中的伏擊地點之前的最後一個村子時,唐笠他們才第一次見到了活人。
盤古軍眾人看見這十幾個已經餓得起都起不來的老人和孩子的時候,全都激動異常。可緊接著就是心酸,因為這些人中不但老人的神情像是自己已經是死人一般,就連幾歲孩子的眼睛中都沒了一絲光彩。
前方不遠處就是預定的伏擊點,從現在開始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敵人,所以唐笠也不敢分出為數不多的人手送他們往東進山。再說看這些人的狀態,估計走不到地方就都得死在半路。
唐笠只得下令分出一點隨身攜帶的乾糧給這些老人和孩子,並告訴他們留在這裡等著自己這些人回來後帶他們向東進山。
有些心細計程車兵臨離開時還千交代萬囑咐乾糧千萬不能直接吃,一定要用水泡開了再吃,而且絕不能一次吃得太多,否則會撐死的!
幷州多山,縱使是平原地帶也有不少溝壑地形,盤古軍埋伏的地點就是一個小土溝。這是前期冒死下山偵查的斥候反覆尋找後確定下來的。
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進入埋伏點的盤古軍每個人的眼神都和之前不一樣了,一個個全都跳動著復仇的火焰,就連日常不苟言笑的李程都是。
唐笠知道,此時這些人才算真正的轉變了思想,這一戰後能活下來的就會成為一名真正的軍人,不再像之前那樣頂著軍人的名卻藏著山匪的骨。
伏擊進行的時候很順利。
幾十個後秦秦人偽軍押著一群百姓推著二十幾輛裝滿糧袋的大車進入伏擊圈後,先是被兩輪箭雨射了個措手不及,然後就被嗷嗷叫著“兩手抱頭蹲下免死”衝下土坡的盤古軍殺了個落花流水。
民夫都是本地百姓,雖然驚慌失措但聽著熟悉的鄉音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立刻雙手抱著腦袋就地蹲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了。只有少數膽子大的用好奇的眼神偷偷的打量這些穿著北魏官軍衣甲卻明顯不是官軍做派的傢伙。
押運的秦人偽軍先是被射死了十幾個,又被衝下來的盤古軍砍翻了幾個試圖抵抗的,三個想要逃跑的又被留在土坡頂上的弓箭手全都射殺之後,剩下的十幾個人反應也快,立馬就學著民夫的樣子扔掉武器雙手抱頭蹲下投降了。
戰鬥結束後,自有盤古軍士卒去捆綁投降的敵軍,唐笠則讓人把所有民夫都召集到了一起。
“你們中有誰是東邊不遠處那個村子的人?把右胳膊舉起來。”唐笠大聲問道,說完還示範樣的舉起了自己的右手。
過了半晌才有幾個人畏畏縮縮的舉起了右手,其中有男有女。
唐笠也不廢話,直接對他們幾個說道:“我們剛路過那個村子,裡面的老人和孩子都快餓死了,我們留了點乾糧讓他們在村裡等著。等會兒回去路過的時候,你們帶上村裡的老人孩子和我們一起去東邊的鄭家村,從那進山躲起來,別再讓胡人抓住了!”
說完也不管對方聽沒聽懂,唐笠又接著問其他人:“有誰是更東邊那三個村子的?舉起右胳膊!”
這回有二十多人舉手,倒是沒再像之前幾人那樣等了好一會兒。
唐笠看著眼前還顯畏縮的秦人百姓,硬著心腸大聲道:“你們家裡人都已經餓死了。我們之前路過的時候把他們都埋了,等會兒路過的時候你們可以看一眼墳頭。”
看了一眼目瞪口呆的二十多人,唐笠又對其他沒舉過手的人喊道:“其他人家裡估計也都差不多,咱們回山的時候有活著的都帶上。有不願意跟我們進山的可以自己回家,不過千萬小心別再被抓住了。
有回家以後活不下去又想要進山的,就往東面的鄭家村跑,那裡有人接你們!”
時間緊張,唐笠顧不得多說更顧不得說細,轉身就招呼盤古軍眾人押著俘虜和糧車,帶著滿臉迷茫神情的民夫就準備向東折返。
就在盤古軍剛把拉車的繩子套好準備出發的時候,一直在山上放哨計程車兵突然大聲示警道:“有胡人!胡人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