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大軍即將進攻蜀漢的訊息如同一把利劍,懸在眾人的心頭。而朝堂上的爭鬥也愈發激烈。
“陛下,切不可聽那女子胡言亂語,派精銳部隊偷襲曹魏後方,此計太過冒險!”反對我的大臣們依舊不依不饒。
我站在一旁,神色堅定:“諸位大人,如今局勢危急,若不主動出擊,難道坐等曹魏兵臨城下?”
諸葛亮微微頷首:“夫人所言不無道理,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此時,一名密探匆匆來報,只見他神色緊張,額頭佈滿汗珠,心中滿是焦急與擔憂,拱手說道:“丞相,最新情報,曹魏大軍先鋒已出發,直指我蜀漢邊境。”
另一名密探接著說道:“而且據我們探查,此次曹魏大軍兵強馬壯,糧草充足,來勢洶洶。我在探查時,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怕被發現,那可真是不敢想象啊。” 說罷,他下意識地擦了擦額頭的汗,眼中流露出恐懼。
第三名密探趕緊補充道:“我還發現他們的行軍速度極快,看樣子是想速戰速決。想到這,我都替咱們蜀漢捏一把汗吶。”他的聲音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不安。
眾人一片譁然。
正在這時,趙雲大步走進殿中,拱手道:“丞相,末將願為先鋒,抵禦曹軍!”
諸葛亮微微沉思,說道:“子龍將軍忠勇可嘉,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在曹魏陣營中,將領們也在商議對策。
“此次進攻蜀漢,定要一舉拿下,揚我軍威!”一名曹魏將領豪情滿懷。
“不可大意,蜀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需謹慎行事。”另一名將領提醒道。
曹操坐在營帳中,神色嚴肅:“吾大軍壓境,務必速戰速決,切莫拖延。”
司馬懿拱手道:“主公,蜀漢諸葛亮多謀,不可輕視。”
曹操冷哼一聲:“吾豈會怕他諸葛亮!”
在緊張籌備戰事的同時,百姓們的生活瑣事也未曾停歇。
一位婦人匆匆找到我:“夫人,家中幼子突發高熱,這可如何是好?”
我趕忙說道:“莫急莫急,先帶我去看看孩子。”
來到婦人家中,只見那孩子小臉燒得通紅,雙目緊閉,呼吸急促,時不時還發出難受的哼哼聲。我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滾燙滾燙的,心中不禁一緊。
我問道:“這幾日孩子可有受寒?或者吃了什麼不乾淨的東西?”
婦人著急地回道:“前幾日天氣轉涼,孩子玩耍時出了汗,許是那時著了涼。這幾日胃口也不好,吃的東西少得可憐。夫人,您快想想辦法救救我的孩子吧。”
我安慰她:“別太擔心,我先看看孩子的舌苔和脈象。”經過一番檢視,我說道:“孩子這是外感風寒,邪氣入裡,導致高熱。”
婦人一臉焦急:“夫人,那該如何是好?”
我說道:“我這就去給孩子配藥。你家中可有生薑、大蔥?”
婦人忙道:“有的有的。”
我接著說:“那就好,先取些生薑切片,大蔥切段,煮水給孩子喝,能微微發汗。我再去尋些草藥來。”
我匆匆出門,在附近的山林中仔細尋找,終於找到了所需的草藥。回到婦人家中,我將草藥洗淨、切碎,放入鍋中熬煮。
期間,婦人緊張地守在一旁,問道:“夫人,這些草藥都有什麼作用呀?”
我耐心解釋道:“這黃芩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這金銀花可以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還有這連翹,有消腫散結、清熱解毒之效。它們搭配起來,對孩子的病症會有幫助。”
婦人又問:“夫人,這熬藥可有什麼講究?”
我回道:“先大火煮開,然後小火慢熬,讓藥性充分釋放出來。”
藥熬好後,我小心地濾出湯汁,待溫度適宜,便給孩子喂下。
好,謝謝夫人。
經過幾日的悉心照料,孩子的病情逐漸好轉,體溫恢復了正常,精神也慢慢好了起來。
婦人感激涕零,拉著我的手說道:“夫人,您真是我們的大恩人啊,若不是您,我這孩子還不知道會怎樣。”
我微笑著說道:“孩子能好起來,也是他自身的生命力頑強。日後可要多注意孩子的保暖和飲食,莫要再讓他受寒生病。”
婦人連連點頭:“夫人的話,我一定銘記在心。”
另一邊,朝堂之上,諸葛亮與大臣們展開了具體的商議。
諸葛亮神色凝重,說道:“諸位,曹魏來勢洶洶,若正面迎敵,我軍兵力恐有不足。夫人提議派精銳部隊偷襲曹魏後方,雖冒險,但或能出其不意。諸位對此有何見解?”
一位大臣拱手道:“丞相,此計風險過大。曹魏後方必定防守嚴密,我軍精銳若貿然前往,恐陷入重重包圍,難以脫身。況且,長途奔襲,將士們疲憊不堪,如何能保持戰鬥力?”
另一位大臣反駁道:“然若成功,必能打亂曹魏部署,為我軍爭取喘息之機。正所謂‘兵行險著’,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又有大臣說道:“可派探子先去探查曹魏後方的兵力部署、地形等情況,再做定奪。但時間緊迫,探子回報尚需時日,恐貽誤戰機。”
一位老將沉思片刻,說道:“偷襲之隊需精挑細選,皆為勇猛且善於隱匿行蹤之將士。此外,還需配備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糧草,以保障隊伍的持續作戰能力。”
有人接著道:“途中的路線規劃也至關重要,要避開敵軍可能的巡邏區域,選擇隱蔽且快捷的路徑。”
“若是遭遇敵軍,不可戀戰,應以迅速突破為首要目標。”
“偷襲成功後,如何迅速撤離,避免被敵軍追擊,這也需要提前謀劃。或許可以安排接應部隊,在預定地點等待。”
“還要考慮天氣因素,若是遇到惡劣天氣,是否要更改行動計劃?”
眾人紛紛點頭,開始討論人選。
“我看張將軍勇猛無畏,可擔當此任。”
“不妥,張將軍性急,恐難以勝任如此機密的任務。”
“那李將軍如何?他心思縝密,作戰經驗豐富。”
“李將軍倒是合適人選,但他手下的兵馬是否足夠應對可能出現的狀況?”
眾人各抒已見,爭論不休。
就在這時,又有密探來報:“東吳方面似有異動,恐對我蜀漢不利。”
在東吳,孫權正與大臣們商議。
孫權說道:“蜀漢如今面臨曹魏威脅,吾等當如何抉擇?”
一位大臣道:“主公,可趁此機會謀取利益。”
另一位大臣則道:“不可輕舉妄動,需觀望局勢。”
孫權陷入沉思。
局勢愈發複雜,諸葛亮與我相視一眼,深知此番南征北戰,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