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瑾給大家分了分工,徐姨娘負責把做好的雞蛋,往瓦翁裡碼放,自己和梁媽媽,翠翠三人,一人守著一個木盆做。
整整幹了近兩個時辰,三個盆都各換了一次料,才終於做完。
沈玉瑾大概算了一下,一瓦翁裝二百零五到零六個蛋,期間打破了十個,總共做了一千零二十幾個。
四人洗淨手,將瓦翁用油紙密封好,天已經黑透了,都到了晚飯時間。
沈玉瑾和徐姨娘不敢再待,趕緊跑回到沈府這邊,生怕被人發現,他們不在房裡。
豆腐生意,在第二天,就紅火起來了。
沈玉瑾讓梁媽媽她們還是做了三十斤,結果,不到中午就全賣完了。
一些來晚了,沒買到的,一個勁兒給徐林說,應該多做些,怕她們再買不上。
沈玉瑾關心的不是豆腐的銷量,她關心的是,這些人有沒有過來問滷腸和豬頭肉的價格?有沒有買豆腐的人,也買了滷味?
徐根柱父子倆爭著說“幾乎每個人都問滷肉和滷腸的價了,但買的人不多,只有很少的幾個人,買了半斤滷腸。”
沈玉瑾心裡踏實了,這個辦法還是有效的,不著急,過幾天就應該有銷量了。
次日起,沈玉瑾讓梁媽媽開始做六十斤豆腐,而且以後每天都只做這些。
梁媽媽她們做完豆腐,給徐根柱他們這邊送過來後,吃了早飯,就開始新的工作,那就是燒開水,兩個大鍋不停的燒,燒好後放到院子裡去凍冰塊。
徐根柱已經將冰塊模子,刻好打磨光了,梁媽媽她們用水瓢,將開水一點點倒進模子裡,放到外面去上凍。
幾十個模子都倒滿後,第一個倒水的模子,已經基本上凍硬了,等凍瓷實,就將模子裡的小方冰塊,磕出來倒到乾淨的木盆裡,繼續放在外面凍著。
等倒滿一木盆,兩人就抬著到後院的地窖,將木盆裡的冰塊,倒進早已洗淨搽乾的大木桶裡。
她們白天黑夜整幹了十幾天,才將二十個木桶,全部裝滿。蓋緊蓋子。
沈玉瑾還讓徐姨娘,用舊衣服和布頭,縫縫補補的,做了二十個厚厚的布套子,套在木桶上。
晚上,徐根柱將十個大木盆,盛了井水在外面凍一夜,第二天一早,將這些凍瓷實的木盆,一個一個拖進地窖,放在木桶周圍。
這是為了確保地窖的溫度足夠低,讓木桶裡的冰塊,不會在夏天來臨時,很快的化了。
最後,就是將地窖蓋板蓋嚴,上面鋪上土,再鋪上厚厚的麥草。
這樣,沈玉瑾就為夏天的冷飲買賣,儲存好了冰塊。
滷肉店的生意,在低價豆腐的宣傳攻略下,到第五天,大半個縣城的人,都知道富人巷的后街上,新開了一家豆腐店和滷味店。
很快,長壽滷肉店的生意,就變得火爆起來,每天煮的滷肉,已經從十斤增加到五六十斤,滷腸等也增加到五十來斤,還是供不應求。
“那家的豆腐又便宜又好吃。”
“滷肉香的恨不得吞了舌頭,就是有點貴。”
“去那家店買滷肉的,都是縣裡有頭有臉的人家,每天都不夠賣的。”
這些言論,有些是徐根柱出去採購,聽來的,有些是杏兒在學堂,聽小廝和跟班們說閒話,學給沈玉瑾的。
沈玉瑾聽了,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晚上她和舅舅徐根柱商量,以後不再零著買肉了,找一戶老實忠厚的屠夫人家,讓他到鄉下收豬,每天宰一頭豬,收拾乾淨,分割好給送到店裡來。
她還讓舅舅給各個肉鋪,肉攤打招呼,所有的豬下水,他們長壽滷肉店全部都要了。
想不到,第二天徐根柱跟賣肉的掌櫃們一提,幾個肉鋪掌櫃的,早已聽說滷腸賣二十文一斤了,覺得自己兩文錢賣給徐根柱一副下水,吃了大虧,紛紛將一副下水從兩文錢提價到二十文。
徐根柱已經在生意路上,摸爬滾打了一個多月了,不再是沒見過世面,老實好欺負的農民,他既不解釋也不搞價,轉身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