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完飯,陳林和陳祥海要繼續去栽油菜,今天得把家裡的地栽完。
陳川看了一下火炕上的雞蛋,都還挺好,沒有被烤熟,溫度也合適,看完又抽空去看了一下新建的雞舍情況。
有點時間又開始試著繼續做餅,其他步驟都已經能把握,唯一把握不好的就是上爐烤。
好在現在成功率已經很高,很少出現烤糊或沒烤好的情況。
前面工作準備好,光烤的話,十五分鐘左右就能出一批。
下午吃完飯,等工人走後,陳川拿了一些中午做好的餅乾和一個蘋果給趙正海,他每天待在一個房間裡篩米,偶爾出來一下也是幫忙看雞舍施工進度,幹活勤勤懇懇,陳川還是很滿意的:“老趙,這些你拿回去吃.”
之前陳川也給過趙正海餅乾,都是有點微糊的,糊得都有苦味的都碾碎拿去餵雞了。
這次給的餅乾都是好的。
“謝謝陳老闆.”
趙正海笑著接過,他見過蘋果,但不知道叫什麼:“陳老闆,這果子叫什麼?”
“蘋果,北方的水果,洗一下就能吃,裡面有一點點果核,那個就別吃了”陳川說道。
蘋果籽有毒,雖然吃一點不會有事,但還是少吃好。
“哦!謝謝陳老闆,那我先回去了.”
趙正海還是挺喜歡在陳川這工作的,除了工資,偶爾還能拿點零碎吃食回家,家裡小孩都喜歡得很。
“嗯!慢走.”
陳川客氣了一句。
趙正海走後,陳川把正忙著餵雞的大哥叫了出來:“哥,我們這餅乾賣得還好,戴師傅還會做其他幾種餅,等我們學會了,單靠自己挑擔子出去賣總不行.”
陳林倒沒覺得不行,不過弟弟這麼說了,肯定是有想法的:“你怎麼想的?”
陳川說道:“我目前有兩個想法,一是在縣城開個店,專門賣我們做的餅乾,只要大家都知道我們店,誰家要吃,肯定會去;二是找小商販合作,讓他們幫我們賣.”
“開店要房子;跟小商販合作,不會被當成批發吧?”
陳林對現在的經商環境還是比較瞭解的。
縣城沒有現成的門面,也沒有所謂的商業街。
畢竟過去這麼多年不準做生意,即便是臨街的房子,那也是當住宅建的,不會考慮商業經營的需求。
要租店鋪的話,只能找臨街的居民房,自己稍微改造一下,當成店鋪用。
陳川說道:“房子應該不難,我在縣城認識一些人,可以讓他們幫忙留意一下.”
“如果能租到十幾塊錢一個月的房子,我們再請個可靠的人幫忙看店.”
“一個月的開銷頂多也就是五十多塊錢,應該不會超過六十.”
“我們餅乾每斤利潤至少兩毛,一個月只要賣三百斤,就不會虧,甚至還略有盈餘.”
陳林一聽,細算了一下:“那一天要賣十斤,每天都能賣到這個量麼?餅乾也不便宜.”
陳林是真有點擔心,他們家在農村算有錢,家裡也不常吃餅乾。
有些人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次餅乾。
“我覺得問題不大,今天我賣了三四十斤。
而且我們可以提高售價試試,今天我賣六毛很快就賣完了,證明這個價格大家還是覺得便宜的.”
陳川一直在琢磨,副食店最便宜的餅乾都賣七八毛,還要糕點票,自己賣個八毛到一塊應該是沒問題的。
雖然這樣琢磨,心裡也有擔心。
現在收入太低了,一塊錢一斤,相當於很多人一天的收入了。
如果換成後來一天收入,這至少也是一百多一斤的餅乾,有幾個人能買?可成本又降不下來,糧站的麵粉一毛九,問題是要糧票,一斤糧票外面可以賣九分到一毛錢,這也相當於錢啊!算起來還不如去外面買兩毛七的麵粉。
白砂糖七毛八分錢一斤,用量也不少,一斤餅乾得用掉一兩多白砂糖,那就是一毛錢左右。
還有木炭、人工等,這些加起來,成本就要將近四毛了。
而且木炭可不好弄,要去山上砍硬木,這些都是要人工的,還要請師傅來燒,不懂的人燒出的木炭用起來很多煙。
製作木炭唯一的好處就是沒有太大的技術門檻,師傅也相對好找,很多農村人自己會燒,只要你花錢,就能做出來。
不像做餅、養殖,外面連師傅都找不到一個。
陳林遞給弟弟一根菸:“我覺得還是先摸索摸索,有把握以後再看怎麼走,急急忙忙上手容易虧.”
他在這方面要比弟弟謹慎很多。
陳川點頭:“這個我明白,就算要開店,也得等我們把做餅的技術學到位才行,現在就是跟你說一下,咱們商量一下.”
畢竟陳林是有股份的,陳川也不好一個人悶頭悶腦就做決定。
陳林琢磨著說道:“如果餅乾七八毛能賣掉,我覺得可以開個店,但前期還是不請人,可以讓爸媽過去守著,能省出一個人工錢.”
“也行!”
陳川不是沒想到這一點,他覺得利潤也夠,銷量應該問題不大,完全可以一步到位。
請人的話,自己能空出時間做別的事,畢竟製作餅乾、養殖都要人看著。
還有就是想抽空看點書,書看得越多,就發現自己懂的越少。
雖然知識不一定是從上學的,很多經商實踐之中,也能學到很多東西,但多看點書好書,終究是沒錯的。
而且,沒事還要去應酬。
縣裡的各種關係不能斷了,沒事得聯絡一下,吃吃飯喝喝酒。
諸如周青、老陳、廖站長這些人,都得聯絡著。
要是能透過他們認識更多的單位管理層,那就更好了。
陳川心裡明白,這種吃吃喝喝的關係不一定穩,遇到棘手問題,他們也未必會免費幫自己忙。
但有這一層關係在,遇到他們能解決的小問題,他們是會幫忙的,頂多送個紅包、請頓飯,不用等問題出來了,自己再急急忙忙去找關係。
遇到大一點的問題,他們能這些人也能告訴你怎麼找門路,花錢解決問題也能找到正點,不用像瞎子一樣到處摸索。
他也想讓父母在村裡待著,幫自己看著這邊的養殖場和制餅,換別人他不放心。
餅乾店相對更好控制,一天送多少斤餅乾過去,賣多少錢,剩多少餅乾,這個數一下就能算清。
反正餅乾就幾種,就算以後弄出新品,估計也就十種左右,很好清算。
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請個員工,沒有人監督,他會不會動手腳。
比如一斤餅乾員工只給顧客九兩的稱。
這些問題總有解決辦法的。
陳林突然轉移了話題,問道:“養殖的銷路找到了嗎?現在都有兩斤多一隻了,大的三斤應該有了,過些日子就能賣.”
“有銷路的話,現在賣也行,小是小點.”
陳川對這個倒不擔心:“就一百多隻,慢慢賣沒事.”
“實在不行就先把公雞賣掉一部分,少留一些就行,後續我們肯定還要孵小雞的,母雞可以留著下蛋.”
“總不能每次孵小雞都去外面收雞蛋.”
“而且雞蛋也可以賣,這些母雞可以養到不下蛋了,當老母雞賣.”
雖然沒有公雞,母雞也能下蛋。
但沒有公雞,母雞下的蛋是不能孵出小雞的,所以得留一些公雞。
陳林覺得有道理:“那也行,還有一個多月也要開始下蛋了,最遲過完年就能下蛋.”