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章 荊州爭奪

赤壁之戰後,戰火的硝煙雖漸漸散去,但局勢依舊緊張。百姓們在戰爭的創傷中努力恢復著往日的生活,集市也慢慢有了些許熱鬧的景象。

一日,我與張飛正在庭院中閒聊。

張飛大大咧咧地一屁股坐在石凳上,扯著嗓子喊道:“俺媳婦,你說這日子啥時候是個頭啊!天天提心吊膽的,俺老張這心吶,都快操碎咯!”

我白了他一眼,笑著說道:“你這糙漢子,就知道瞎嚷嚷!咱現在好歹有個安穩地方,你還不知足?”

張飛撓了撓頭,嘿嘿笑道:“俺這不是著急嘛,啥時候能把那曹操徹底打趴下,俺才能睡個踏實覺!”

我一邊給花草澆水,一邊說:“你呀,就知道打打殺殺,也不想想咱以後的日子咋過。”

張飛瞪大了眼睛,說道:“啥以後的日子?俺老張就想著上陣殺敵,保咱主公的江山!”

我無奈地搖搖頭,說:“你這呆子,咱總不能一輩子都在戰場上吧?等天下太平了,咱也得種種田,養養雞鴨啥的。”

張飛一拍大腿,嚷道:“哎呀媽呀,媳婦,你這想法可真夠新鮮的!俺老張可不會幹那些娘們兒乾的事兒!”

我佯裝生氣,嗔道:“你這沒良心的,啥叫娘們兒乾的事兒?過日子不得有個過日子的樣兒?”

張飛連忙賠笑道:“俺錯了,俺錯了還不行嘛!媳婦你說咋著就咋著!”

正說著,劉備與諸葛亮等人前來。

劉備面帶憂慮道:“如今曹操雖退,但荊州之地,孫權虎視眈眈,吾等不可不防。”

眾人皆陷入沉思。

這時,我開口道:“主公,妾身有一計。”

眾人皆看向我。

我說道:“孫權欲奪荊州,無非是看重其戰略要地。我們可先示之以弱,表明願與東吳共享荊州之利,同時暗中加強防務,鞏固民心。”

諸葛亮微微點頭,輕搖羽扇道:“夫人之計,或可一試。但孫權謀士眾多,未必能輕易中計。”

我又道:“再者,我們可派出使者,與孫權商談,以和為貴,拖延時間,待我方準備充分,再做定奪。”

劉備思索片刻,說道:“此計可行,但派何人出使為好?”

我道:“妾身願與使者同往。”

張飛急忙道:“夫人,萬萬不可,此去危險重重。”

我看著張飛,目光堅定:“夫君,妾身定能不辱使命。”

最終,我與使者一同前往東吳。

而在另一邊,曹操營帳內。

曹操眉頭緊皺,對著一眾謀士說道:“這孫劉兩家在赤壁讓吾吃了大虧,如今荊州之事,不知他們又在搞什麼名堂。”

郭嘉拱手道:“主公,孫劉兩家皆非等閒之輩,想必是在為荊州歸屬暗中謀劃。”

曹操冷哼一聲:“吾豈會讓他們得逞!派人密切監視他們的動向,一有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荀彧進言道:“主公,此時不宜輕舉妄動,當以靜制動,觀察局勢。”

曹操沉思片刻,說道:“也罷,先看看他們能玩出什麼花樣。吾等也需整軍備戰,以防萬一。”

程昱道:“主公,劉備勢弱,孫權亦有所顧忌,若能離間他們,或可坐收漁利。”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精光,道:“此計可行,你等速速謀劃。”

在東吳,諸葛亮與魯肅在赤壁之戰後,關係有了微妙的發展。戰後,諸葛亮與魯肅曾一同在江邊漫步。

魯肅感慨道:“諸葛先生,此次赤壁之戰,雖勝猶艱。”

諸葛亮輕搖羽扇,微笑道:“魯將軍,此乃孫劉兩家齊心協力之果。然戰後局勢多變,還需你我共同為兩家和平謀策。”

魯肅點頭應道:“先生所言極是。吾深知先生智謀過人,只盼此後莫因利益之爭而壞了兩家情誼。”

諸葛亮目光深邃,望著江水說道:“吾亦不願見此,若能尋得兩全之法,使孫劉共榮,乃吾等之幸。”

魯肅道:“只是如今荊州之事,實難調和。”

諸葛亮道:“此事雖棘手,但只要雙方皆存誠意,未必不能妥善解決。”

之後,兩人時常書信往來,交流對局勢的看法。

在一處幽靜之地,諸葛亮與魯肅再次秘密會面,商討對策。

魯肅拱手道:“諸葛先生,如今孫劉兩家因荊州之事,關係微妙,不知先生有何想法?”

諸葛亮輕搖羽扇,神色從容道:“魯將軍,荊州之地,於孫劉皆重。吾主之意,非是獨佔,實望能與東吳和平共處,共御曹操。吾有一計,可暫分荊州為南北兩部,南部歸東吳,北部歸吾方,且雙方互設關卡,互通商貿,如此既能滿足東吳之需,又能保吾方立足之地。”

魯肅微微皺眉道:“此計或可緩解當下之急,然吾主孫權志在全取荊州,此事恐難兩全。”

諸葛亮笑道:“孫將軍雄才大略,當知此時與劉備相爭,必讓曹操有機可乘。若兩家能協商劃分荊州,各自發展,合力抗曹,待日後勢力壯大,再圖其他未為不可。且吾方可承諾,若曹操來犯,吾軍必全力相助東吳。”

魯肅沉思片刻道:“先生所言不無道理,吾當回去勸說吾主。只是這商貿之事,還需細細商議,確保公平互利。”

來到東吳宮殿,我整衣參拜,禮數週全道:“妾身拜見孫將軍。”

孫權高坐其上,微微抬手道:“免禮。”

這時,一士兵匆匆來報:“主公,劉備使者求見。”

孫權道:“宣。”

使者進殿,行禮後站於一旁。

孫權看向我,目光中帶著審視,說道:“聽聞你此番前來,是為荊州之事?”

我微笑著應道:“孫將軍,正是。荊州之事,吾主誠心與東吳協商,望能尋得兩全之法,保兩家和平共處。”

孫權輕哼一聲,雙手抱胸,說道:“劉備倒是會盤算。想那春秋之時,諸侯紛爭,皆為土地城池。如今這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他怎會輕易與人共享?”

我不卑不亢地回道:“孫將軍,正因為荊州重要,吾主才願與東吳協商,而非貿然兵戎相見。昔日秦趙澠池之會,藺相如孤身入秦,憑藉智勇,不卑不亢,保得趙國尊嚴,兩國方得一時和平。如今曹操勢大,如虎狼在側。若孫劉因荊州起衝突,豈不正中曹操下懷,讓他坐收漁利?”

孫權沉默片刻,目光深邃地說道:“你這婦人,倒也懂得以史為鑑。然荊州於我東吳,猶如咽喉要地,關乎存亡,劉備怎可輕易與吾共享?”

我神色從容,目光堅定地說道:“孫將軍,正因荊州重要,吾主才慎之又慎。昔日勾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終能東山再起,成就霸業。若此時孫劉為荊州爭鬥不休,損兵折將,待曹操大軍壓境,那時後悔莫及。”

孫權微微眯起眼睛,似在思考,片刻後說道:“你所言不無道理,只是這共享之法,具體如何操作?吾可不想被劉備佔了便宜。”

我不慌不忙地說道:“孫將軍,吾主之意,可劃分割槽域,各自治理。比如,以長江為界,江南歸東吳,江北歸吾主。雙方可在邊界設立關卡,互通商貿,互惠互利。想當年,管仲助齊桓公稱霸,靠的便是因勢利導的經濟之策。如此一來,雙方皆能受益,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孫權輕捋鬍鬚,眉頭微皺,說道:“這法子聽起來不錯,但如何確保雙方互不侵犯,信守承諾?莫要到時再生事端。”

我微微躬身,說道:“孫將軍,吾主仁義為先,定會遵守約定。且可派遣使者定期互訪,監督執行。若有一方違約,必遭天下人共譴。昔日信陵君竊符救趙,重義守信,方能名垂青史。吾主亦願以信為本,絕不食言。”

孫權笑了笑,眼中仍有疑慮,說道:“你這婦人,口才倒是不錯。但此事關係重大,本將軍還需與眾謀士商議。”

我點頭道:“孫將軍謹慎行事,理所應當。妾身還聽聞,江東之地,不僅山川秀美,更是人才濟濟。孫將軍麾下謀士如雲,武將如林,實乃東吳之福。”

孫權神色稍緩,目光中透著一絲自豪,說道:“我東吳自是人才輩出,方能保一方平安。”

我接著說道:“孫將軍,荊州歷經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若能和平解決歸屬,讓百姓免受戰火之苦,得以休養生息,將軍也將贏得民心,名垂青史。昔日商湯施仁政,得天下歸心。將軍若能如此,必成一代英主,受萬民敬仰。”

孫權微微頷首,語氣稍緩,說道:“本將軍自然心繫百姓,只是這利益權衡,不可不慎。”

我又道:“孫將軍,妾身知曉您雄才大略,志在天下。若能與吾主攜手合作,共抗曹操,未來成就大業,荊州這點得失又算得了什麼?昔日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劉邦善用人才,廣納良策,終得天下。孫將軍若能廣納賢才,與吾主同心協力,何愁大業不成?”

孫權目光閃爍,陷入沉思,良久後說道:“你所言,本將軍會仔細斟酌。但此事關乎東吳未來,不可輕率決定。”

我繼續說道:“孫將軍,江東富饒,荊州豐裕。若能互通有無,共享資源,雙方實力必能更上一層樓。正如那吳越同舟,相互扶持,方能共渡難關。”

孫權緩緩說道:“你所言,本將軍已心中有數。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接著,我與孫權又聊了些江東的風土人情、荊州的民生狀況等,氣氛逐漸緩和。

與此同時,在荊州城內。

一日,我閒來無事在城中閒逛,正見一處喧鬧。原來是兩個商販因攤位之爭起了衝突,周圍百姓紛紛圍觀,議論紛紛。

一百姓說道:“這剛太平幾日,就又鬧起來了。”

另一百姓嘆氣道:“都不容易啊,只盼著別再生事端。”

我趕忙上前,說道:“兩位莫要爭吵,有話好好說。”

商販甲氣呼呼地說道:“夫人,這攤位本是我先來的,他非要搶。”

商販乙也不甘示弱:“明明是你佔了我的地方。”

我耐心勸解道:“大家都為了生計,不如各讓一步,此處寬敞,重新劃分一下,豈不是都能做生意。”

在我的調解下,兩個商販終於平息了怒火,周圍百姓也紛紛稱讚。

我繼續在城中走著,聽到百姓們的閒言碎語。

“也不知這荊州最終會歸誰啊。”

“希望能一直太平下去,管他歸誰呢。”

“聽說主公正在和東吳商談,希望能有個好結果。”

數日後,我從東吳歸來。

劉備急切問道:“情況如何?”

我回道:“孫權雖未明確表態,但妾身觀其神色,已有動搖。”

諸葛亮道:“如此甚好,我們需抓緊時機,進一步鞏固荊州。”

然而,孫權並未放棄爭奪荊州的念頭,雙方的較量仍在繼續,而曹操也在暗中虎視眈眈,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